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訊 11月21日,2024年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大會平行會議“職業教育促進全球可持續發展”在國家會展中心(天津)召開。會議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天津市人民政府主辦,北京外國語大學承辦。近30個國家和地區的教育部門、高校、研究機構的200余位代表參會,深入探討全球經濟一體化、產業升級大背景下,職業教育在可持續發展中的關鍵作用,凝聚教育合力,構建國際合作橋梁。
馬里高等教育和科學研究部部長布雷馬·坎薩耶,尼加拉瓜國家技術培訓署署長羅伊達·阿蘇塞納·巴雷達·羅德里格斯,俄羅斯教育部副部長安德烈·阿列克謝耶維奇·科爾涅耶夫,烏干達科技和創新部部長莫妮卡·穆塞內羅,廣西壯族自治區副主席廖品琥,日本眾議院議員近藤昭一出席開幕式并致辭,對會議的召開表示祝賀,傳遞職業教育前沿理念,分享國際合作豐碩成果,探索可持續發展策略方法,為全球職業教育的合作與可持續發展提供借鑒。北京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教授王定華主持開幕式并作總結報告。
布雷馬·坎薩耶在致辭中指出,職業教育作為培養實用型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徑,在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中發揮著關鍵作用。中馬兩國在多個領域保持著密切合作與交流,希望能以職業教育為橋梁,進一步深化中馬兩國的友誼與合作,共同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羅伊達·阿蘇塞納·巴雷達·羅德里格斯在致辭中強調因地制宜發展職業教育的重要性,提倡通過雙邊和多邊合作發揮各自優勢,推動職業教育發展,擴大就業機會,促進國家整體發展。羅德里格斯對中國與尼加拉瓜在歷史、人文、旅游等領域的合作表示感謝,并期待進一步深化雙邊關系,開啟合作新篇章。
安德烈·阿列克謝耶維奇·科爾涅耶夫在致辭中介紹了俄羅斯職業教育發展的成果與經驗。俄羅斯高度重視職業教育,推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促進職業教育與勞動市場緊密結合,并積極運用前沿科技、賽事、評估,為培養新一代技術技能人才提供平臺、創造機會。
莫妮卡·穆塞內羅在致辭中強調了職業教育在消除貧困、推動經濟進步中的關鍵作用,以及培養技能人才、應對未來挑戰的必要性。穆塞內羅介紹了中國與烏干達合作建設的魯班工坊、產業園等項目成果,凸顯了職業教育國際合作在促進當地研發、生產能力提升,構建產業生態體系等方面的積極影響。
廖品琥在致辭中展示了中國-東盟現代工匠學院建設的實踐行動與經驗成果。廣西壯族自治區以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為紐帶,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精誠合作,共建共享優質職業教育資源,促進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為深化國際產能合作貢獻力量。
近藤昭一在致辭中展示了中日在教育與環境等方面的合作成就,探討了全球化背景下提升技能人才素養的重要性,以及日本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經驗與成就,并表示將繼續探索加強亞洲及非洲地區國際人才培養的具體方法。
北京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教授王定華主持開幕式并作總結報告。王定華指出,開放發展職業教育,堅持引進來、走出去、高質量、相融合,構建良好有效的國際治理體系是各國職業教育發展的共識。中國推進職業教育參與全球治理,要堅持相向而行、機制合作的主體定位,積極貢獻互學互鑒、共建共享的治理方案,先行先試、主動作為。
會議設計“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綠色發展與社會公平”“可持續發展的機制:全球視野與國際合作”“可持續發展的路徑: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三大專題深入研討,交流各國職業教育發展的實踐成果,探索應對環境挑戰、促進就業發展、支持產業轉型的多元經驗。
【專題研討一】“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綠色發展與社會公平”
馬來西亞高等教育部理工學院和社區學院司司長拿督莫哈末·扎哈里以“馬來西亞實踐:建設可持續、包容和面向未來的職業教育”為題,介紹了馬來西亞職業教育在促進青年就業、踐行可持續發展目標與深化國際合作方面的政策規劃與建設成就。
教育部魯班工坊建設專家委員會主任、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教授呂景泉以“服務發展、面向世界的工程實踐創新項目(EPIP)”為題,系統介紹了中國職教品牌“魯班工坊”工程實踐創新項目(EPIP),以及“魯班工坊”在人才國際合作培養,服務青年就業、社會減貧、綠色轉型,助力全球發展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巴西駐華大使館公使銜參贊萊蒂西亞·勒梅以“職業教育——全球可持續發展的推進器”為題,深入剖析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理念的開拓性與包容性,并結合巴西職業教育建設實例,介紹了可持續發展理念在職業教育領域深度融入的實踐成果。
英國駐華大使館英國商業貿易部參贊沈潔思以“中英合作共育未來人才”為題,基于中英職業教育與培訓(TVET)數字化項目,闡述了數字化轉型對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性,并強調了深化中英合作對培養數字化未來人才的重要意義。
深圳職業技術大學校長許建領教授以“走高質量發展的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之路——以深圳職業技術大學為例”為題,介紹了深圳職業技術大學的“一核六邊”國際化高質量發展模型,展示了以數字化轉型為核心,通過多樣化國際合作平臺建設,促進職業院校國際化發展的新路徑和新模式。
華為副總裁、公共事業軍團總裁李俊風以“產教同行,共筑全球人才可持續發展基石”為題,介紹了華為在探索協同育人培養機制、構建教育數智化生態等方面的實踐成果,并表示華為將繼續助力深化產教融合與高素質人才培養,賦能全球人才可持續發展。
【專題研討二:可持續發展的機制:全球視野與國際合作】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駐華高級顧問暨北京辦公室主任海博以“國際職業教育與培訓評估”為題,展示了OECD在國際職業教育與培訓評估方面的創新工作,強調了評估在提升職業教育質量、促進國際合作以及指導策略制定中的關鍵作用,助力推動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改革,強化職業教育與市場需求的精準對接,促進終身學習。
摩洛哥職業教育與就業發展辦公室主任路布納·特里查以“摩洛哥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與國際合作路徑”為題,詳細介紹了摩洛哥職業教育成果與經驗,解讀了中摩職業教育國際合作未來路徑。
澳大利亞駐華大使館一等秘書(教育與研究)林玥晴以“職業教育與培訓的可持續發展——澳大利亞經驗分享”為題,闡述了澳大利亞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在發展個人技能方面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及對澳大利亞的長期可持續發展作出的貢獻。
山東職業學院黨委書記趙鳳文以“四聚焦四提升,培養新時代工匠人才”為題,從全球化視角深入剖析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如何應對環境挑戰、促進就業發展、支持產業轉型。
國立新西蘭理工學院一區執行董事佩塞塔·山姆·洛圖-伊加以“職業教育與全球可持續發展”為題,詳細闡述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如何與產業需求相結合,為培養具有可持續發展素養的勞動力提供支持。
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院長、教授蔡大鵬以“AI時代職業技術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以智慧養老產業為例”為題,深入探討職業教育人才如何為現實社會問題提供創新解決方案,推動社會實現持續進步。
【專題研討三:可持續發展的路徑: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
德國漢斯·賽德爾基金會甘肅代表處首席代表施泰德以“在德國職業教育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為題,闡述可持續發展在德國職業教育中的重要性,系統介紹德國在可持續發展與環境保護方面開展職業教育的實踐經驗,以及將可持續發展觀念與職業教育教學相融合的方法和成果。
小松集團企業專家加雷斯·瑞明頓以“職業教育在全球可持續地下開采中的新興作用”為題,強調了職業教育在可持續地下開采中的關鍵作用,指出礦產開采技術進步帶來了對高技能人才需求的增長,推動了職業教育標準化和全球化。職業教育對于培養能夠安全、高效管理復雜采礦操作的人才至關重要,將為地下采礦業轉型升級提供持續的人才支撐。
泰國大城技術學院院長瑪悠麗·希拉布特以“泰國職業教育與全球可持續發展”為題,介紹了泰國基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職業技術教育與培訓戰略(2022?2029年)》所制定的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政策舉措及實施成果,并展示了中泰合作開展的“魯班工坊”項目的發展歷程和建設成就。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副院長、教授苑大勇以“全球職業教育合作中的北外聲音與北外行動”為題,從科研引領、平臺搭建和特色活動等多個方面介紹了北京外國語大學開放、多元、創新的國際化理念,以及在探索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道路、促進全球職業教育合作中取得的豐碩成果。
本次會議立足全球視角,匯聚多元力量,聚焦可持續發展,溝通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經驗,共商職業教育發展合作,精彩紛呈,成果豐碩,為培育具有全球視野的高技能人才提供了資源支持與平臺支撐。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