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溺水事故發生是遏制中小學生非正常死亡的有效手段。四川省綿陽市安州區立足本地實際,在全區學校扎實推進防溺水安全教育和綜合治理,效果明顯,已連續10年無學生溺亡事故發生。
一、加強領導,完善聯動機制
安州區成立了以分管副區長為組長的防溺水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水務、應急管理、教體、住建、公安、民政、婦聯、團委等部門為成員單位的學生防溺水聯席會議制度,在汛期前召開會議,分析防溺水形勢,落實部門職責。細化政府—部門—學?!嗉墶彝ァ獙W生“六級聯動”管理機制,形成了“層層壓責、群防共治”的學生防溺水工作機制。
二、摸清家底,研判風險隱患
安州區境內有安昌河等6條自然河流,有號稱“安州都江堰”的“一大渠”橫穿全境,有中型水庫1座,小型水庫及大型塘堰46處。大部分校園分布于這些水域附近,易發生學生溺水事故。
汛期前,領導小組進行“四查”:一查學校防溺水安全宣傳教育管理;二查鄉鎮人民政府對轄區水域日常管理;三查部門對照清單履職;四查家長監護責任落實。對查出的隔離防護設施薄弱、警示標語缺乏、巡查管護缺位、宣傳教育形式單一等問題,限期進行整改并實時追蹤。
三、健全機制 細化工作措施
?。ㄒ唬┙∪O管機制,“防溺水”管控全覆蓋
1.健全聯合監管治理機制。區防溺水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部門、鄉鎮、村“防溺水”工作責任清單,建立了鄉鎮、村、戶“防溺水”全域監管體系。
2.健全學校周邊巡查機制。學校加強課間巡查和學生缺勤追蹤,嚴格門衛管理和非住校生監管,阻斷了學生上課期間私自下河的機會。組建由教師、路隊長、學生、接送家長組成的“防溺水監管小隊”,發揮了學生相互監督、自我約束作用。
3.健全學生家長監護機制。汛期前,全區通過90余場家長會、45000余份《致家長一封信》和通過QQ群、微信群等方式,提醒家長履行監護責任。
?。ǘ┙∪逃龣C制,“防溺水”宣教全滲透
1.“進課堂”夯實教育內容。通過《生命·生態·安全》課程和主題班會,分析案例,讓學生吸取教訓,掌握科學施救和自救方法。
2.“六個一”創新教育方式。每學期一次專題講座,每季度一期主題黑板報,每月一次國旗下講話,每周一次紅領巾廣播,每天一次離校防溺水宣誓。興仁小學地處丘陵,組織學生將面盆裝滿水,面部浸入水面之下,讓學生體驗“牛腳坑也能淹死人”的古訓,教育效果顯著。
3.“五渠道”杜絕宣傳死角。汛期,各學校利用板報等宣傳陣地營造氛圍,組織學生觀看“防溺水”警示片。二是開展“防溺水知識競賽”、手抄報等形式引導學生自我管理。三是簽訂學校-班級-家長“防溺水”三級責任書。四是對易發生溺水事故的危險水域設置了警示牌、視頻監控、修建防護欄。五是村(社區)利用廣播廣泛宣傳學生防溺水常識。
4.“借資源”提升游泳技能。區教體局引導游泳池經營者切實履行社會責任,按照就近的原則,為學校游泳課教學、防溺水教育提供便利和優惠,提倡家長讓子女到正規的場所學習游泳技能。
5.“盯重點”繃緊防溺水弦。緊盯重點學生,放學前3分鐘“防溺水”教育,確保防溺水“七不”要求入腦入心。緊盯周末、節假日,通過班級微信群、QQ群,提醒家長加強學生校外監管。
?。ㄈ┙∪己藱C制,“防溺水”責任落實
1.落實考核內容。區教體局將防溺水工作納入年度安全工作考核,分值占比為30%;各學校把職責具體分解到部門、班級、班主任和教職工,納入年度績效考核。
2.重視過程督查。區教體局班子成員每周至少檢查1所學校學生“防溺水”管理教育開展情況,對存在的問題責成學校立即整改。
3.強化結果運用。區教體局將防溺水工作列入校長任期目標考核,凡發生學生溺水事故的學校,取消當年評優評先資格,校長接受誡勉談話。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