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魏海政 通訊員 趙亮)“單老師這節課引導學生經歷原理運用和計算思維過程,從而建構起簡單的‘過程與控制系統’,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薄拔艺J為這節課符合新課標對倡導真實性學習課程理念的要求,學生的參與度高,學生在‘做中學’‘用中學’‘創中學’,凸顯了學生的主體性?!薄?,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燕山中學、齊魯學校等學校的幾名信息科技教師,正在開展一次集體備課和聽評課。與以往普通教研活動不同的是,他們并不是面對面地進行交流,而是跨校開展“網絡集體備課”,開展數字化教研。
在“網絡集體備課”過程中,參與教師既可以通過數字平臺進行開放研討,也可以通過共享文檔對教學設計、課件進行同步修改,主備教師可以下載共享文檔,并根據修改記錄,有針對性地整理形成教學資源。借助數字化教研平臺,教師們突破了時空限制,授課教師、聽課教師、教研員及教育專家等均可在不同地點、同一時間參與教研互動。所有參與者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隨時參與線上改課,并實現了資源的“云端”共享。
近年來,山東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圍繞數字化賦能教學研究,創新引領教研改革,以信息科技為試點學科,探索開展基于實證數據的數字化教研,使用國產自主可控平臺,逐步形成“訂單式問題征集”“網絡集體備課”“互聯網協同共案”“邀請式聽評課”等數字化協同教研模式。
濟南市歷下區信息科技教研員田東介紹,數字教研過程中,真正做到了基于實證的教研?!皵底只萄衅脚_的建設,使得教研活動更加便捷、高效,不僅方便了教師之間的交流和協作,也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升。特別是在‘訂單式問題征集’‘網絡集體備課’等應用場景中,我們能夠及時發現和解決教學中的問題,為教師提供有力的支持?!?/p>
在2023年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舉辦的“2022—2023年數字化賦能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設與應用典型案例”征集活動中,山東省教科院報送的《基于實證數據的教研轉型創新——數字化協同教研的實踐探索》入選公布的8個省級案例。該案例還入選了第六屆中國教育創新成果公益博覽會參展成果。濟南市歷下區作為數字化協同教研試點區,3名教師在中國教育學會中小學信息技術(科技)應用及教學案例征集活動中獲獎,其中2名教師被邀請到現場作課例分享。
“這樣的數字化教研平臺為我提供了更多交流和學習的機會。通過與其他教師的交流,我擴展了自己的教學思路和方法,更新了教學內容?!蓖J写渲裥W教師苗小蕓說。
教育數字化是開辟教育發展新賽道和塑造教育發展新優勢的重要突破口。山東省教科院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山東省教科院將持續深入探索借助模擬計算、數據挖掘等手段,積極構建數據驅動的教研新范式,以數字化協同教研服務教師專業發展和未來人才培養。(記者 魏海政 通訊員 趙亮)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