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職業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緊緊圍繞加快建設教育強省、服務實現“三高四新”美好藍圖,堅持部省協同、全省推進,堅持產教融合、多元發展,從“五個維度”積極探索辦好新時代職業教育的有效路徑,努力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高位統籌強化“一體建設”。堅持把職業教育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同步規劃,推進省域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一是部省共建強整合。2021年和2023年,省政府兩次與教育部聯合發文,先后開展部省共建職業教育改革發展高地、部省協同推進省域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試點。編制“十四五”高校設置規劃,跨部門、跨行業、跨區域、跨層級整合資源,穩步發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二是健全機制強保障。省委省政府把職業教育作為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先手棋”,在政策上優先保障。省重點民生實事連續兩年安排職業教育項目,并將18所行業部門主管的高職學校調整為由省教育廳管理。有關省直部門聯合出臺差異化生均撥款、崗位設置管理、實訓基地建設等保障制度。三是督查考核強激勵。省政府將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納入“真抓實干”督查激勵,每年表彰4個改革成效明顯的市州。省人大開展職業教育法貫徹實施情況執法檢查,督促各地依法履行發展職業教育職責。
優化布局促進“供需匹配”。強化作為產教融合試點省的責任擔當,加快構建“院校集群+功能板塊”“專業集群+產業鏈”的院校和專業布局生態系統,不斷提高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匹配度。一是促進職教發展與區域功能匹配。對接湖南“一核引領、兩翼支撐、多點協同”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新格局,有效匯聚政府、企業、學校多方辦學合力。長株潭城市群入選全國首批產教融合試點城市;株洲市產教聯合體入選首批國家級市域產教聯合體。二是促進院校布局與產業園區匹配。支持6個城市在產業園區配套建設職教園區,其中湖南(株洲)職教科技園累計投資220億元,9所院校入駐,在校生11萬余人。引導各地在產業園區布局職業院校212所,在校生93.6萬人,占比60%以上。三是促進專業集群與產業集群匹配。近三年,圍繞湖南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建設,指導職業院校對接產業體系加強專業動態調整,新增專業點983個。
同頻共振加快“四鏈融合”。堅持校企雙向賦能,推動人才鏈、教育鏈、創新鏈、產業鏈“四鏈”深度融合,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一是共建協同培養機制。支持職業院校與行業龍頭企業探索聯合辦學,成立行業教學指導委員會26個,建設國家示范性職教集團18個,組建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35個,校企共建產業學院184個,培育產教融合型企業455家,全省高職訂單(定向)班3264個,學生達10.28萬人。二是共搭協同創新平臺。鼓勵職業院校聯合高校、行業企業和科研院所,共建技術創新平臺462個,其中協同創新中心34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96個。近三年共獲發明專利1267個,攻克技術難題1205個,研發新產品1494個。三是共創協同“走出去”模式。成立中非經貿合作、“中國—老撾”等職業教育產教聯盟,獲批中外合作辦學項目12個、招收來華留學生資質學校18所,校企共建境外辦學點16個、海外培訓基地24個,助力湘企出海、湘品出境,努力打造職業教育“開放辦學”高地。
系統設計推動“人人出彩”。主動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趨勢,建立健全多形式銜接、多通道成長、可持續發展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更好服務學生全面發展和產業升級需求。一是完善成長通道。推動中高職貫通、高本聯合培養等多種組合式貫通培養。遴選53所高職學校、114所中職學校,聯合開展中高職貫通培養;遴選11所本科學校、15所高職學校,試點實施“楚怡工匠計劃”,聯合培養本科層次高素質技能人才;遴選7所本科高校,實施“湖湘工匠燎原計劃”,招收技能競賽優秀學生,并成建制編班。二是深化教學改革。建成湖湘特色職業教育標準體系,開發國家專業教學標準65個、省級標準273個、校級標準1792個。入選首批國家職業教育智慧教育平臺試點省,建設國家專業教學資源庫18個,入選教育部數字校園試點學校35所,建設精品在線開放課程2000余門,加快數字化資源建設與應用。三是創新質量監測。建立學生專業技能抽查制度,并將抽查結果與學校辦學水平評價掛鉤。建立人才培養方案檢查、高職專業認證、高職畢業設計抽查、中職公共課普測等制度,著力構建閉環管理的質量保障體系。
項目驅動打造“楚怡品牌”。統籌實施職業教育“楚怡”行動,不斷提升職業院校關鍵辦學能力,切實增強職業教育吸引力。一是加快建設楚怡高水平學校及專業。支持11所高職學校入選國家“雙高計劃”,立項建設省楚怡高水平高職院校30所、高水平專業群100個,優質中職學校60所、優質專業(群)200個。二是推進職業院校辦學條件達標。統籌中央及省財政資金24.8億元,實施楚怡中職學校改擴建、辦學條件達標工程等項目,穩步改善職業院校辦學條件,不斷縮小校際與城鄉差距。三是培育楚怡高水平教師隊伍。入選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5個、國家教學創新團隊34個,立項建設省楚怡教學團隊477個。認定楚怡教學名師151名、名師名班主任工作室180個、楚怡工坊105個。每年立項省自然科學基金科教聯合項目100項、楚怡重點攻關研究項目10項、教學改革研究項目700項,不斷提升職業院校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和建設水平。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