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濱州市沾化區教育和體育局
山東省濱州市沾化區高度重視預防學生溺水工作,多方聯動,多措并舉,查找薄弱環節,強化預判預警,織密預防學生溺水防護網,抓實抓細預防未成年學生溺水工作,全區連續5年未發生學生溺水事件。
一、創新工作方式,加強安全教育
一是全面落實“1530”安全教育模式,即每天放學前、每周五放學前和節假日放假前,對學生分別進行1分鐘、5分鐘和30分鐘安全提醒和安全教育。二是每所學校在當地藍天救援隊、公安、安監等單位選聘1-2名防溺水安全教育宣傳員,定期到學校舉辦生命安全教育課,向學生廣泛宣傳防溺水安全教育知識。三是沾化區教育、公安、衛健、消防、應急等部門聯合召集鄉村干部、教師、學生和家長在重點水域點舉辦了300多場次的防溺水教育現場會,進行溺水自救、互救技能培訓。四是教育、共青團、婦聯利用農村大集等時間節點組織志愿者開展防溺水知識宣傳3000余次,發放宣傳單50000余份,覆蓋全區438個行政村;組織80多輛防溺水宣傳車深入社區、農村開展防溺水巡回宣傳;發放《沾化區教體局關于預防學生溺水致全區中小學生家長的一封信》30000份。五是開展一次安全教育“大家訪”活動,與家長共同做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督促學生家長在暑期加強學生的監管,切實履行監護責任。
二、開展隱患治理,建立長效機制
一是提請沾化區人民政府組織自然資源、水利、住建、應急等有關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河灣、水庫、池塘、水溝、工地深坑、深溝、攔河壩閘、施工河段、地面沉陷積水區、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等各類水域風險隱患的全面摸排,對各類水域安全進行風險評級,分別建立臺賬,制定與其危險性相適應的管理措施,共排查整改安全隱患點748處,新建防護欄桿3526米、安全警示宣傳牌1296塊。二是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在易發生學生溺水事件區域,組織鄉鎮巡防力量、治安巡邏隊伍、志愿者等隊伍,加強放學后、雙休日、節假日和暑假等重點時段的安全巡查守護,及時制止學生涉水危險行為,最大限度降低學生溺水風險。三是建立防范學生溺水工作網格化管理體系,落實五包一日常監管制度(即學區干部、學校領導、年級主任、班主任、任課教師包1名學生);強化鄉村兩級干部對危險水域的安全監管,明確分工、責任到人,及時發現并消除隱患,健全完善應急協調聯動和快速反應機制,確保溺水救援和處置工作高效開展。
三、推進游泳教育,提高學生技能
沾化區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充分調動社會資源,在全區中小學校中推廣普及游泳教育,利用體育課時間、課外活動、課后服務與假期集中培訓相結合的方式,建立健全游泳教學公共服務長效機制,組織全區50所學校865個班的28429名學生開展游泳技能培訓,在游泳知識培訓中融入防溺水知識宣傳教育,增強學生安全意識和自救能力,提高青少年身體素質,促進全面發展。同時,將游泳普及推廣工作作為一項公益培訓活動,由沾化區財政補貼、學生家長自愿承擔的方式,以成本價核算收取,對建檔立卡貧困生經教育主管部門核定后,全部免除費用。通過“以學代防”的方式讓孩子了解和掌握游泳技巧,牢記防溺水常識。
四、強化督導檢查,壓實考核問責
一是按照部門職責邊界規定,逐條逐項列出工作清單,明確督導檢查任務,采取“四不兩直”方式,通過現場查看重點水域、訪談家長學生、查閱相關資料等方式,督導檢查防溺水工作落實情況。二是將學生防溺水納入對政府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內容,通過考核壓實防溺水工作屬地管理責任、部門監督責任、學校教育責任、家長監護責任。三是嚴肅問責。對發生較大學生溺水事故的,一律通報,進行責任倒查;對存在失職失責的,一律追責問責。
僅今年春季學期,就已組織全區中小學校開展家訪活動5.2萬余人次,向家長發送預防溺水提醒信息8.5萬條,組織在校學生約10萬人次開展防溺水專題課,成立安全監督小組8000個,為有效防范中小學生溺水事件發生發揮了巨大作用。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