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需要堅守,最偉大的真理必然來自于行動,更在于執著,德吉卓嘎辛勤耕耘在祖國邊疆,以愛和責任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給邊疆地區的孩子插上夢想的翅膀,翱翔在廣闊的天地中。她將一直堅守教育初心,永葆教育情懷,為黨的教育事業奉獻一生。
——題記
為了最初的夢想,她堅定成為光榮的人民教師
習近平總書記說:“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涌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p>
正是在求學生涯初期,德吉卓嘎遇到了許多優秀的老師,給予她無微不至的關心和照顧,使她的學習生活充滿了溫暖,于是她決心要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為像她一樣“淋雨沒傘”的孩子遮風擋雨。
2006年大學畢業后,德吉卓嘎被分配到平均海拔4600米的那曲地區巴青縣巴青鄉小學任教,那里高寒缺氧、氣候惡劣、交通不便,每年的降雪天氣達到一半以上,學校提供的宿舍是土坯房,飲水要到幾公里外的河里提,基礎設施極其簡陋,在那里她遇到了她的第一任校長才噶,才噶的人生中只有一件事:就是工作。他對工作的熱愛沒有因為高寒缺氧、條件艱苦、身體不適而有絲毫減弱,而是帶領全體教師努力提高教育質量,因為那里的孩子更需要教育,只有教育才能改變藏區面貌。正是那里的艱苦環境和學生求知的渴望讓她深深懂得了教育的意義,懂得了才噶校長的教育情懷,讓她懂得了教師的使命和擔當,從此,她把站穩講臺、站好講臺作為了一生追求的職業目標。
為了一張張笑臉,她堅守鄉村教育17年
從教17年來,德吉卓嘎把最寶貴的青春獻給了教育,把教書作為一生追求的事業。
在新生入學的第一堂課上,看著學生們充滿期待的眼神時,她就會時刻提醒自己,她的使命不僅僅是授業解惑,更多的是教書育人?!斑@周上的新課,能跟得上嗎?”“有沒有遇到開心的事,和我說說呀!”她常常利用班會或課間與學生交流,關注他們的思想和心理情況,以便因材施教。每學期,她會走訪所有學生的家庭,深入了解學生的情況。課上,她是學生的老師,課下,她是學生的朋友,她用個人魅力和行動影響著每一名學生。
在日常教學中,她始終對學困生、后進生格外關心,總是想方設法通過思想教育、課程輔導、生活幫扶給予他們關心和愛。
當看著一個個稚嫩可愛的笑臉時,德吉卓嘎就會想起自己的童年,人的一生幸運的是遇到一好老師,而她只希望孩子們能擁有這份幸運,這也驅使她扎根在這片土地上,扎根邊境一線,為鄉村教育盡微薄之力。
為了邊境教育事業,她默默奉獻無怨無悔
作為一名教師,她認為教學的核心在于課堂,要想讓學生成才,就必須抓好教學質量,針對常規教學,她提出了“一嚴三定六備”的教學要求,自己帶頭擔任七年級的教學任務,嚴格按照課程標準制定備課目標,積極參加集體教研,嚴格按照集體備課的“三定”(定內容、定人員、定時間);“六備”(備目標、備學生、備教具、備教法、備學法、備作業)要求。積極參加全區教學技能大練兵、大比武等教研活動;主持校本教材、??染帉懝ぷ?,目前已形成校本練習冊11種,學生作文參考2種。
作為一名管理者,她重視學校校園文化建設,致力于讓學校的每一面墻壁、每一個角落都具備育人的功能,充滿教育的氣息;她勇挑重擔,以身作則,提出了“真誠向善 永不言棄”的校訓和“米中人,人人有希望,個個需努力,只有拼搏今天,才能擁有燦爛的明天”為學校辦學理念,讓廣大師生有目標、有希望,更有干勁;她結合自治區教育廳提出的“三聯三進一交友”,率先提出了“代理家長”教學管理理念,每位校領導幫扶8—10名學生,擔任學生在校期間的家長,給予學生在學習生活上幫助,同時積極將自己的優秀做法傳授給廣大教師。
在林芝市米林縣中學任職以來,學校教學質量有了顯著提升。由于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和各項管理工作的穩步提升,2016年學校被評為自治區文明單位,2017年通過自治區素質教育檢查驗收,2020年被評為西藏自治區第一批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學校等。個人也榮獲“全國模范教師”榮譽稱號,并被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評為“全區中小學名校長”。
為了加強民族團結,堅持長期潤物無聲
德吉卓嘎自2012年從那曲調至林芝市米林縣工作,先后在南伊珞巴民族鄉小學、羌納鄉中心小學、米林縣中學等邊境學校任教,工作中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自覺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深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帶頭消除宗教消極影響,努力推進邊境學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
德吉卓嘎同志作為一名人口較少民族——門巴族黨員教師,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的論述有著深刻的認識,無論是在教學上,還是在管理上,將加強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融入工作學習的方方面面。
作為管理者,德吉卓嘎同志積極爭取各種教學培訓機會和資源,邀請專家進校培訓,讓學校教師走出去學習,組織師生開展各種文體活動,促進各民族教師交往交流交融,加強民族團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她積極主動聯系米林縣黨委政府,將米林縣各族非遺納入到對學生的教育系列活動中,讓中華民族文化植根于師生心中,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中華民族文化共同體意識。
作為教師,她引導教師根據“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三科教材的特點和教學目標、結合林芝多民族和睦相處的歷史文化,拓展思維,靈活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文史資源,強化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她致力于民族文化進校園和創作,以“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題,主持創作的歌舞表演《夢想編織的青春》,在林芝市首屆校園文化藝術節獲得第一名的成績。也得到林芝各族各界的廣泛好評。
教育需要堅守,最偉大的真理必然來自于行動,更在于執著,她將一直堅守教育初心,永葆教育情懷,為黨的教育事業奉獻一生。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