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弘揚教育家精神加強新時代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式發布,這份綱領性文件為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確立了奮斗目標,提供了行動指南?!兑庖姟钒l布正值我國第40個教師節前夕,回望來時路,一代又一代教師不忘初心、懷揣仁心、滿懷雄心,譜寫了我國教育事業的輝煌篇章。新時代,我們更應讓中國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成為每一位教師的“心之所向”,為教育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以修身守初心,讓教師心中有大我
《意見》將“加強教師隊伍思想政治建設”“涵養高尚師德師風”置于開篇位置,強調了教師在立德樹人中的關鍵作用。我們在日常實際工作中,必須引導教師修身立德,守住教育初心,以“大我之心”肩負起教書育人的神圣使命。
首先,要強化思想淬煉,深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是師者之魂?;叵牍P者剛剛從教的那段時光,面對轟轟烈烈的改革發展浪潮,在多種多樣的機會、形形色色的誘惑之下,身邊不少教師選擇了脫離教育戰線“下?!苯浬?,而堅守下來的教師,不為別的,為的正是心中的理想信念。不論在任何時候,理想信念都是一個人內心的“定海神針”。因此,我們要積極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學習與活動,綜合運用理論研究、榜樣引領、調研實踐等多種手段,引導教師不斷堅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國情懷。
其次,要堅持以德為先,扎實推進師德師風建設?!皫熣?,人之模范也,無德者無以為師?!苯處煆氖碌氖怯说氖聵I,與其他職業有著很大不同,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深刻影響著學生,這就決定了必須對師德師風有嚴格的要求。我們要建立健全師德師風學習機制、監督機制和表彰機制,讓教師在理論與實踐中涵養高尚師德,不斷提升個人修養。
以篤行鑄雄心,讓教師心中有大志
提升教師專業素養,對于實現良好的教育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對中小學校而言,這更是教育質量的根本保障。為此,我們必須引導教師篤行實踐,鑄就科學有效、匠心獨運的教學之道,立下雄心壯志,為莘莘學子提供源源不斷的優質知識給養。
支撐教師成長,夯實專業功底。在嚴把教師入口關的基礎上,加大對教師的培養力度,不斷夯實青年教師專業功底,提升資深教師專業實力,培養一批學科骨干教師、領軍教師。通過教師培訓、師徒結對、名師工作坊、調研學習等多種形式,促使教師緊跟國家教育教學改革和學科發展的步伐,不斷更新知識結構,提升個人學科能力和學科素養。
磨礪育人技能,注重深耕課堂。積極組織教學觀摩、教學反思等活動,讓教師不斷汲取教學經驗,更新教學技巧;積極用現代教育技術賦能日常教學,幫助教師不斷優化課堂教學設計和組織形式;積極開展各類教學技能大賽和各種示范課、研討課、匯報課等教學活動,讓教師在實踐中持續創新教學模式和方法,磨煉教學能力,提升育人水平。
優化課題管理,提升教研能力。課題研究是一線教師探索教育教學原理、推動從深層次解決教學問題的有益實踐。要持續優化課題常規管理機制,讓具備相應水平的教師都能獲得承擔科研課題的機會。同時,要創新開展集體備課、經驗分享、校際聯合教研等活動,讓教師在總結反思和交流研討中相互學習、共同進步,在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上持續進取,成長為專家型教師。
以擔當塑仁心,讓教師心中有大愛
《意見》特別提到優化教師資源配置,同時將“弘揚尊師重教社會風尚”作為一個重點,要求講好中國教育家故事,傳播中國教育聲音,貢獻中國教育智慧。這就要求新時代教師有強烈的人文關懷和社會責任,挺膺擔當,甘于奉獻,以大愛之心關愛學生、服務社會。
要培育仁愛之心。弘揚尊師重教社會風尚,起點在校園,落腳在學生。教師要堅持以生為本、以人為本,在日常教學和生活中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心理需求,通過精心設計的學習活動、關懷備至的交流溝通,與學生建立深厚的情感。學生得到傾聽、理解與包容,才能發自內心地尊重教師、愛戴教師,進而帶動家長、影響社會,形成尊師重教的良好社會氛圍。
要培養責任擔當。傳播中國教育聲音,貢獻中國教育智慧,意味著教師要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發現教育中存在的現實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不斷推動教育改革創新。當前,我國城鄉區域教育資源分配不均、教師學科結構失衡等問題依然存在。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既要加強緊缺薄弱學科教師配備,也要鼓勵教師積極參與送教下鄉、支援幫扶等活動,用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助力薄弱地區教育提升,推動教育資源優質均衡發展。
《意見》的發布,如同春風化雨,在全國教育界激起了熱烈反響。我們要將文件要求落到實處、將教育家精神融入日常,讓教育家精神成為每位教師的“心之所向”,真正創造教書育人新氣象。(廣東實驗中學黨委書記 全漢炎)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