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針對暑假期間未成年學生游離于校外、容易出現監管漏洞造成意外溺亡事故等風險,不斷創新預防溺水工作方法,堅持疏堵結合、技能提升、科技賦能等齊頭并進,全縣實現了“零溺亡”目標。
一、創建“筑夢書屋”,從“有堵無疏”變“堵疏結合”?!吧嚼锿蕖薄稗r家娃”特別是農村留守兒童,假期期間家長或監護人忙于農業生產或外出務工經商,孩子缺乏監管。加上文體活動缺失,孩子易三五成群聚集,到村居周邊水域游玩或下水游泳,容易造成溺水事故發生??h委、縣政府根據鄉村學生分布,在全縣農村創建了120余處“筑夢書屋”,由教師志愿者就近組織孩子集中到本村“書屋”里借書、讀書,宣傳防溺水“六不兩會”知識。組織開展“教師志愿者指導閱讀”“小小朗讀者”“閱讀分享會”、評選“書香家庭”“書香少年”、古詩詞大賽、誦讀大賽、學生詩詞背誦評級等活動,既能讓孩子在閱讀中學習豐富文化知識、形成良好的學習和閱讀習慣,又能有效監管孩子遠離危險水域,杜絕學生因無事可做聚集或獨自下水游泳造成的溺水事故發生。
二、開設“實戰課程”,從“旱鴨子”變“水鴨子”。針對未成年學生“喜水”“愛水”天性,縣委、縣政府聚焦問題,立足實際,從教育思路上“求解”。依托全縣三家游泳培訓機構,在暑期面向全縣廣大中小學生,免費舉辦游泳技能學習班,每天安排上1至3節防溺水實戰課,教學內容以掌握游泳技能及防溺水救助技能為主,以水上游戲為輔,增強他們識別險情、緊急避險、遇險自救及他救的實操能力,讓學生們邊聽邊練、先聽后練,把防溺水安全教育課堂從教室拓展到游泳池、從理論拓展到實戰,實現了理論和實踐的高效結合,力促學生們從“旱鴨子”變身“水鴨子”轉變。既不抹煞未成年學生喜水的天性,又讓未成年學生學習掌握游泳技能,從根本上防范溺亡事故的發生。截至目前,該縣已舉辦暑期游泳技能學習夏令營三期,累計培訓未成年學生1800余人。
三、推進“科技賦能”,從“一手抓”變“兩手硬”。針對縣域河塘水庫數量多、分布廣、難監管,對全縣所有水域進行排查核實,按照政府主導、教育部門牽頭、鄉鎮等級實施的原則,累計投入資金650余萬元,在全縣大型水庫、塘壩和主要河流等危險斷面,安裝高空瞭望探頭及絆線報警監控、語音播報設備,通過“人防+技防+物防”疊加互補的方式,確保對重點水域岸線全天候監視防范。當有人靠近危險水域時,防溺水智能設備會發出警告,提醒相關人員離開,有效勸阻其不要在危險水域游泳、戲水,為防溺水建起了一道“電子隔離帶和防護圍欄”。對一些監控盲區,利用無人機進行技術式巡查,實現了“天上飛機飛,地上隊員巡”的天羅地網式巡河機制,筑牢了水域安全防護網。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