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教育局
我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學前教育工作,切實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重視頂層設計,推動規劃先行,部門合力聯動,破解瓶頸難題,有效推進我市居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和移交使用工作,歷史遺留問題也得到了妥善解決。
一、重視頂層設計,保障配套幼兒園新建和移交工作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居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工作,多次召開專題工作會議研究,于2016年和2018年兩次以政府令的形式制訂了居住區配套公共服務設施管理暫行規定,確保幼兒園與首期建設的居民住宅區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驗收。暫行規定明確要求,幼兒園、小學等設施應當先于住宅首期工程或者與其同時申請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并在住宅首期工程預售前先行驗收,取得建設工程規劃驗收合格證。兩份政府令的頒布為配套幼兒園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制度保障。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市已建設移交新建居住區配套幼兒園196 所,其中辦為公辦幼兒園95所,辦為普惠性民辦幼兒園94 所,辦為普惠性幼兒園占比96.4%,極大地促進了我市學前教育的普惠健康發展。
二、推動規劃先行,擴大和優化學前教育學位供給
我市開展了學前教育(幼兒園)發展策略研究與布點規劃編制工作,合理規劃幼兒教育布點,成果數據已納入全市“多規合一”管理平臺。以街、鎮為單位,推動各區科學預測未來三年學位缺口,“一區一策”制定年度學位增長計劃,確保學位供給滿足適齡兒童入園的需求。
三、破解瓶頸難題,分類解決歷史遺留問題
一是上下聯動,合力推進。市委市政府多次召開工作會議,研究解決我市居住區教育配套設施未依法建設、未依法移交的歷史遺留問題,多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提出議案,共同推進。2016年6月,我市市長就《廣州市小區配套學校、幼兒園共有189所未建或未移交》文件作出批示,要求由教育部門牽頭,各職能部門和各區政府配合,力爭在三年內合力解決189宗(其中,中小學30所、幼兒園159所)未建成、未移交配套教育設施問題。
二是摸清底數,分類處理。我市開展了居住區配套幼兒園歷史遺留問題的全面調研,按照“一案一冊”標準歸檔,根據各時期相應的法律、政策的規定及相關行政協議,逐一梳理出159所居住區歷史遺留配套幼兒園的建設和移交責任方,并提出有針對性的處理意見和操作指引。
三是完善機制,專項整治。我市開展專項整治工作,明確由各區政府牽頭統籌負責,市、區兩級教育、住建、國土規劃、城市管理、財政等部門通力合作。截至2018年12月,159所歷史遺留問題幼兒園已回收41所,其中辦為公辦園25所,辦為普惠性民辦園16所。
我市將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重大決策部署,按照國辦開展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治理的通知要求,繼續推進配套幼兒園建設和移交工作,優先舉辦公辦園,確保實現2020年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達50%、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80%以上、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100%以上的目標,以實際行動回應人民群眾對優質學前教育的期盼。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