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醫科大學2014年開始幫扶烏蘭察布市興和縣大庫聯鄉大庫聯村。大庫聯村位于興和縣城北50公里,總面積15.8平方公里,耕地14700畝,林草地700畝,有4個自然村6個村民小組,戶籍人口860戶2135人,常住人口303戶647人,現有建檔立卡貧困戶79戶147人,其中已脫貧57戶96人、未脫貧22戶51人。
內蒙古醫科大學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脫貧攻堅工作的指示精神、自治區幫扶工作有關要求及校黨委研究制定的扶貧中長期規劃,緊緊圍繞“五個一批、六個精準”,以抓黨建促脫貧為主線,以健康扶貧、產業扶貧、教育扶貧等為抓手,強化一線幫扶干部駐村理念,心系群眾冷暖,真情幫扶濟困,注重扶智扶志,全面落實幫扶責任,工作有序推進,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內蒙古醫科大學歷屆校黨委都高度重視扶貧工作,尤其是現任黨委書記烏蘭同志親自分管扶貧,多次深入大庫聯村調研指導扶貧工作,在扶貧資金、幫扶力度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和政策傾斜。派駐的工作隊始終牢記黨組織的重托,沉下心來,撲下身子,駐村駐心,履職盡職,恪守著共產黨員的堅定信念,扎實做好各項工作。
一、發揮醫療優勢,精準幫扶送實惠。
大庫聯村是全鄉重點貧困村之一,7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中因病致貧72戶,占比91.1%,因病致貧的困難群眾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內醫大緊緊依托自身醫療技術優勢,以醫療扶貧為切入點,大力支持大庫聯鄉衛生院的運營,逐步建立起專家定期義診、貧困戶疾病轉診、當地醫技人員到呼培訓等醫療扶貧長效機制,讓健康扶貧托起老百姓滿滿的幸福。
內醫大先后為大庫聯鄉衛生院捐贈了總價值約520萬元的B超2臺、X光機1臺、視力檢查設備、電腦、診療床、辦公桌椅等,有力支持了衛生院的建設和運營。2015年至今,工作隊共組織專家進村義診7次,發放約3.8萬元藥品和宣傳品,就診群眾達2700多人次。來村醫療專家義診期間同時開展了疾病普查和公共衛生知識宣講。每當義診,附近村民就像趕集一樣早早來到衛生院,村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自治區一流醫療專家的精準治療,感受黨扶貧政策的陽光雨露。
內醫大連續兩年組織大庫聯村部分干部群眾到內醫大附院無償進行健康體檢,開創了建檔立卡貧困戶到內醫大附院就診“綠色通道”,貧困戶到附院就診免掛號費,優先安排做相關檢查、診療,定額報銷往返交通費,免收住院押金、減免部分住院醫療費用,真正解決了貧困戶到三甲醫院就醫難就醫貴的實際困難,得到了村民的一致贊譽。2018年4月5日,《內蒙古日報》在頭版發稿《大庫聯村收到“大紅包”》,詳細報道了為大庫聯村貧困戶開通就醫綠色通道的喜訊。
二、抓黨建促脫貧,多措并舉聚民心。
內蒙古醫科大學黨委高度重視大庫聯村級黨建工作,投入14萬元黨建專項經費,為村委會購置了辦公室桌椅,配備了電腦、打印機,安裝了LED屏,制作了黨建、脫貧攻堅、掃黑除惡等圖版,辦公室、多功能活動室寬敞明亮,村委會面貌煥然一新,黨支部陣地建設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內醫大派駐的工作隊隊長孫利軍同志兼任村第一書記,始終緊密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助推脫貧攻堅工作,牢記為民服務宗旨意識,注重黨建引領創新,扎實做好制度建設、組織建設、黨員學習等方面的具體工作。在學習中為每位黨員發放了專用筆記本、資料袋,組織好每月一次的主題黨日活動,靈活運用好微信工作群等現代通訊手段,多次為各級包扶干部、貧困戶和在村黨員講授專題黨課,注重發揮好老黨員的榜樣力量,協同做好村“兩委”換屆工作,不斷提升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
2018年“七?一”期間,由駐村工作隊組織,大庫聯村黨支部首次選派部分干部、致富能手、貧困戶代表20余人開展了“緬懷先烈、不忘初心 脫貧攻堅、砥礪前行”主題黨日活動。在集寧戰役紀念館廣場前,隆重表彰了10名優秀黨員、致富能手,參觀了集寧戰役紀念館,與察右中旗阿令朝村第一書記解良進行了座談交流,到西水泉村參觀電子商務、紅蘿卜交易市場運轉情況,學習了察右后旗祥輝合作社等村集體經濟的成功實例。通過這次活動,開拓了村民的視野,增長了見識,增強了村民自我發展、自我脫貧的意識。貧困戶翟有林激動地說,“這是我這輩子第一次出來學習,讓我們這些貧困戶增長了見識。黨的政策就是好,咱們貧困戶自己也要好好刨鬧,不能坐在家里等靠要?!?/p>
2018年7月18日,舉行了大庫聯村黨支部多年來首次升國旗儀式,全體黨員重溫了入黨誓詞,當五星紅旗象一團烈焰在蔚藍的天空中高高飄揚,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響徹上空時,全場氣氛莊嚴肅穆,深深喚起了黨員群眾心中的激情。
在國家第五個扶貧日到來之際,組織黨員觀看了視頻報告《付華廷書記》,學習分享付華廷書記一心為公、無私奉獻、大力發展村集體產業的感人事跡,增強了大家為村集體經濟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2019年新年伊始,在“誠邀鄉賢話發展 喜迎新年促脫貧”主題黨日活動暨新年茶話會上,共邀10多名在外發展的有志青年參與大庫聯村發展規劃,同時為大庫聯村貧困戶發放了銷售土豆紅利購置的新春禮包,進一步密切了產業發展與村民利益連接機制。
2019年4月27日,組織黨員、貧困戶開展“攜手共建同心林 鄉村振興助脫貧”主題黨日活動,種下1000多棵果樹、李子樹苗,使大庫聯村民義務勞動有了良好開端,增強了村民的集體意識、團結意識、奉獻意識,大大改善了大庫聯村的村容村貌,為大庫聯村新型產業園區的后續整體規劃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村民用自己的辛勤勞動種下了豐收致富的希望。
通過這些活動,凝聚了人心,匯聚了力量,使大庫聯村黨建工作邁上了新臺階,更為脫貧攻堅扶貧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和組織基礎。
三、真幫實扶強產業,集體經濟見成效。
駐村工作隊把產業布局調整和村級集體經濟項目發展有機結合起來,積極落實“點餐式”產業發展,鼓勵貧困戶發展種養業,為大庫聯村貧困戶統一購進西門塔爾牛,對種養業全程進行指導。2018年,內醫大圖書館捐贈了300冊價值11170元的農作物種植、家畜疾病防治、電商運營等方面的書籍,駐村工作隊隨時為村民予以講解指導。
積極參與村集體建設2400平米倉儲庫、規劃新建大庫聯農機修配市場,搶抓京蒙對口幫扶機遇,與北京延慶區、沈家營鎮及北京對口幫扶企業進行多次對接,多方籌措資金,助力村集體經濟。參與規劃內醫大總注資37萬元援建的村自來水改造項目的優化管理工作,協調解決了農畜產品交易市場的用水、排污問題。
爭取內醫大20萬元扶貧資金,將村委會舊址改擴建為“農家樂”,工作隊多次實地測量規劃、繪制平面圖、撰寫項目可研報告,鼓勵多名貧困戶到工地打工,增加務工收入,確保如期脫貧。目前該項目緊張建設中,預計7月底建成運營。
爭取內醫大70余萬元扶貧資金,建設了1200多平米的農畜產品交易市場、電商平臺等,集養殖和觀賞于一體的魚塘、4個綠色蔬菜采摘大棚、綠化美化等配套設施正在加緊建設中,為大庫聯村做大做強集體經濟、助力脫貧攻堅搭建了有效服務平臺。
在大庫聯村葵花盛開、果樹掛果的時節,遠方的客人可以盡情拍美景、賞朝陽花,也可在大棚采摘、魚塘垂釣,或在“農家樂”小聚、涼亭娛樂,大庫聯村集農產品交易、倉儲、餐飲、休閑于一體的新型產業園區已初顯成效。
為了構建大扶貧格局,讓內醫大教職工享受到扶貧優質農產品,本著培育當地農產品品牌、延伸產業鏈的宗旨,工作隊積極推銷扶貧愛心土豆。當拉土豆等農產品的大貨車抵達內醫大校園時,黨委書記烏蘭等校領導第一時間帶頭購買,場面熱烈,共售出土豆、黃豆、瓜子等約5萬斤。駐村工作隊多次在冬夜同村民裝卸土豆,大家風趣地說,“我們就是大庫聯土豆的搬運工”。小土豆做出了大文章,拉近了內醫大師生與貧困戶心與心的距離,增強了與貧困戶的深情厚誼,拓展了社會大扶貧的新格局。通過這種社會扶貧的聯結機制,學校正籌劃建立大規模采購農產品的扶貧長效機制。
四、志智雙扶積極引導,真情互動激發內生動力。
為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增強自我發展意識,駐村工作隊真情扶智扶志。2018年11月12日,工作隊組織召開村黨員大會暨脫貧致富典型經驗交流會,為25戶脫貧戶頒發脫貧榮譽證書、發放了印有“脫貧光榮”的電水壺作為獎品,對光榮脫貧的貧困戶表示祝賀。孫利軍做了智志雙扶宣講,組織貧困戶學習了《習近平扶貧論述摘編》第七部分“堅持群眾主體,激發內生動力”段落,結合中央電視臺播報的其他地區致富經驗,討論了村里種植中藥材的想法,調動大家想致富的愿望、能致富的決心。特別是結合觀看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播出的烏蘭察布土豆專題報道,與恰巧一個也看了這個節目的貧困戶現場進行了共鳴共享。此次會議是大庫聯抓黨建促脫貧攻堅的又一次創新,進一步激發了貧困戶脫貧致富信心與決心,為今后扶貧與扶智扶志有機結合提供了好的經驗和做法。興和縣主要領導第一時間在微信工作群轉發了此次活動的內容,在全縣產生了積極深遠的影響。
2019年5月23-24日,工作隊組織大庫聯在村部分黨員、貧困戶代表、村“兩委”成員等20余人到內醫大舉行“兩地牽手抓黨建 開拓視野促脫貧”主題黨日活動,兩地黨員座談交流脫貧思路,參觀呼和浩特市腦包村集體經濟模式、全國脫貧攻堅模范武漢鼎同志工作室、清水河縣老牛坡紅色教育基地。這次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創新性強,是校村兩地黨員踐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重要實踐,是立足扶貧實際、抓黨建促脫貧的新舉措,使志智雙扶工作取得了新實效。大家拓寬了視野,激發了貧困戶“自我發展 自我脫貧”的內生動力,實現了貧困戶從“要我富”到“我要富”的思想意識轉變,村民反響強烈、感觸至深、受益匪淺。
內醫大始終不忘教育扶貧的重要性,駐村工作隊積極牽線搭橋讓內醫大教職工與大庫聯中心學校貧困生牽手結對,在已為貧困學生捐資助學5萬余元的基礎上,2018年6月,協調內醫大圖書館捐贈了價值1萬余元的科普、勵志書籍,持續對受資助孩子進行跟蹤關注,加大教育扶貧的精準度。10月,邀請內醫大關工委同志又為大庫聯中心學校貧困兒童捐助了近萬元的書包、文具,由內醫大的老校長、老處長為同學們分年級講授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持續關注大庫聯留守兒童,籌劃今年秋季開學后,組織大庫聯部分留守兒童到內醫大開展科學實驗、參觀內蒙古博物院、科技館,讓孩子們開拓視野、放飛心靈。
五、重細節出實效,駐村駐心暖民心。
駐村工作隊目前由3人組成,內醫大處級干部孫利軍同志任工作隊隊長,隊員由校本部及二附院的兩名老師組成。工作隊強化了自身管理,明確了隊內職責分工,健全了工作臺帳,隊有工作日志,堅持記好民情日記,嚴格執行扶貧工作紀律和考勤制度,做到沉下去、待得住、干得好。
工作隊按照“五個一批”和“六個精準”要求,對大庫聯村的地理環境、區位優勢、資源優勢等深入調研,用“解剖麻雀”的方式進行全面分析,理清發展思路,牽頭制定了重點貧困村脫貧出列規劃及79戶貧困戶具體幫扶計劃,建立了幫扶工作臺賬,對貧困戶子女收入及贍養老人情況等做了細致調研。平時注重工作的精細化管理,建立健全了大庫聯村民信息動態管理數據庫,大幅提升了工作實效和服務脫貧攻堅的能力。
兩年來,召開各類座談會70余次,實地走訪村民1300余戶次,和村民促膝談心、宣講解讀國家政策,體察民情,傾聽民意。在每次動態調整中,力求廣開言路,給群眾充分的發言權,在嚴格落實政策的同時,對個別被大家稱為坐在臉前就不走、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爭貧戶,始終以理解、尊重、包容善待他們并耐心細致講解政策,做到讓群眾不背包袱、沒有怨言,保證了大庫聯村扶貧工作有序進行。平時,注重與村級干部深入交流溝通,把他們當成朋友、戰友、親友,交情交心,形成血濃于水的工作生活氛圍。
針對個別村民長期以來私接自來水澆菜園,造成多數村民吃水困難的頑癥,出臺了《大庫聯村自來水管理公約》、不定時聯合突擊入戶檢查,對個別村民給予耐心的勸導、切實幫助其解決存在的實際困難,幾個違規接水的村民終于受到了感化,當場拆除了私自嫁接的水管,從而使問題得以妥善解決,也使村風民約更加規范、文明。針對村衛生臟亂差的實際情況,出臺了《大庫聯村衛生管理公約》。全體工作隊成員同前頭溝村民一道參加義務修路,打通了前頭溝村“最后一公里”的泥濘路。多次深入易地搬遷舊房拆遷現場,督促拆遷、及時化解矛盾。協助村委會做好村常住戶房屋普查、土地確權等常規性工作。發揮隊員專長,隨同鄉衛生院為全鄉貧困戶及65歲老人以上進行了體檢。孫利軍對所幫扶的貧困戶,定時走訪、與老人們交流嘮嗑,及時解決實際困難,還用自己的工資為貧困戶購買一些生活必需品,村里誰家有困難,都愿意來和孫利軍嘮嘮,他成了所有村民的貼心人,貧困戶王文明等給他送來多面感謝的錦旗。
八十一歲的老黨員尹勛感慨地說,“內蒙古醫科大學駐村工作隊是實干家,做了許多大庫聯村急需、老百姓看得見的實事,大家都有目共睹。我們現在的日子越來越好了,要感謝黨、感謝習近平總書記!”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豆饷魅請蟆罚^版)、《新華每日電訊》(頭版)、《內蒙古日報》、《內蒙古新聞網》、《烏蘭察布黨建網》、《烏蘭察布市駐村工作簡報》等媒體平臺對內醫大幫扶工作做了相關介紹,工作隊員到呼賣土豆的報道上了“今日頭條”。
孫利軍在2018年底作為優秀駐村第一書記代表參加了興和縣脫貧攻堅宣講團,在全縣巡回宣講7次。因在脫貧攻堅一線表現突出,獲得了烏蘭察布市“優秀共產黨員”光榮稱號。2019年被自治區教育廳推薦為“全國脫貧攻堅候選人”。2019年3月,《內蒙古扶貧微記錄》對該同志的事跡進行了專門報道。2019年4月,在國家社?;饡h組書記王爾乘、自治區黨委常委、常務副主席馬學軍等領導調研大庫聯村脫貧攻堅時,對工作隊堅持駐村駐心、醫療扶貧有實招、扶貧扶志有創新等予以了充分肯定。
“不以事艱而不為,不以任重而畏縮”,脫貧攻堅的主戰場,正是干部干事作為的大舞臺。正是源于戰斗在一線駐村干部這種樸素忘我大愛于民的扶貧情懷,肯于苦干勤于鉆研勇于創新的實干精神,忠實踐行共產黨員的責任、奉獻和擔當,內蒙古醫科大學更加贏得了大庫聯父老鄉親深深的信賴,喚起了貧困鄉親脫貧致富的熱望和干勁,也使昔日貧窮落后的大庫聯村煥發出了今日的勃勃生機!
總之,內蒙古醫科大學駐村幫扶大庫聯村以來,因地制宜,多措并舉,注力注情駐民心,扶困扶智顯真情,用真情和汗水扎實推進扶貧工作,將解決基層實際困難和可持續發展有效結合起來,在“輸血”的同時注重提升“造血”功能,各項責任措施落實過硬、健康扶貧產業扶貧教育扶貧舉措精準、駐村一線干部作風扎實、扶貧扶智成效顯著,多次受到了上級部門的肯定。我們堅信,有各級黨委和政府的正確領導,有內蒙古醫科大學的傾力傾情,有一線優秀的扶貧干部扎實苦干,凝心聚力謀發展、咬定目標加油干,大庫聯村百姓一定會如期脫貧、早日走上鄉村振興的富裕路,跟隨全縣、全國人民步伐一同奔小康!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