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教育廳高度重視防范學生溺水工作,根據《教育部辦公廳等五部門關于做好預防中小學生溺水工作的通知》等相關工作部署要求,針對暑期學生溺水死亡事故高發的特點,創新工作舉措,加強安全教育,注重數據分析,強化部門聯動,全力防范學生溺水。2021年學生溺水死亡事故同比2012年(當年建立學生非正常死亡采集分析系統)下降了77%,今年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6%。
一、各級重視,切實提升全社會防范學生溺水的共識
浙江省江河、湖泊、水庫眾多,學生溺水風險較高,防范學生溺水任務尤為艱巨。浙江省要求各地、各有關部門和學校深刻領會、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進一步加強校園、社會少年兒童安全防護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牢固樹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發展理念,從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和保護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的高度,把防范學生溺水工作作為當前的一項緊迫任務來抓,堅決遏制學生溺水事故多發群發勢頭,確保青少年學生的生命安全。一是認真部署,省委、省政府領導每年聽取防范學生溺水工作匯報,對保護學生生命安全,防范學生溺水工作提出要求。教育部等五部門作出相關工作部署后,我廳立即下發了關于切實強化暑期中小學生溺水事件預防工作的通知,對全省防范學生溺水工作進行再部署、再落實,要求各地各學校嚴格按照教育部工作要求做深、做細、做實防范學生溺水工作。杭州、湖州、嘉興等地均由市政府辦公室牽頭部署學生防溺水工作。二是加強研判,今年上半年組織開展防范學生溺水在內的校園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在各地深入排查分析的基礎上,省教育廳召開上半年安全形勢分析會,對防范學生溺水工作進行了重點研究,在深入分析形勢的基礎上提出了具體工作要求。三是強化落實,各地普遍按照要求開展教育防范學生溺水專項行動,如寧波市由公安部門牽頭抓全民防溺水工作;紹興諸暨市委平安辦牽頭專題部署預防溺水專項行動;麗水等地每個鎮(街道)分別召開防范學生溺水工作會議,落實防范學生溺水工作的屬地責任;舟山嵊泗縣每個村(社)均落實“五老”人員在重點時段開展防范學生溺水巡邏、勸導。四是層層考核,將暑期中小學生防溺水工作納入省委省政府對市、縣(市、區)建設“平安浙江”的考核,各縣(市、區)也將防溺水工作納入“平安鄉鎮(街道)”考核指標體系,進一步落實了地方政府的責任,切實發揮了鄉鎮(街道)、村居(社區)、企業等基層組織、單位在防范學生暑期溺水方面的重要作用。五是倒查問責,2019年省教育廳建立了涉校涉生安全事故(案事件)倒查分析工作機制,要求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加強對學校防溺水工作的指導和督查,認真開展對事故的倒查分析,查明事故原因,舉一反三,加強防范。對教育責任不落實、管理措施不到位、重點水域漏管失控等導致學生發生群死群傷的,嚴肅追究學校安全教育和相關部門、單位的監管責任。
二、把握規律,切實提高防范學生溺水工作的針對性
針對青少年溺水事故高發的現象,省教育廳建立了數據庫對溺水事故發生的年齡段、時間段等數據進行認真分析,努力摸清事故發生的規律,找準工作的重點。經過對近幾年學生溺水事故的分析,發現學生溺水事故發生的年齡段以7—12歲為主,即主要集中在中小學階段,占事故總量的90%。按事故發生時段分析,青少年溺水事故主要發生在暑假,從時間點上看主要集中在14—18時左右,占溺亡事故總數的62%。按性別分析,青少年發生溺水事故主要為男生,占溺亡事故數的71%。在發生意外的學生中,無家長陪伴發生事故的占92%。從分析看,學生和家長安全意識淡漠,監護人安全監管不到位,河塘水庫無人巡查值守,危險水域缺少應急救護設施等,是造成學生溺水死亡的重要原因。通過數據分析,找準工作的重點對象、重點時段、重點水域,集中人力物力,加大工作針對性,科學有效地展防范青少年學生溺水工作。一是排查重點人群。各級各類學校做好外來務工子女、留守兒童、困境兒童、單親家庭子女等重點對象的排查,加強關注和提醒。二是排查重點水域。組織開展鄉鎮、街道、村居等防范溺水“除險保安”行動,聚焦山塘、水庫、河流、湖泊等重點水域和游泳館等場所,開展溺水事故隱患拉網式大排查。三是排查重點區域。對危險水坑、坑洼、廢棄礦山等及時回填,根據屬地、所屬單位(部門)負責原則,對危險水域、重點區域設立警示標志和有效防護設施。
三、強化教育,全面提高學生、家長防范溺水的意識
一是強化學校教育。每年4月起,省教育廳都會把防范學生溺水作為安全教育的重要內容進行重點研究部署,及時轉發教育部預警信息和相關工作要求,要求各地各學校積極組織開展防溺水專項教育。每年組織開展防溺水安全教育主題班會教案、防溺水教育優秀宣傳作品征集活動。在“之江匯教育廣場”上線《暑假安全第一課——珍愛生命,嚴防溺水》視頻,確保學生觀看實現全覆蓋。二是注重社會宣傳。每年聯合宣傳部門通過廣播、電視、報刊、微信公眾號、抖音等渠道、平臺開展防范學生溺水社會宣傳。8月15日,聯合省公安廳開展“全水域防溺水”直播宣傳教育活動,浙江公安視頻號、浙江教育視頻號、抖音等32個參與平臺共有2400多萬人次觀看了直播。衢州市聯合當地保險公司開展了“安全出行,預防溺水”宣傳活動,把安全教育“搬”到扇子上,向社會發放。三是重視家長教育。從2012年起每年開展以留守兒童和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為重點的“學生安全千萬家”教師家訪活動。要求全省各中小學校逐班排查,建立留守兒童家庭和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家庭名冊,由學校中層以上干部帶隊,在暑假前夕和初期深入留守兒童和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家庭,面對面向家長宣傳暑期學生安全注意事項,提醒家長切實履行好監護職責。每年約有20多萬名教師走訪300多萬戶學生家庭。四是發揮專業隊伍作用。聯合省水上救生協會,廣泛開展“大手拉小手,防溺不松手”防溺水安全教育公益活動,通過專業救生宣講員深入農村學校和外來務工子女學校,向師生宣講防范溺水知識,開展溺水應急處置、救生演練等活動,不斷提高學生和家長的安全意識和應急能力。2022年,全省各級水上救生協會、游泳救生志愿者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仍開展了200多場防溺水公益宣傳教育活動,受益學生達10萬余人。
四、主動作為,多維度建立學生溺水事故防控體系
近年來,各地根據防溺水聯動機制工作要求,不斷強化防范學生溺水聯防聯控工作。部門聯動抓防控。各級教育行政部門主動與政法、公安、自然資源、水利、建設、宣傳等部門和共青團、婦聯、關工委等組織聯系溝通,建立會商聯動機制,加強信息互通共享,明確各自責任,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充分發揮各聯動單位職能作用,強化聯防聯控,合力做好防范學生溺水工作。家校聯動抓防控。各地中小學幼兒園通過發放“告家長書”等形式,明確告知家長監護監管責任,并傳授防范學生溺水的方式方法;及時將省內外典型學生溺水事故案例發送到學生家長群,通過以案示警,提高家長增強安全意識,加強對孩子的防溺水教育和管理;在暑假等重要時段增加與家長的聯系頻次,督促家長履行校外監護責任,預防和減少溺水事故發生。鎮村聯動抓防控。各地教育部門積極協調屬地政府和相關部門,把預防學生溺水納入街道(鄉鎮)、社區(村)網格化管理,通過現場摸排、實地走訪等途徑,摸清學生經常戲水、游泳的重點水域,并將重點水域的安全監管責任落實到所在“單元網格”和“河長”“湖長”的工作職責;督促水域管理單位及時排查整改安全隱患,完善安全防護措施和警示標志,加強日常巡查,全面筑牢防溺水防線。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