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關注
透過湖南一師看教師隊伍發展
“衡山西,岳麓東,第一師范峙其中。人可鑄,金可熔,麗澤紹高風。多材自昔夸熊封。學子努力,蔚為萬夫雄?!?
今年6月的一天,雄渾激昂的校歌響徹湖南第一師范學院田漢劇場,2019屆畢業生畢業典禮正在這里舉行。身著學士服的一師學子們意氣風發,齊聲高唱。之后,他們中的大多數走上三尺講臺,成為湖南基礎教育教師隊伍的新生力量。
翻開中國近現代教育史,湖南一師是一個繞不開的名字。這所享有“千年學府,百年師范”美譽的師范學校,曾是毛澤東、蔡和森等一大批無產階級革命家求學、工作的地方,也為共和國的教育事業培養了一批批人才,見證了共和國70年教師隊伍專業化成長走過的足跡。
奠基
教師培養步入正軌
“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學生?!?/p>
走進湖南第一師范學院“毛澤東與第一師范”紀念館,最引人注目的是嵌在大廳右側紅色墻面上這行蒼勁有力的題字。這是1950年毛澤東為母校的親筆題詞。
彭雨希是紀念館的學生講解員,每當向游人介紹這句校訓時,她心中總會不由得升起一股自豪感。一年前,她以公費師范生的身份進入一師。
在湖南省政府參事、湖南一師特級教師王沛清看來,在新中國成立之初,毛主席的題詞不僅是對一師全體師生的勉勵,更是對當時全體教育工作者的殷切教誨。
彼時,剛剛擺脫了戰火硝煙的共和國,百廢待興。全國總人口中文盲人口占80%以上,教師隊伍在數量和質量上不盡如人意,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從舊社會轉來,整體業務素質偏低。據1956年的統計數據,當時183萬多名小學教師中,有80%以上達不到師范學校畢業的程度。
1951年召開的第一次全國初等教育及師范教育會議,被視為奠定新中國師范教育基本格局的會議。會議明確了當時師范教育的工作方針,提出了為了有效供應大量師資,要使正規師范教育與大量短期訓練相結合,在辦好正規師范學校的同時必須開辦各種短期師資訓練班。
新天,新地,新一師。
新中國成立不久,湖南一師以教學為中心,全面安排教學與其他各項活動,迅速建立了正常的教學秩序,在教育思想、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方面進行了系列改革。
湖南一師老教授周仁濟扎根小學課堂的故事曾傳為美談,他在1953年至1959年的7年間,深入小學語文課堂聽課200多節,把小學教師講課時的語言、板書、提問及學生的回答等大量一手資料都原原本本做課堂實錄,同時收集國內有關教學經驗資料百余本反復比較研究,出版了多本小學語文教學專著,受到廣大小學教師的歡迎。
一批又一批的一師畢業生奔赴三湘四水和祖國大江南北,成為新中國建設初期教育戰線的骨干力量。
在發展正規師范教育的同時,教師培訓網絡在全國初步建立起來。1952年教育部提出要“建立起經常的系統的提高教師質量的業余學習制度”,建議通過籌辦教師進修學院、函授師范學校和教師業務學校來對在職教師進行培訓。于是,各地紛紛辦起實習夜校、函授學校和教師進修學校等機構,使得廣大中小學教師有了在職進修的基地,促進自身專業水平的提升。
恢復
中師教育迎來春天
“當老師就要耐得住寂寞,你要沉下身子,扎根小學教育,爭取做一名有特色的小學語文教師?!北M管畢業數十載,湖南第一師范學院第二附屬小學原校長余憲,從未忘記畢業前夕語文老師對自己的叮嚀。作為“文革”后恢復高考的第一批中師生,余憲以全縣第三名的成績考入當時的湖南第一師范學校。
“文革”結束后,提高勞動者的素質,發展教育迫在眉睫。統計數據表明,截至1977年,全國缺額60余萬名小學教師,中學教師缺額更是高達285萬。
國之將興,必尊師而重傅。
1978年,教育部頒布《關于加強和發展師范教育的意見》,鼓勵大力發展師范教育,爭取在3—5年內,通過有組織、有計劃的教育培訓使文化程度低的小學教師、初中教師、高中教師分別達到中師、師專、師范院校的畢業標準。
在1980年召開的全國師范教育工作會議上,我國的師范教育被分為高等師范本科、高等師范???、中等師范三個等級。同年,教育部發出《關于辦好中等師范教育的意見》,從此,中等師范學校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春天。
“一專多能,全學科全方位發展是中師培養最大的特色?!庇鄳椪J為,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師教育是真正的全科教育,學校不分系,每一個學生都要學習能滿足小學各科教學之需的課程。
據統計,到1988年,全國中師學校數量達到高峰,擴展為1065所,隨后的幾年,經過調整合并,到1995年,全國仍有中師學校897所,在校學生人數高達80多萬。改革開放后的20余年間,中師培養了數以百萬計合格畢業生,為普及初等教育作出了歷史性貢獻。
加強教師培養源頭環節的同時,中小學在職教師的進修培訓工作逐漸走上了正規化的道路。
據湖南一師原教務處主任凌宏基回憶,20世紀80年代,湖南一師擔負起全省在職小學教師、校長的培訓任務,進行了中師學歷培訓,小學骨干教師、重點小學校長進修培訓等多層次的師資培訓,采取脫產與函授相結合的形式,統一編寫了培訓教材。
1983年1月,為了進一步普及基礎教育,教育部頒布了《關于加強小學在職教師進修工作的意見》。自此,我國中小學教師培訓的重點轉移到學歷達標上。1994年頒布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和1995年頒布實施的《教師資格條例》,對于教師的權利義務、聘任制度、在職培訓等方面都做了具體的規定,標志著教師隊伍建設駛入科學化、規范化、法制化軌道。
轉型
師范教育吹響改革號角
有一股記憶深處的味道常??M繞在長沙市周南梅溪湖小學校長徐信的鼻尖,那是教室里洗發水混合著墨水的香味。
“上學那會兒每天晚自習都要練習毛筆字,男生通常是傍晚打完球去澡堂沖個澡,就急忙趕到教室練字?!?995年,徐信考入湖南一師五年制小教大專班學習,那是湖南一師培養??瞥潭刃W教師的嘗試。
當歷史的車輪駛向21世紀,現代化建設提速是中國教育恢宏演出的時代劇本。在實施科教興國戰略、迎接知識經濟挑戰的新形勢下,基礎教育迫切需要高質量、高素質、高水平的教師,為現代化建設提供有力的人才和知識支持。
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兩份文件,把提高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作為師資培養、培訓的重點。
跨世紀的師范教育迎來了深層次改革。1999年,教育部公布了《關于師范院校布局結構調整的幾點意見》,提出從城市向農村、從沿海向內地逐步推進,由三級師范(高師本科、高師???、中等師范)向二級師范(高師本科、高師??疲┻^渡。2001年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則進一步提出,完善以現有師范院校為主體、其他高等學校共同參與、培養培訓相銜接的開放的教師教育體系。
一師校史曾詳細記載了20世紀90年代進行的五年制大專試驗班的嘗試:將選修課英語改為必修課,從入學起一直開到畢業;后兩年按學生志愿分為文理兩科進行教學,以后各屆增設藝術、英語、信息技術等科。為培養學生初步的教研能力,學校還增開了“教育研究方法”公共課。
“中師重傳承,高師重創造。未來的教師在培養綜合素質的同時,需要深耕某一具體的學科領域,尤其要注重培養反思意識和研究能力?!焙系谝粠煼秾W院教務處處長蔣蓉說。
在師范院校布局調整的大潮中,湖南一師逐步提升自身辦學水平和層次,于2000年升格為??茖哟蔚钠胀ǜ咝?,2008年升格為本科院校。
統計數據顯示,到2008年,中等師范學??s減至192所,高師院校則增至139所,其中本科院校為97所,教育碩士培養單位則增加到了57所。
全國范圍內的中師學校紛紛在“撤并掛升”的轉型改制中逐漸退出了教育歷史舞臺。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信息化浪潮方興未艾,當時的教育界已經意識到信息技術將會給教育帶來一場新的革命。2003年,教育部正式啟動實施全國教師教育網絡聯盟計劃。2004年,教育部頒布了《2003—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提出以“新理念、新課程、新技術和師德培訓”為內容的中小學教師培訓新要求,并頒布了《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試行)》,其宗旨是提高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應用能力和水平,建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培訓和考試認證制度。
扶弱
鄉村教育有了“生力軍”
在湖南省湘潭縣排頭鄉紫山小學,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公費師范生李美玲的到來,點燃了大山深處孩子們的“科學夢”。
3年前,李美玲來到這所鄉村小學任教。一支粉筆,一塊黑板,是孩子們認識外部世界的唯一通道。李美玲常常思索:如何才能讓孩子見識更大的世界?
利用鄉村航空科普項目的培訓機會,李美玲赴北京學習了航模知識,回校后向全體學生開設了航模課程。從認識飛機、設計飛機到試飛飛機,李美玲帶領孩子們走近科學,觸碰藍天。
“目前,學校在校師范生比例76.5%,其中公費定向師范生76.84%,是全國最大規模的鄉村公費師范教育承擔學校。2011—2018屆公費師范畢業生中,平均從教率達93.53%?!边@是讓湖南第一師范學院黨委書記彭小奇頗為自豪的幾個數據。
2005年,一份基層調研報告,讓時任湖南省教育廳高教處處長的彭小奇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湖南農村基礎教育教師隊伍老齡化嚴重,學歷普遍偏低,優秀教師流失嚴重,農村基礎教育陷入師資短缺、結構不合理的困境。
2006年,湖南省在全國率先實施免費師范生政策,計劃在“十一五”期間免費定向培養1萬名??茖哟涡W教師,省財政按每人每年4000元標準設立專項資金,湖南一師成為當時7所培養學校之一。
“學校先后培養了初中起點五年制??乒M定向師范生、四年制本科公費定向師范生。2010年首創并實施了初中起點六年制本科公費定向師范生培養模式?!迸硇∑娼榻B說。
針對鄉村地區教師數量缺口嚴重的問題,2007年國家實施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師范生免費教育,目前已為中小學補充了近7萬名高素質教師,其中90%到中西部中小學任教。28個省份陸續開展鄉村教師公費定向培養,每年培養4萬多名高校畢業生到鄉村中小學任教。
“我愿盡我的努力去守護這方小小的校園,在每一個孩子心田里種下一顆科技夢想的種子,等待這顆種子生根發芽?!比缃?,對于鄉村教師這份事業,李美玲多了一份篤定。
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從頂層設計到一攬子方案再到各級各類實施細則,支持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成為重點和亮點,規格之高,力度之大,為歷年來所罕見。
2006年,教育部、財政部等四部委聯合實施“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迄今共有75萬名特崗教師分布在中西部地區的1000多個縣,為3.7萬所農村學校注入了新鮮血液和青春活力。2008年開始實施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國培計劃”每年培訓鄉村教師超過100萬人次,到2020年將實現對中西部鄉村教師整體輪訓。
2015年6月,國辦印發《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出臺的第一部專門指向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政策文件,從師德榮譽、補充交流、職稱編制,到工資待遇、培養培訓、管理改革,對鄉村教師給予全方位支持。
如果順利的話,幾年之后,彭雨希將會從一師畢業,回到生她養她的故鄉,從老師手中接過鄉村教育的接力棒?!按笊嚼锏暮⒆有枰覀?,我愿用一己之力幫助他們走出大山,去追求更精彩的人生?!?/p>
提質
教師隊伍踏上新征程
在教學一線多年,長沙市高新區金橋小學校長趙華時常有一種困惑:如何提高自己的教育研究水平,將豐富的教學經驗條理化、理論化?今年,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劉明東小學英語導師工作坊的成立,再次點燃了趙華的科研熱情。
2016年,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地方教育主管部門和優質小學聯合組建“小學教師教育聯盟”,共建師范生教育實踐基地、開展教學研究與教學改革等成為聯盟主要的合作項目。
“師范教育和基礎教育實際需求如何有效對接,是師范院校迫切需要解決的課題?!痹诤系谝粠煼秾W院基礎教育發展部主任歐立新看來,小學教師教育聯盟要為創新小學教師教育模式闖出一條新路。
中國從沒有一個時代這樣急切地需要高素質教師。進入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人民對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的期盼愈加強烈,教師隊伍的專業化水平擺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引領教師專業成長成為教師隊伍建設和師資培訓的重點。2012年,《國務院關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強調要“大力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同年,教育部印發《小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和《中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頒布的關于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國家標準,成為教師培養、準入、培訓、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據。
一座溝通、協作的橋梁在高校、政府、中小學三者之間架起。2014年,教育部啟動“卓越教師培養計劃”,項目遴選確定62所高校的80個項目入選“卓越教師培養計劃”,全面建立高校與地方政府、中小學“三位一體”協同育人新機制,積極推進“4+2”中學教師培養模式,完善小學和幼兒園教師全科培養模式。
2018年,教師隊伍建設迎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新中國成立以來首個以黨中央國務院名義印發的《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吹響了推進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集結號——到2035年,教師綜合素質、專業化水平和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培養造就數以百萬計的骨干教師、數以十萬計的卓越教師、數以萬計的教育家型教師。
在教育部等五部門隨后印發的《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18—2022年)》中,“師德養成教育全面推進行動”“鄉村教師素質提高行動”“師范生生源質量改善行動”“教師教育質量保障體系構建行動”等十大行動舉措,為培養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提供了政策保障和行動遵循。
如今,全國專任教師人數從1978年的899萬增加到2018年的1672.85萬。相比1985年,小學、初中取得本科及以上學歷教師比例分別增加了61.59個百分點、80.59個百分點。從長裙飄逸的青春年華到頭上多了些許銀絲,余憲在教師崗位上一干就是40年?!叭缃?,人民教師昂首闊步走進了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迎來了春天。愿教師成為未來最令人羨慕的職業,吸引更多優秀的人走上三尺講臺?!庇鄳椪f。(本報記者 焦以璇)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