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教育局
江蘇省南通市教育局堅持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以人為本,生命至上”安全發展理念,著力統籌教育發展和校園安全,大力健全防溺水工作機制,扎實抓好五個“常態化”防溺水工作,全力守護學生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一、強化責任擔當,建立常態化防護機制
不斷增強各級防溺水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建立常態化防護機制。一是強化學校安全主體責任,落實校長負責制,始終將防溺水工作作為平安校園建設的重要事項;二是強化班主任教育和管理作用,不斷提升學生防溺水安全意識和自救能力;三是不斷提醒家長落實監護責任,及時掌握學生行為安全;四是建立互幫互助安全小組和班級安全信息員制度,發揮學生互相監督和提醒作用。通州區以班級為單位,每班建立8-10個防溺水安全小組。同時設立班級防溺水安全員,每個安全員在合作學習群內了解同學假日安排,發布安全提醒。
二、強化宣傳教育,提高常態化防控意識
將防溺水教育納入學校安全教育計劃,重點做實“六個一”。一是進行一次“珍愛生命,預防溺水”國旗下主題講話;二是特邀衛健委、紅十字會專業培訓員,對全市十萬教師、百萬學生進行一次救護知識和技能培訓;三是通過“南通市學校安全教育平臺”提供的教育資源,上好一次專題教育課;四是召開一次主題班會,讓學生講述周邊存在的易發生溺水的危險地帶、水域,討論當發現、發生溺水事件時應如何智慧有效的進行處置、如何自救互救等;五是出一期以預防溺水教育為主題的黑板報;六是開展一次手抄報評比、情景模擬演習等活動,讓學生展現對防溺水教育的深刻理解。
三、及時預警提醒,落實常態化監護責任
通過微信群、QQ群、家校通、集中發放告家長書等方式,每兩周至少發布一次防溺水提醒,做到“四突出”。一是突出“不私自下水游泳”,“會基本的應急自救、求助”等“六不兩會”要求。二是突出將留守兒童、單親家庭子女等缺乏監管的學生列為重點關注對象。三是突出將放學后、周末、節假日等時間節點作為重點防范時段。四是突出落實好“三個必須”。必須在節假日學生離校前進行一次防溺水再教育,必須對家長監護責任進行一次再告知,必須通過各種方式在假期對學生進行一次再回訪。今年以來,啟東市已累計發放防溺水致家長的一封信近9萬封,發送安全提示5萬余條,召開主題班會2000余場,走訪家庭90000個。
四、加強部門聯動,共筑常態化安全防線
全市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及時協調有關部門加強學生防溺水工作。一是各社區通過政府購買勞務方式聘用了一批專職河道巡視員,對轄區河道、池塘等水域開展安全隱患排查。二是主動向當地黨委政府匯報,提請黨委政府牽頭自然資源、水利、住建等有關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尤其是農村地區水情不明、無人監管和人員經常嬉水的河流、坑塘進行隱患排查整治,設置警示標牌,設立隔離帶、防護欄等防護設施。三是布置各校排查學生上放學途經的危險河段、校車行經的臨河狹窄線路等,通過告知函督促水域所在地相關管理部門加強巡查。四是借助市電視臺、電臺、微信公眾號等媒體,向全社會廣泛宣傳防溺水常識。
五、注重技能培養,提升常態化防范水平
南通市教育局一直致力于培養學生游泳技能,提高學生防溺水意識,指導學生在安全區域游泳。一是強化考核導向作用,市教育局于2018年將游泳納入體育中考備選項目,引導學生規范學習和訓練游泳項目。二是配合“雙減”試點,探索將游泳項目納入學校課后服務備選內容,開展學習訓練。三是充分利用學校游泳館或校地共用的全民健身中心開設課程教學,指導和幫助學生掌握游泳技能,并組織開展防溺水安全教育現場應急演練。目前,全市已有15所學校設有游泳館,并結合學校實際,按安全規范要求,每年組織近5000名學生開展游泳課程教學。近兩年來,全市學校未發生因下河游泳溺亡事件。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