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現代職業技術學校是一所具有百年歷史積淀和文化傳承的國家重點職校。學校位于上海市長寧區,擁有4個校區,已建成現代國際商務和現代旅游實務兩個市級開放實訓中心,64個實訓室。依據上海市及長寧區的功能定位和產業結構調整以及區位優勢,學校緊貼市場、緊貼企業、緊貼現代服務業一線,科學準確定位,合理有序布局,努力把區域優勢轉化成辦學優勢,逐步形成了符合現代服務業發展以及不同專業群特色的多元人才培養模式。
建設基礎
為應對國家和上海市產業結構調整帶來的就業崗位、方向的變化,學校于近年重新梳理了原有專業設置,形成了“一條主線、四個專業群”。專業數由26個減少到15個,突出了現代服務業特色,以優質品牌專業為龍頭,有重點、分層次、動態地進行現代國際旅游、現代國際商貿、現代數字媒體、現代汽車服務四個專業群建設。
學校加強校企合作,不斷改革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初步實行了工學結合,開展了學生頂崗實習、工學交替和訂單培養,校企共同培養,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
實踐過程
在兩年的示范校建設中,學校以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為主線,積極開發緊密型深度合作企業,建立訂單、冠名等多元化人才培養合作機制,逐步開展人才共育,過程共管,成果共享、責任共擔的緊密型合作辦學機制,達到企業、學校、學生多方受益,成為同類中職校的示范。
國際旅游專業群——“4+X+1~2”分階段螺旋遞進式模式改革
該專業群根據上海旅游行業發展動態,突出“國際化”和“時代性”兩大特點,探索和優化“4+X+1~2”分階段螺旋遞進式的人才培養模式。即打破學校與企業的界限,探索學生分階段工學交替、逐層遞進的人才培養新模式。如學生高一年級在校學習,進行專業知識的積累與技能的操練,每學期至少抽1天到知名高星級飯店參觀,以便對自己將來所從事的工作環境有個初步的了解;在高二年級開始實施工學交替,或每周一天(“4+1”),或一個月集中到飯店見習,進行職場體驗;在高三年級進行為期一個月左右的飯店專業綜合實訓,進行項目實踐教學,然后進入專業對口的企業進行全日制頂崗實習。
這種人才培養模式以學生職業生涯的學習——體驗——實踐三個層次為主線,層層推進、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實現人才培養規格與企業用人標準的對接。學校已與波特曼·麗嘉、虹橋萬豪、國際貴都等國際知名飯店以及國內錦江、衡山、東湖飯店管理集團等簽訂長期合作協議,讓飯店行業協會及相關企業參與本專業的課程體系與內容的研討,進行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的研究,保證人才培養的適需性,從而培養出一批職業素養好、崗位適應快、遷移能力強、技能水平高、深受用人單位歡迎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
現代國際商貿——“校企融通、公司模擬”模式改革
該專業群利用大虹橋發展優勢,吸收企業人員參與制定、調整及修改學?,F有的人才培養方案,優化專業課程體系,調整專業教學內容,實現人才培養目標。通過“校企融通、公司模擬”的實踐探索,推進國際商務專業外延發展,根據國內經濟結構的調整和轉型,國際商務專業也面臨調整與發展,學校要主動對接市場需求,拓寬國際商務的專業方向。一年級學生在校學習,進行國際商務專業知識與技能的積累;二年級學生進行“4+1”模式的工學交替探索,即4天在學校接受項目實踐教學,1天在企業進行職場體驗;三年級學生頂崗實習,先進行為期兩個月的國際商務專業綜合實訓,在仿真環境中模擬國際商務業務的處理,而后進入專業對口的企業進行全日制頂崗實習。
“校企融通、公司模擬”就是要打破學校與企業的界限,探索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新模式。在“校企融通”背景下的人才培養將按照項目實踐教學——工學交替——頂崗實習三個階段,學生職業生涯的學習——體驗——實踐三個層次,層層推進、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實現國際商務專業人才培養規格與企業用人標準的對接。
現代數字媒體專業群——“項目驅動,中心孵化”模式改革
為了培養企業行業發展需要的動畫與游戲專業人才,學校將攜手計算機動畫與游戲企業,校企共建體驗、實訓、實習中心,將企業搬進校園,構建“項目驅動、中心孵化”的人才培養模式。一方面,搭建企業環境,使學生能參與到項目制作過程中,用綜合實訓和實習方式為學生架起一座由學校到企業的橋梁,使學生成為符合企業需要的新生力量。另一方面,鼓勵優秀學生通過開設工作室、創辦微型企業。優秀學生通過中心孵化,學會開發項目,使之成為有創意的動漫行業的自主創業者。
目前,該專業群已將國際和國內典型的動漫項目引進學校,增加學生體驗與學習的資源,豐富教學資源庫,成為專業教學的內容與范例。企業的計算機動畫與游戲制作項目帶進中心,成為校企合作的紐帶,做學一體的載體,提高師生制作技能。
現代汽車服務專業群——“校廠一體化”模式改革
緊密依托與學校形成緊密合作關系的和平汽車修理廠,加強校企聯動,本專業群積極探索創建以區域汽車市場所需的高技能人才為特色的“任務驅動、實景仿真、做學合一、校廠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以“校企雙贏”為契合點,緊密依托行業企業專家和專業負責人組成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以生產實際為依據,以貼近一線生產為主線,促使學生實現崗位任務與知識技能的“零對接”,實現學生應用型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的全面發展。
目前,該專業群通過“校廠一體化”模式改革,培養了一大批適應汽車維修、汽車運用第一線需要的,具有一定文化素養的,具備良好的綜合職業能力,富有一定創新精神與較強實踐能力的,能夠勝任汽車維護、檢修等相關工作的技能型專門人才。
效果與推廣
依靠三方聯動,助推培養模式多樣化改革
在近兩年學校發展中,積極尋求政府支持,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堅持依靠行業企業,深化產學合作,堅持以學校為主體,探索培養模式的多樣化,三方聯動,共同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學校推進旅游類專業國際化、汽車服務類專業校廠一體化辦學,建設校內“國際商務模擬公司”和“動漫人才孵化中心”,深化專業內涵建設。兩年里,進一步拓展校企合作的廣度和深度,使穩定、緊密的合作企業達40家以上;進一步擴大“訂單式培養”規模,;進一步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每年突破1萬人次;進一步加強職教集團成員間的互動與交流,實現資源共享,共同發展;繼續做好對口支援合作辦學,服務中西部,發揮示范輻射作用。
瞄準社會需求,創新“公司模擬、實景仿真、中心孵化”人才培養模式
學校堅持“以素質為基礎、以能力為核心”的培養理念,進一步擴大“訂單式培養”規模,在原有“4+X+1~2”分階段螺旋遞進式人才模式的基礎上進行提升,創新“公司模擬、實景仿真、中心孵化”的人才培養模式。拓展企業參與人才培養的深度與廣度,拓寬學校的教學空間和學生的學習空間,提高人才培養規格。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保持在98%以上,專業對口率保持在80%以上,鼓勵“多證融通”,使畢業生就業質量進一步提高。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