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滿懷無限的希望,為祖國尋找富饒的礦藏……”這個暑假,中國地質大學(武漢)3個年級13個學院159個班級的近5000名師生,在周口店、北戴河、秭歸三大實習基地開展野外地質實踐教學,紅旗飄揚、歌聲蕩漾,學子的愛國報國熱情激蕩戈壁荒野、礦井油田。
“野外實習是學校實踐育人的重要途徑,學校積極引導學生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將青春足跡刻印在祖國河山,探尋地質寶藏,踐行報國初心?!敝袊刭|大學(武漢)相關負責人說。
這個暑期,高校積極組織開展“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獻給祖國”主題社會實踐活動,以實際行動向祖國告白。廣大學子圍繞鄉村振興、脫貧攻堅、創新驅動發展、生態文明建設等國家戰略開展實踐服務,抒發愛國之情,強化愛國之志,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用實際行動實踐報國之情。
在大漠哨所、西北邊陲,西安交大學子高舉思想的火炬,講西遷、誦文化、談初心;在雪域高原,他們秉承西遷精神,感恩家國,支教育人;在玉樹藏族自治州貧困小學,西安交大學子10年不間斷前往陪伴幫助……“在奮斗中譜寫青春華章,在實踐中奉獻交大力量,這樣的告白方才深切,這樣的青春方才無悔?!蔽靼步淮笙嚓P負責人說。
暑期,上海交大“情系新疆·踐行使命”社會實踐團在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的巴克墩村小學,南疆基層扶貧一線的玉龍喀什、阿特貝西等村,感知國情;在村民家中、田間地頭,見證了在黨的領導下南疆各族干部群眾團結一心決勝脫貧攻堅戰,見證了基層干部披星戴月服務群眾、南疆老幼拳拳盛意歌頌祖國,感受了各族干部群眾思想上的共鳴、文化上的認同和情感上的交流交融,更通過“我和我的祖國”快閃抒發愛國情、青年志……
電子科技大學組織378支實踐隊伍、5000余名學生前往改革開放前沿、脫貧攻堅一線、“一帶一路”沿線,青年學生在親身經歷中了解改革開放40多年、新中國成立70年來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
暑假,江西省高校6000多名大學生組成278支暑期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分隊,圍繞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主題,開展文明實踐志愿行動,踐行“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獻給祖國”。
在助力脫貧攻堅方面,高校結合自身優勢,在科技助農、教育興農上大顯身手。江西農業大學利用研發的線上扶貧系統,幫助整理扶貧數據;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在井岡山開展黃桃種植技術推廣;贛南師范大學、江西泰豪動漫職業學院等高校,幫助當地解決“小木巖”茶、百香果等農產品銷售難題等。
在促進鄉村振興方面,高校解難題、辦實事。東華理工大學利用無人機遙感、傾斜攝影測量等技術手段,為村莊規劃提供參考依據;江西中醫藥大學、豫章師范學院、江西服裝學院等高校在南昌縣、鉛山縣等地開展垃圾分類宣講、醫療義診等活動近30場;南昌大學在文明實踐點小學開展支教活動并捐贈學習用品物資3萬余元。
在傳承紅色基因方面,江西理工大學精心排練《八子參軍》《映山紅》等紅色歌舞節目,深入10多個村莊開展巡演,讓近千名留守老人和兒童感受了紅色文化的魅力;贛南師范大學“飲水思源”尋訪了一批紅色金融革命故事,編寫了毛澤民等8位“紅色金融家”故事等。
北京市高校也積極“做起來”,師生立足校園、立足身邊,采用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等方式表達愛國熱情。北京大學舉辦“奔跑吧青年”5400人長跑活動;北京理工大學啟動“青春奮進十大行動”;北京中醫藥大學師生到房山區開展健康鄉村幫扶活動,引導師生用實際行動實踐報國之情。
東南大學“時代交通探尋團”結合專業學習特點,通過史料整合和實地探訪,挖掘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交通工程背后的故事。該團隊重溫長征歷史,重走革命道橋,走進革命老區,記錄長征途中交通的變遷。
“正是無數交通人的辛勞,讓中國成長為新時代交通強國。而我們作為新一代交通人也將投身祖國建設,創造更多的奇跡,勇立時代潮頭、爭做時代先鋒,用自己的知識與能力去告白祖國?!睎|南大學交通學院學生劉川渟說。(本報記者 董魯皖龍)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