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華市教育局
為切實減少學生溺水事故的發生,浙江省金華市委市政府牢固樹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理念,把做好預防學生溺水工作作為“除險保安”百日攻堅行動的重要任務,高位推動、壓實責任、多措并舉筑牢防溺水安全網,切實保障學生生命安全。2023年暑期,溺水死亡學生同比去年下降20%。
一、高站位,強推動,構建全社會防溺水新格局。一是建強組織領導。市縣兩級均成立由黨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任組長,政府分管教育、公安、水利負責人任常務副組長的防溺水事故專項活動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督促指導各相關單位和學校研究、制定、落實防溺水措施,全力推動防溺水工作落地見效。二是加強部門聯動。出臺《金華市防溺水事故專項活動工作方案》,由市防溺水辦牽頭抓總,政法委、教育、公安、水利、應急管理、工會、共青團、婦聯、關工委等成員單位按照工作職責強化內外聯動、協作配合。落實防溺水工作經費保障,健全家校社工作聯動機制,切實形成“黨政領導、部門協同、社會共建”的工作格局。三是構建四級網絡。組建由市縣兩級相關部門、鎮村網格員、學校教師、家長和學生志愿者、救援人員構成的市縣鄉鎮學校四級網絡隊伍,落實校園周邊水域安全巡視和義務監管,加強日常巡查檢查,對有玩水苗頭和下水游玩的未成年人及時予以勸導與制止,嚴防溺水事件發生。
二、重考核,嚴督查,全面壓實防溺水工作責任。一是建立健全考核機制。對于防范學生溺水工作情況,市政府教育督導室將其納入對縣(市、區)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市平安辦納入“平安金華”考核,市公安局納入河湖警長工作職責,市教育局納入對縣(市、區)教育局年度綜合考核,同時將防溺水工作列入全市“除險保安”百日攻堅行動鄉鎮(街道)每周晾曬賦分考核。各地各校思想高度重視,層層壓實責任,形成工作合力,有效防止學生溺水事故發生。二是開展聯合督導檢查。在每年開展2次市級聯合督查基礎上,暑期由市委政法委、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水利局、市應急管理局聯合組成專項組,分赴9個縣(市、區)和金華開發區開展防溺水專項督查,重點督查中小學校尤其是民工子弟學校、鄉鎮或農村學校防溺水工作。三是落實倒查追責制度。市委市政府把防溺水工作納入對縣(市、區)平安建設月度排名通報內容。建立“一案雙查”“掛牌整治”制度,對因宣傳教育責任不落實、管理措施不到位、重點水域漏管失管等,造成溺亡事故的,依法依規追究相應責任。全市教育系統嚴格落實學生溺水事故倒查追責制度,對責任不落實、工作不到位的單位堅決予以追責問責。
三、濃氛圍,細排查,筑牢全覆蓋防溺水防控網。一是全方位宣傳教育。5—10月常態化開展學校防溺水專項教育行動,7—8月重點開展60天防范攻堅行動。通過落實學校防溺水班隊課、每月主題班會,組織防溺水演講、手抄報、黑板報等系列評比活動,邀請公安、應急管理、藍天救援等部門共同編排防溺水自救操,讓學生熟練掌握防溺水“六不”教育要求,全面增強學生的防溺自救意識和能力。暑期對每位學生發放一封信并做好一周2次以上安全提醒,對重點對象每周視頻電話家訪1次和每月上門家訪1次。二是常態化排摸復盤。做好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留守兒童、困境兒童、單親家庭子女、居住地附近有水域學生等重點人群排查,建立工作清單,組建微信群進行重點防范。對山塘、水庫、河流、湖泊等重點水域和游泳館等場所開展溺水事故隱患拉網式大排查。對危險水坑、坑洼、廢棄礦山等及時回填,設立警示標志和有效防護設施。永康市、義烏市、東陽市等外來務工人員較多的地方以及浦江縣、武義縣等水系較發達的地方,根據自身實際細化防范措施。三是硬核式暖心服務。部門、學校、企業、村(社區)合力打造“15分鐘公益托管點”,優先滿足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留守兒童、雙職工家庭子女、快遞小哥子女等群體,有效防范因無人監管產生的溺水風險,2023年暑期共設托管點104個,惠及學生10000余名。積極保障學生游泳場地,要求已建有游泳池的學校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確保正常運行;新(改、擴)建學校做好游泳池建設規劃;沒有游泳池的城郊或農村學校,逐步配備充氣式或可拆裝式游泳池。發揮市游泳協會作用,培訓一批有資質的體育教師或人員持證上崗,進校園開設公益游泳課堂。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