摘要:自2013年5月,重醫附二院大力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先后與奉節、巫山、石柱、巫溪、彭水、秀山縣6家縣醫院和1家民營醫院(黔江民族分院)簽訂了醫聯體合作協議,至今已建成1+7醫聯體集團。以“輸出管理、輸出理念、輸出技術”為切入點,著重加強醫聯體各成員醫院內涵建設,全面提高綜合服務能力,努力實現醫聯體同質化目標。經過6年的幫扶指導,各成員醫院綜合服務能力顯著提升,均創建為二甲醫院或通過市衛健委二甲醫院復評,并全力以赴為創建三級醫院做準備;門診總診療人次數、住院患者人次數、總手術量及可確保收治的病種數逐年穩步上升,床位使用率均達達到滿負荷運轉,實現了政府、醫院和百姓三滿意。
一、主要做法
2013年5月至今,重醫附二院大力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先后與位于渝東北、渝東南偏遠地區“看病難”問題非常突出的全國貧困縣、三峽庫區移民縣奉節、巫山、石柱、巫溪、彭水和革命老區秀山縣的6家縣醫院和1家民營醫院(黔江民族醫院)簽訂醫聯體合作協議,至今已建成1+7醫聯體集團,覆蓋重慶主城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9家,區縣鄉鎮衛生院148家,康復及護理機構4家。
重醫附二院醫聯體建設均通過當地縣委縣政府引導,醫院黨政領導高度重視,把此項工作納入醫院年度工作計劃中。以“資產歸屬不變、獨立法人不變、醫院性質和功能不變、財政撥款渠道和標準不變、職工身份及待遇不變”為前提,簽訂醫聯體合作協議。保留縣醫院原有名稱不變,同時掛牌重醫附二院××分院,在經營管理(軟件建設)方面提供幫扶指導。各成員醫院每年提供3-5個科室幫扶需求清單,重醫附二院根據需求并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派出1+3醫療團隊,派遣1名中級及以上職稱專家擔任業務副院長,為期1年;派遣3名左右學科骨干作為常駐專家,為期3-6個月。駐點專家與院本部同步作息,實行每周五天、法定節假日休息工作制。各成員醫院根據專家專長進行職務任命,擔任院長助理、科室主任、護士長及職能部門負責人,發揮帶頭作用。以“輸出管理、輸出理念、輸出技術”為切入點,著重加強醫聯體各成員醫院內涵建設,全面提高綜合服務能力,努力實現醫聯體同質化目標。
二、主要成效
?。ㄒ唬┤轿痪珳拾l力,幫助提升各成員醫院綜合服務能力。
1.根本轉變職工觀念,齊心協力謀發展。重醫附二院醫聯體各成員醫院均地處重慶市偏遠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相對落后,醫院工作氛圍不濃,缺乏科學管理、學科發展和競爭意識。通過組織集中學習、專題講座、座談討論、宣傳動員等多種形式,對干部職工及醫務人員從職業道德、理想信念、危機意識等方面進行全方面的宣傳教育,使其思維模式和服務理念發生根本性轉變,增強了事業心、責任感和凝聚力;同時下派專家團隊身體力行、率先垂范,通過開展“基層醫師大講堂”、“醫學人才提升計劃”研究生班、醫聯體聯合雙選會等活動,激發競爭活力與團隊協作能力,全面提升醫務人員的綜合素養,使得各成員醫院整體工作氛圍及職工面貌發生了根本性改變。
2.加強內涵建設,醫院管理逐步規范化,醫療質量管理實現同質化。按照國家衛健委《三級綜合醫院評審標準(2011年版)》,通過全面植入重醫附二院的管理文化、績效管理和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體系,基本建立起院科兩級質控小組,完善了醫療制度和流程,規范了診療標準。通過開展醫療、醫技、護理和管理人員的全員培訓,現代醫院質量管理工具逐步得以落實,信息化管理水平得到顯著提升。
3.提升核心技術,實現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針對各成員醫院醫療基礎薄弱,新技術、新業務處于相對空白的現狀,重醫附二院通過制定學科整體幫扶策略,充分發揮國家重點學科、國家臨床重點???、國家培訓基地、臨床診療中心、醫療質量控制中心及其遠程醫療中心作用,大力推進??坡撁思皡^域醫療中心建設,至今已成立包括呼吸內科、眼科、肝膽外科、婦產科、感染與肝病等15個??坡撁?,覆蓋基層社區醫院、縣級醫院和三甲醫院三級醫療網絡。同時,以胸痛中心、房顫中心、高血壓中心、卒中中心、創傷中心、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等急危重癥救治中心的建設為抓手,推動建立多學科診療模式,進一步提升疾病早期診斷和醫療救治水平,促進醫療資源共享,為各成員醫院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如下派巫山縣人民醫院蹲點指導的胸心外科教授致力于提升該院胸心外科專業組技術水平,完成的手術種類涵蓋了食管癌,肺癌,縱膈腫瘤,膿胸,聯合胸外傷等普、胸外科幾乎所有疾病類別,且90%為巫山縣首次開展的新技術、新項目。2013年5月至2018年,重醫附二院派駐專家蹲點指導共389人次,開展和指導住院手術6100余臺次,參與會診7000余人次,教學查房3800余次,疑難、死亡病例討論4900余次,舉辦學術講座1800余場,專家門診坐診5900余天,免費接收固定期限進修人員346人,短期參觀學習1800余人;幫助各成員醫院新建臨床???8個,獲批市級重點???9個,獲批市級特色???7個,新開展適宜技術213個,幫助開展新技術、新項目280個,新增科研課題121項,發表科研論文571篇,承辦或協辦區域性學術會議或培訓280余次。
4.建立科研項目共享機制,使各成員醫院享受到三甲醫院科研平臺帶來的實惠。重醫附二院出臺了科研扶持計劃,將適合基層衛生事業發展的項目與醫聯體各成員醫院實現共享,并利用國家科技部重大專項資金、智慧醫院建設支持資金及院內自籌經費等多種方式加快推進醫聯體內部信息化平臺建設。如由重醫附二院梅浙川副院長為負責人、首席專家的國家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基于區域醫聯體模式的國產創新診療設備應用示范項目,基于危重癥的國產影像設備應用示范課題”,將各成員醫院納入該項目的應用示范點,通過國產創新診療設備在基層的應用試點,在醫聯體內建設遠程超聲、遠程心電會診平臺,進而實現遠程會診、遠程教學、手術轉播等。
?。ǘ┑燃夅t院建設取得實效,各成員醫院綜合管理及服務技術水平顯著提升。
通過6年的幫扶指導,使各成員醫院在醫院管理、醫療技術、學科建設、人才隊伍、信息化建設等方面得到提升,均先后創建成為二級甲等醫院或通過二甲醫院復評,并不斷向三級醫院水平靠攏;門診總診療人次數、住院患者人次數、總手術量逐年穩步上升,床位使用率實現滿負荷運轉,真正做到了當地政府、醫院、百姓三滿意。
重醫附二院醫聯體建設,不僅為下派專家及青年骨干提供了展示自我、提升自身綜合素質的平臺,同時還為提升縣級醫院能力建設做出實效。這一雙贏的舉措,不僅是重醫二院黨委做實健康扶貧,努力探索解決偏遠地區“看病貴”、“看病難”問題方法的重要體現,同時也對實施“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縣”的分級診療制度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