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見習記者 鄭翅 實習生 呂美萱)“平臺對毫無職業發展概念的我來講簡直是及時雨?!敝袊嗣翊髮W外國語學院2023級本科生王旭所說的平臺,是近日上線的中國人民大學智慧職業發展中心平臺。
對王旭來說,平臺的存在像是在入學之初為他提供了一位職業導師。平臺以數智化、專業化、協同化思路推動建設,旨在實現數智化平臺與學生全周期勝任力發展體系一體融合、就業育人與“五育”并舉一體融合。
相較于傳統就業輔導工作,大學生生涯勝任力模型構建以及職業成長全周期覆蓋是平臺的創新點所在,能為學生提供職業發展基礎啟蒙、職業發展相關知識學習、有組織就業實習實踐等多元化功能?!熬蜆I工作要前置,我們這個平臺最首要的目標是去激活、啟蒙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意識?!敝袊嗣翊髮W招生就業處副處長、勞動人事學院副教授于坤介紹,以往就業工作是在末端發力,集中在畢業季,而且工作缺乏系統性,但很多問題在進入大學之初就顯現出端倪。通過數字化賦能,職業發展中心平臺可以彌補傳統就業工作末端化和散點化的不足。
平臺結合學校自身專業優勢,設置了治國理政、經世濟民、學術領軍、全球治理四大標桿發展方向,每個方向都以專業方法建立了勝任力模型,并清晰列出提升相關勝任力的行動清單,包括課程、實踐、實習、測評等,相關就業信息也會圍繞學生選擇的方向進行智慧推送。平臺還根據大學生職業成長規律規劃了萌芽、博觀、約取、明志、精一、啟航等職業發展階段,將生涯勝任力發展的相關資源科學合理地分布在各階段中。
此外,考慮到學生發展的個體差異,平臺還設計了積分系統,學生通過完成課程、參與實踐等方式獲得不同發展方向的相應積分并“晉級”不同職業發展階段,有利于其進行生涯規劃?!叭绻趁麑W生出現了積分總數相對滯后的現象,就業輔導員可以及時發現,并進行針對性的輔導幫助?!庇诶ふf。
為便于學生使用,平臺聚合了校內外多方資源。進入平臺,“信息廣場”“勝任力發展”“生涯成長日歷”“智慧人職匹配”等功能模塊一目了然?!靶畔V場”就像一個就業資源超市,把豐富的信息和資源“一網打盡”。平臺還會根據學生的專業、學歷、職業發展方向等,利用最新的AI技術智能推薦合適職位?!拔覀儼哑脚_和校內教務系統以及職業咨詢平臺打通,學生可以根據其所需要提升的勝任力類型在教務系統中選課,也可以在平臺上進行職業咨詢。將來平臺和全國高校畢業生畢業去向登記系統打通后,學生可以直接在平臺上進行簽約登記?!庇诶ふf。
未來,平臺功能將持續更新完善,以期系統性提升學校就業育人工作的引領力、組織力與服務力,全力促進學生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