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點鈔、茶藝表演、服裝設計、為民體檢……眼前的一幕,是4月11日市教育局在江陽大梯步文化廣場隆重舉辦的2015年全市職業教育集中宣傳日活動鏡頭。
鏡頭里,瀘州市職業技術學校財會專業的劉曉鑫同學正表演快速點鈔,她說,“未入學前,我佩服銀行柜員,在一分鐘時間里能夠清點幾百張鈔票不出差錯,現在我也會了。不過,我還要努力提高。在這次職業教育活動周里,我可以與其他點鈔高手們互相切磋,能進一步提高專業技能?!眲增涡判臐M滿。
活動現場,市民們興致勃勃地觀看著職教學子們“秀”真功,拿起手機,紛紛拍照。
這次活動,市教育局組織全市20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通過圖片、展板、視頻播放、現場體驗、學生技能展演、觀眾互動等多種形式,充分展示了各學校取得的發展成績、教學成果和德育風采,深受群眾好評。
這是瀘州職業教育創新型、復合型、技能型人才培養取得的成果之一。多年來,瀘州順應現代職業教育改革需要,推進多樣化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形成了鮮明的區域實踐,在全省乃至全國受到關注。
實踐一:在品牌專業打造中 造就學生重文強技
打開“職教門”,贏取“群眾心”。瀘州職業教育的底氣,來自于近年來突出抓好專業設置統籌,著力培養骨干品牌專業,重文化強技能,讓學生學到“看家本領”,在職場游刃有余。
從2012年起,瀘州成立了中等職業學校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對全市中職專業建設進行指導和統籌規劃,近三年共培育省級以上重點和骨干專業11個、市級重點和骨干專業23個。到2020年,將新創建6個骨干特色專業,培育6個特色培訓項目。
重文化,強技能,是瀘州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的又一“快速成長法”。2011年起,該市恢復了停止達8年之久的文化課統一檢測,此舉讓中職學校教風、學風明顯好轉。
目前,市、區縣教研部門已落實專人負責中職學校專業學科教研,組織專業學科抽考等;并建立中職學生文化基礎課檢測制度,倒逼學校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技能大賽練真功,迄今全市已舉辦十屆中職學校學生專業技能競賽。大賽面向人人,競賽項目專業覆蓋面超過80%,初步形成了“校校有比賽、層層有選拔、全市有大賽”格局。
現在,走進瀘州的每一所職業學校,重文化、強技能氛圍愈加濃厚。學生就業競爭力和就業質量不斷增強。
市教育局還著手調整布局,支持優勢學校通過兼并、托管、合作辦學,整合辦學資源。釋放“鰱魚效應”,改變部分中等職業學校散、小、差的狀況,建設大批優秀中職學校。
實踐二:在集團化辦學中 促學生進出兩旺
每年7月,一輛輛大巴車從坐落在瀘縣嘉明鎮的瀘州建筑職業技術學校里緩緩駛出了校門,它承載著母校的期待和幾百名學子夢想,從川南起航,駛向祖國的四面八方……
這一幕,是瀘州建筑職業技術學校每年都要經歷的壯觀場面。云南城宏房產老總陳登樹、都汶高速老總刁良才、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張丹楓、全國優秀創業青年楊東平等一批批創業典型,就在這里經過學習、歷練,找到自己的人生價值。
學生進出兩旺,就業質量提高,受益于創新機制、整合資源所釋放的“紅利”。
在市教育局指導下,該校牽頭創建酒城建筑職教集團,吸收理事單位76家,包括7所市內外高職院校、12所中職學校、1個行業協會、56家建筑企業,成員單位橫跨川、滇、黔、渝四省市。通過集團化辦學,瀘州建校在教育創新的道路上已成為輻射、引領、示范的“正能量”。為瀘州及周邊區域建筑企業、建筑產業提供了人才支撐和技術支持,助推“酒城建工”、“瀘縣建工”品牌實力不斷提升。
瀘州建校的實踐成效,是近年瀘州職校改革發展典型樣本。通過深化校企合作,推動集團化辦學,支持企業與職業院校共建實訓基地、人才培養基地,是瀘州在面對“加快推進現代職業教育發展”這場考試時,交的一份令人較為滿意的答卷。
近年,瀘州促進職業教育從“規模增長”向“內涵發展”轉型升級。在全省中職學校普遍招生困難情況下,瀘州堅持實行劃分數線招生,學生招得來、留得住、學得好、用得上,用人單位滿意度、專業對口就業率達90%以上。
全市已經組建了瀘州市中等職業教育集團、天坤職業教育集團、合江少岷職業教育集團、瀘州電子機械教育集團、酒城建筑職教集團等5個較為成熟的職教集團,覆蓋10余個行業部門、200多家企業和32所中高職院校。職教集團為集團內企業培訓職工達14932人,訂單培養19580人,開展職教科研教研項目72個,直接經濟效益達4000余萬元。
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共謀發展,已經成為瀘州職業教育界的共識。
作為企業代表,瀘州陸馳車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永平認為,目前瀘州職業教育已經是最接地氣的教育,從“學以致用”轉為“用以致學”。
該公司通過與瀘州市職業技術學校合作,把打造人才“學習、實習、創業的孵化基地模式”經營服務的理念融入學校教學,讓學生讓學到未出校門就會干的真功夫,同時為企業助推標準化流程管理奠定了堅實基礎。
嘗到了改革突破甜頭,瀘州在深化校企合作和職教集團建設上一路高歌。2018年,將建成5-7個職教集團。企業與職業院校共建共享生產性實訓基地、產品研發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探索多樣化職教集團;職業院校主動參與企業技術創新,師生擁有知識產權的技術開發、產品設計等成果,依法依規在企業作價入股等新模式,將是瀘州校企合作新互動的“風向標”。
實踐三:在中高職銜接中 暢通學生成長路
是選擇讀普通高中還是中職學校?對于初三學生汪曉宇來說,人生道路上的一道選擇題已擺在面前,不過今年,這道選擇題卻不是那么復雜。
“讀中職,一樣可以讀大學?!睘o州市職業技術學校校長陳熙華每走到一所中學,都不忘介紹讀中職再也不是“斷頭教育”。他告訴學生和家長一個理念--高考并非是唯一的發展道路,中職更不會是“學不好”的退路。
因為從2012年來,瀘州就充分發揮區域內兩所省級示范高職院校即四川化工職業技術學院、瀘州職業技術學院的優勢,統籌中高職教育協調發展。制定了《瀘州市中高職一體化銜接改革方案》,組建了由3所高職、21所中職組成的瀘州市職教聯盟,成立汽車技術、學前教育等12個中高職聯合教研室,制訂了7個中高職銜接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與核心課程標準,目前已確定6個市級中高職銜接改革專業,依托瀘職院成立了瀘州職業教育研究中心。
2014年4月,四川省教育廳批準瀘州市中高職一體化銜接改革作為省級教育綜合改革試點項目。
從今年起,瀘州將強化中高職銜接改革。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信心滿滿地說:我們要統籌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將我市建設成全省區域中高職一體化銜接改革示范區,爭創全國中高職一體化銜接實驗基地,為全國、全省職教改革探索出更多實踐模式。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