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時間以來,筆者到幾所高校采訪時發現,校園招聘活動有了更多實招和亮點,折射出各地各高校促進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的探索。特別是舉辦大型、綜合類招聘會之余,一些高校還開展了“小而精”“專而優”的專場招聘,頗受學生歡迎。
例如,中國人民大學以學院等為單位,按照不同專業學生的需求,組織了經管類專場雙選會、法律行業實習專場招聘會等。杭州師范大學舉辦學科專場招聘會,通過相關行業協會、產業園區精準邀請用人單位參與。許多同學表示,招聘會提供的崗位與所學專業匹配,投遞簡歷的范圍更加集中、針對性更強,與用人單位的溝通也更加深入。
這些做法,體現了高校在提高校園招聘精準度上的努力。緊密結合學生需求提供崗位,有助于實現人崗相適、用人所長、人盡其才,提升就業質量和穩定性。一些招聘會規??此撇淮?,但實效不減、熱度不減。這也啟發高校聚焦畢業生的差異化需求、結合畢業生求職就業意愿,匯聚就業資源,努力提供更多優質就業崗位信息。
與此同時,在一些招聘活動現場,筆者還看到,與用人單位溝通的不僅有求職學生,還有高校教師。企業代表帶來招聘崗位信息,高校教師代表介紹應屆畢業生情況——5月底,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在北京交通大學聯合舉辦專場招聘活動,現場同步開展了校企供需對接,54家重點領域企業和30所高校參加。商議共建就業實習基地、共同開展生涯規劃教育……有高校教師表示,活動期間與許多企業進行了交流,交換了聯系方式,準備未來加強合作。
開發更多有利于畢業生發揮所學所長的就業崗位,需要高校與用人單位共同發力。不妨以校園招聘為契機,加強高校與用人單位的聯系、開展供需對接活動。短期看,此舉有助于挖潛拓寬高校畢業生就業渠道。長遠看,了解用人單位的需求,也將為高校優化培養供給體系提供參考,推動人才供需有效適配。
校園招聘的創新形式讓人印象深刻,參加招聘會的學生也值得關注。筆者與其交流發現,現場不僅有應屆畢業生,還有非畢業年級的一些學生。有的希望尋找暑期實習崗位、增強求職本領,有的主動了解企業需求、為今后就業做好準備,還有的帶來簡歷,打算請就業指導教師提建議。
這一方面反映了學生積極的求職心態與行動,另一方面也啟發高校進一步做實做細就業指導服務。實際上,校園招聘會不僅是用人單位招聘、學生求職、校企供需對接的平臺,亦可成為育人的課堂。在這方面,許多高校不斷探索實踐,如開展就業政策宣講、簡歷門診、模擬面試等活動,著力幫助學生提升就業能力,引導樹立正確的擇業就業觀念。
校園招聘的一系列務實探索,是各地各高校千方百計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的縮影。教育部印發通知,要求做好2024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明確各地各高校要充分發揮校園招聘主渠道作用,主動邀請用人單位進校開展招聘活動,提升校園招聘活動的實際效果。眼下,2024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百日沖刺”行動正在開展。各方要進一步提升校園招聘實效,讓學生更有獲得感。(吳月)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