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潼南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校園、社會少年兒童安全防護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著力建機制、強宣傳、重防控、抓培訓,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協作、鎮村參與、預防為先、綜合治理的聯防聯控機制,防溺水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加強組織領導,壓實少年兒童防溺水“責任鏈”。一是構建“1+2+N”組織體系。成立由區委書記、區長任組長的校園、社會少年兒童安全防護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全區少年兒童安全防護工作。建立區委政法委、區教委“雙牽頭”工作機制,落實每季度聯席會議制度,分析研判防溺水形勢,協調解決具體問題。鎮街、部門按照屬地屬事原則,各司其職,協同配合,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合力。二是構建“五主六長”責任體系。推行黨政主導、部門主責、鎮街主體、學校主教、家庭主管“五主”聯動制度,確立區長、鎮長、村長、校長、警長、家長“六長”責任體系,既厘清校內校外安全責任邊界,又實現隱患聯排、問題聯治、風險聯控、工作聯動。三是構建“三個一”督查體系。區委、區政府督查辦每半年組織 1 次專項督查,教育、水利、公安、應急等部門每季度對鎮街進行1次專項檢查,區教委每月對各學校開展1輪專項抽查,及時發現問題,提出指導意見,督促落實整改。同時,將少年兒童安全防護工作納入全區安全生產和綜合目標考核,嚴格落實少年兒童防溺水“一票否決”制度。
——加強宣傳教育,共繪少年兒童防溺水“同心圓”。一是抓好學校教育。編印《校園、社會少年兒童安全防護》校本教材,按照“六有”標準(有教學計劃、有課時保證、有教材、有教師、有教案、有測試)上好安全教育課。利用集體宣誓、主題班會、知識競賽、兒歌創作等方式,確?!捌卟蝗比肽X入心。念好“1530”安全警示教育“緊箍咒”,每天放學前1分鐘、每周放學前5分鐘、每個節假日放學前30分鐘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二是抓好家校共育。各學校每期至少召開1次線上線下專題家長會,通過播放警示片、傳授安全知識、簽訂責任書等形式,讓家長“心中有數、肩上有責、手中有策”。創新實施“上放學離家離校告知”和“假期每日安全提醒”,全區184所學校2700余名班主任通過短信、微信、家校通等渠道,定時向學生和家長發布“四知”消息,做到人人“喊答應”。三是抓好社會宣傳。結合重慶4-9月季節特點,在清明、五一、暑假等節假日前,發布《致全區家長的一封信》,重點就防溺水工作進行提示。機關企事業單位利用兩微一端、樓宇電梯,鎮街利用村村通、小喇叭、墻畫等,廣泛宣傳防溺水常識,做到“天天播、處處放、人人看”。
——加強常態監管,筑牢少年兒童防溺水“防護墻”。一是全水域排查。建立“一圖一庫一表”(風險隱患圖、風險數據庫、風險臺賬表),對全區136條河流及所有水庫、山坪塘、石河堰等進行風險研判,標明紅、橙、黃風險等級。全區7328個水域風險點設立警示牌2.5萬塊、防護欄6.8萬米、救生桿(繩、圈)4.6萬件。二是全方位巡查。全區所有水域落實網格化管理,定人、定時、定區域開展巡查。針對今年重慶高溫持續不下、家長帶小孩到江邊“戲水”、少年兒童“野泳”等現象,城管、漁業、海事等部門加大勸阻力度,應急、水利等部門在重點河道和水域盲區增設576套智能監控系統,相關鎮街在涉水“網紅打卡地”落實專兼職救援力量,進一步織密織牢立體、交叉“巡查網”。三是全社會防范。出臺《潼南區預防少年兒童溺水舉報獎勵制度》,鼓勵積極舉報和現場制止少年兒童在危險水域的行為,對有效舉報的群眾給予100-1000元不等的現金獎勵,同時由學校對涉事學生開展家訪并進行教育懲戒,今年累計接到有效舉報26起、勸離涉水少年兒童73人。暑假前,各學校將學生實際居住地推送到鎮街,鎮街督促村(社區)干部人人見面、天天“點名”,重點加大對留守兒童、離異家庭子女等群體關注力度,確保不漏一人。
——加強培訓演練,練好少年兒童防溺水“基本功”。一是開展生存能力培訓。持續實施“中小學生基本生存能力培育行動計劃”,把每年暑期作為集中訓練月,以游泳、防火、急救(心肺復蘇)、正當防衛、勞動等五項技能為重點,分期分批,集中開展。累計培訓2.1萬人,學生游泳達標率96%以上。二是開展溺水情景體驗。各學校通過“小臉盆”,讓學生體驗在水中窒息的痛苦,深切感受溺水危險,自覺遠離危險水域。采用情景劇表演的方式再現溺水場景,通過正確和錯誤施救方法比較,讓學生學習報警呼救、繩桿施救、拋圈施救,提升自救互救能力。三是開展溺水救援演練。由各鎮街牽頭,公安、應急、消防救援、醫院等單位配合,每年至少開展1次防溺水救援演練。通過意外落水模擬、巡河隊員呼救、救援隊伍施救、醫護人員急救等全過程推演,切實提升鎮街、部門防溺水應急處置能力。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