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教育局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到2020年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5%,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0%”,這一組剛性數據充分反映了黨中央、國務院堅持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方向的政治要求和加快解決“入園難”“入園貴”這一群眾操心事煩心事的堅定決心。
按期實現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發展目標,根本在于加快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重點在于抓好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新春伊始,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開展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治理工作的通知》,這對于各地進一步做好小區配套幼兒園規劃、建設、移交、辦園等工作,真是一場政策“及時雨”!
從2010年“國十條”實施以來,南京堅持把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作為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的主要途徑,著力從三個方面不斷完善政策、健全機制,下好這手“關鍵棋”。一是壓實政府主責。8年內,南京市委市政府先后出臺《關于學前教育普惠優質發展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快推進學前教育現代化建設的實施意見》等4個文件。市政府與各區政府簽訂責任狀,明確要求各區到2020年適齡幼兒在普惠性幼兒園就讀比例主城區不低于85%、其他區不低于90%,并通過召開專題推進會、實施年度監測,開展重點督查等方式,推動各區加快建設,新增小區配套普惠性幼兒園249所。二是強化依法治理。積極爭取省市人大支持,及時修編完善《南京市中小學幼兒園用地保護條例》,強化對幼兒園規劃配建五項“硬約束”:明確規劃標準,每千人按36名適齡幼兒配建相應規模幼兒園;明確責任主體,市規劃局應會同市教育局編制幼兒園用地控制專項規劃,并納入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明確配建原則,配套建設幼兒園應和開發建設首期項目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交付使用;明確移交規范,將配套幼兒園的建設要求和產權歸屬在土地出讓合同中予以明確,凡約定產權屬于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建成后須無償移交;明確執行規范,小區建設凡未按照規定配建幼兒園的,一律不予辦理竣工驗收備案和房屋產權登記。三是堅持政策引導。8年來,南京市級財政投入“幼兒園增量工程”和“普惠性幼兒園促進工程”的專項獎補資金超過15個億,支持引導各區加快小區配套普惠性幼兒園建設,積極將2011年之前小區配建非普惠幼兒園通過“回購”轉辦成普惠性幼兒園,全市新增幼兒學位8.4萬個,其中新增小區配套普惠性學位超過7.33萬個、占比達87%,全市普惠性幼兒學位占比從2011年的54%提高到78%。
沒有普惠,就沒有群眾滿意的普及。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通知》要求,做好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涉及各方切身利益博弈,面臨的矛盾困難不少,需要各級黨委政府、特別是教育行政部門站穩人民立場、創新工作思路、拿出攻堅韌勁。目前,南京在2011年前建成開辦的小區配套非普惠幼兒園尚有100余所。今年,市政府將專門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快普惠性幼兒園發展的實施意見》,著力強化“四個驅動”,進一步擴大普惠性資源供給,為更多適齡幼兒提供有質量的普惠性學前教育服務。一是強化目標驅動,從南京建設華東唯一特大城市戰略和城鎮化建設進程等實際,嚴格根據“每萬常住人口配建幼兒園不低于12個班規?!钡膭傂砸?,嚴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確定的學前教育普惠度發展目標,對各區學前教育資源配置率(萬人口資源覆蓋率、普惠性資源覆蓋率、優質資源覆蓋率)進一步明晰目標要求。二是強化政府驅動,把學前教育資源覆蓋率作為重要指標納入對各區政府“高質量發展年度監測”,建立通報和約談機制,推動政府落實主體責任,統籌解決普惠性幼兒園建設中的規劃、土地、資金和人員等方面困難和問題。今年,市政府將召開加快普惠性幼兒園發展專題推進會,進行再動員、再部署、再推進。三是強化雙輪驅動,堅持“擴增量”與“轉存量”并重,通過持續實施“幼兒園增量工程”,通過新改擴建和政府“回購”,力爭近年內每年新增公辦幼兒學位1萬個以上、到2020年公辦幼兒園占比達70%;規范實施民辦園分類管理,通過加大“普惠性民辦幼兒園促進工程”政策支持力度,按普惠性民辦園辦園成本合理調整其收費標準,按每生每年2000元以上標準實行財政補助,引導更多民辦園提供有質量的普惠性服務。四是強化政策驅動,市委市政府已明確要求進一步加大學前教育財政經費投入,將財政性學前教育經費占財政性教育經費比例從目前7.91%提高到10%以上,每年安排市級學前教育專項獎補經費不低于2個億;根據省公辦幼兒園機構編制標準出臺具體實施辦法,逐步提高幼兒園在編教師比例,探索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解決公辦園缺編教師問題;明確全市集體園、部門和單位舉辦的幼兒園在編教師工資應不低于教辦園在編教師工資,非在編教師和民辦園教師工資水平不低于全市城鎮非私營單位從業人員年平均工資水平。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辦好學前教育”“實現幼有所育”新要求,歸根結底就是要讓每一個適齡幼兒有園上、就近上、上得起、上得好,這是建設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內在要求。實現新時代發展目標,我們任重而道遠。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