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才培養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普通高中教育加快普及發展步伐,如期實現普及目標,全面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持續推進育人方式變革,不斷提升育人質量,努力滿足人民群眾對公平而有質量教育的需求。
加快普及發展
整體辦學水平邁上新臺階
2017年,廣西壯族自治區關于打響普及高中教育攻堅戰的一紙文件曾引起社會廣泛關注。與許多教育發展規劃稍有不同的是,廣西在這份攻堅計劃中明確了139所高中階段學校建設項目的詳細時間表和路線圖。
2022年7月5日,在教育部舉行的“教育這十年”系列發布會上,廣西教育廳副廳長李清先不無驕傲地說,目前,廣西全面完成了普及攻堅各項目標任務,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92%,“走出了一條西部少數民族地區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新路子?!?/p>
改革創新,攻堅補短。這是我國普通高中教育不斷強化政府辦學責任、持續提高普及水平的縮影。
黨的十八大以來,政府進一步加大對普通高中教育這項重要公益事業的投入力度,全國普通高中總體投入水平大幅提升。十年來,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水平顯著提升,2021年,全國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91.4%,比2012年提高6.4個百分點。其中,中西部普及水平提升幅度最大,顯著縮小了區域教育發展差距,滿足了人民群眾對提高受教育水平的美好期待。
在西藏自治區拉薩那曲高中,每周一次的通用技術課是學生們最期待的課程。2020年,在浙江省教育援藏工作隊的幫助下,拉薩那曲高中創建起了西藏第一個中學通用實驗室。
除了在通用實驗室搭建各式各樣的機器人,對于學生尼瑪扎西而言,條件顯著改善了的生物實驗室更讓自己感受到了動手操作的巨大樂趣?!爸皩嶒炇以O備陳舊,儀器也不全,大家不喜歡去?!蹦岈斣髡f。
西藏教育廳基教處處長楊繼軍介紹,近年來,西藏不斷推進普通高中裝備條件標準化,除了加強實驗室、功能用房、體育活動場地建設等,還配足配齊教學實驗儀器、圖書館等設施設備,整體辦學條件顯著改善。
從有到優,從優到強。聚焦辦學條件改善和保障機制健全,十年來,我國連續實施了普通高中改造計劃和教育基礎薄弱縣普通高中建設項目,累計新建改擴建普通高中4570所,大班額比例大幅下降。2021年,全國普通高中生均儀器設備值達到4968元,體育、音樂和美術器械,理科實驗儀器配備達標學校比例均超過95%,學校聯網率達到100%。
縣域高中占全國普通高中總量的一半以上,有近60%的普通高中學生在縣中就讀,是整個高中教育的“根基”。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縣城辦學資源顯著擴大的同時,聚焦縣中辦學水平整體提升,教育部等九部門印發了《“十四五”縣域普通高中發展提升行動計劃》。
實施縣中標準化建設工程,加大縣域高中對口幫扶力度,實施縣中托管幫扶工程……指著行動計劃中的具體舉措,遼寧省營口市教育局局長明剛感到干勁十足,“這是國家首次以專項規劃形式對縣中發展作出的具體部署,為我們下一步實現縣中振興指明了工作方向?!?/p>
多樣化有特色
駛入內涵發展快車道
“進入科技特色高中,讓我的高中三年有了難以想象的充實和精彩?!碧崞鹱约旱哪感!笔∫瞬锌萍几咧?,湖北文理學院電子信息專業大一學生吳德欣充滿懷念。得益于高中三年的編程、科創項目和競賽鍛煉,他認為自己不僅堅持和發展了在電子信息方面的特長,還比同專業的學生多了幾分從容,“我的編程思維和技術明顯更好,已經有了一些自己的風格?!?/p>
如今,宜昌市科技高中不僅構建了完整的科技課程體系,還以科創活動為載體,帶動了學校項目式學習、探索式學習的教學變革,樹立起了鮮明的辦學特色。
從提高普及水平到注重內涵,十年來,我國普通高中教育發展主要矛盾發生了深刻變化,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滿足多元化學習需求,成為新時代對普通高中的迫切要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不斷加強普通高中課程體系建設,通過豐富學校選修課程、培育學校優勢學科,努力打造學校辦學特色,推動學校由分層發展轉向分類發展,積極探索形成了科技高中、人文高中、外語高中、體育高中、藝術高中和綜合高中等多樣化有特色的辦學新格局。
為滿足學生不同學習需要,進一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普通高中教育質量,教育部頒布了《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學科課程標準(2017年版)》和普通高中各學科教材。以新課程和新教材實施為關鍵抓手,普通高中不斷優化教學組織實施,開展學生發展指導和綜合素質評價,推動教育教學加快向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全面發揮學科育人功能的教學轉變,促進了普通高中的內涵發展和質量提升。
新高考、新教材、新課程的實施,對教師觀念更新和教學轉型提出了挑戰。2018年以來,教育部面向全國連續舉辦了16期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國家級示范培訓班,累計培訓校長和教師達47萬人次,不斷提高校長課程實施領導力和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同時,十年來,我國普通高中專任教師總數大幅增加、結構不斷優化,有效緩解了教育教學改革帶來的師資數量和質量問題。
在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執行院長張志勇看來,這十年,我國普通高中教育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體系,著力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建立學生發展指導體系,構建必修與選修相結合的課程供給體系等,是“從加快普及走向以內涵發展、提高質量為重點的新階段”。
評價改革牽引
育人方式發生深刻變革
“我從小就特別喜歡地理,立志成為李四光那樣的地質學家。但傳統理科不考地理,文科又不涉及物理、化學等地質研究必不可缺的知識?!闭诒本煼洞髮W地理科學學部深造的王寧是新高考的受益者,打破傳統理科考“物化生”、文科考“史地政”的限制,高中“物化地”的個性化組合,為王寧如今的專業學習打下了扎實基礎。
以高考改革為牽引,這十年是深化普通高中改革的十年。2014年9月,以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為標志,我國開啟了自1977年恢復統一高考以來最全面、最系統、最深刻的一輪高考改革。同年,上海、浙江率先啟動高考綜合改革試點。截至2022年,全國絕大部分省份都進入了新高考改革周期。
以高考綜合改革為撬動,“招”和“考”的改革為推動普通高中變革育人方式注入了更大動力。
近日,北京中考成績公布。海淀區家長張良感到很欣慰,通過“校額到?!闭?,她的孩子將有機會進入區域內的優質普通高中就讀?!昂⒆由系氖瞧胀ǔ踔?,如果沒有校額到校,走統招的話,基本進不了好高中?!睆埩颊f。
教育機會如何分配,直接體現著社會的公平正義。自2016年起,北京市加大優質高中統籌力度,擴大優質高中招生規模,精準投向一般初中校,讓每一名就近入學的孩子都有平等享受優質高中教育的機會。如今,北京優質高中50%以上的招生計劃都分配到了一般初中校,并重點向優質資源比較短缺的區域傾斜。
圍繞實現科學選材和促進教育公平,十年來,我國普通高中考試招生制度不斷改革完善,中考改革有序推進。如今,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實現了畢業考試和升學考試“兩考合一”,命題質量不斷提高,基本形成了基于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結合綜合素質評價的招生錄取模式。各地認真落實屬地招生和公民辦學校同步招生政策,并將優質普通高中學校50%以上的招生名額合理分配到區域內初中,基本形成了規范有序、監督有力的招生機制,為維護正常招生秩序、營造良好教育生態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
根據《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聚焦普通高中教育內涵發展和質量提升,2021年,教育部印發《普通高中學校辦學質量評價指南》,完善評價內容,改進評價方式,引導普通高中樹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觀和正確的辦學理念。
從《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到《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普通高中學校辦學質量評價指南》,張志勇表示,這十年來,在一系列頂層制度指導下,我國普通高中教育進入了新高考、新課程、新教材改革和質量評價改革同步實施、協同推進的“黃金期”。(本報記者 梁丹)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