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余載扎根西部做“草人”,辛勞惠百姓,慈愛撫莘莘。他開創了我國草業科學的教學科研體系,推動了學科與產業的發展。本著“從社會取一瓢水,就應該還一桶水”的無私理念,他將畢生積累反哺社會。
——題記
1948年大學畢業后,他就一頭扎進草地農業科學的研究領域,至今已逾一甲子。疾風知勁草,90多年的風雨人生、70多年來的學術生涯成就了他——中國草業科學奠基人之一、蘭州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任繼周。
奠基草業,肇建體系
任繼周畢業于1948年,不久新中國就成立了。與新中國成立初期的許多大學生一樣,任繼周抱著為社會主義新中國服務的豪情壯志,來到大西北的蘭州,投入了科學研究。
“科學研究要立足國情,要從我國的草原實際情況出發?!比卫^周依據我國現階段草原的地理特征和經濟生產方式,提出甘肅省不能照搬其他地區“以糧為綱”的做法,要反彈琵琶念好“草牧經”。70余年來,任繼周自覺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在草業科學的理論與實踐方面,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研究與探索,取得了多方面的創造性成果。在草原綜合順序分類法、畜產品單位、草原利用與改良、草原季節畜牧業、草坪學、草原生態化學、草地健康評價、草地農業生態系統、草業科學學科框架構建、農業倫理學等領域均做出了創造性與開拓性貢獻。有些分支學科系根據他本人的成果發展而成,有力地推動了我國草業科研、教育和生產的發展。
20世紀50年代末,任繼周最早將西方和前蘇聯的劃區輪牧先進理論和方法全面引進我國,并在試驗和實踐的基礎上,提出了具有我國特色的高山草原整套劃區輪牧實施方案,針對我國不同草原類型提出了相應的具體措施。他在甘肅省天祝藏族自治縣試行全面的劃區輪牧獲得了巨大成功,為此曾受到周恩來總理的表彰。
劃區輪牧理論的創立,開創了中國草原畜牧業生產方式的革命性變革,為退耕還林還草生態工程全面啟動做了理論準備,牧區放牧管理更加科學、產量不斷提高。任繼周不僅作出了理論貢獻,也以親身實踐探索證明了這一理論的可行性,從而使先進理論蘊含的巨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距離百姓的生活不再遙遠。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和諧草原就在前方腳下,草原綠起來、畜牧業強起來、農牧民富起來已不僅僅是一句口號。
劃區輪牧理論應用于實踐之后,迅速展現出強大的威力。隨著草原生產能力的大大提高,任繼周逐漸發現衡量草原生產能力的舊指標——載畜量單位在實際運用中暴露出越來越多的弊端。20世紀60年代末,任繼周提出了一個新指標概念——畜產品單位,并不斷完善。1978年,任繼周研究和建立了畜產品單位體系,用來對草原生產能力進行綜合評價,結束了不同國家、不同時期和生產不同畜產品的草地生產力不能比較的歷史。由于這一概念的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中國大百科全書》和美國的《世界資源》分別予以收錄。
在對甘肅等西北諸省草原畜牧業考察和草原生產流程分析研究的基礎上,任繼周于1978年創立了草原季節畜牧業理論。劃區輪牧理論與草原季節畜牧業理論是相輔相成的,前者是從空間維度優化整合草原生產要素,后者則是從時間維度優化整合草原生產要素。草原季節畜牧業理論應用之后,最高可使單位面積草原的畜產品增加11倍。該理論的主體被完整地納入大型專著《中國植被》,中央農業電影制片廠拍攝了同名影片,并譯為英文,被廣泛介紹到國外各地區。
針對我國草原自然環境的多樣化特征,任繼周秉著實事求是的態度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精神,分別對我國幾大不同類別的草原地帶進行了研究。
自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任繼周以甘肅省草原生態研究所慶陽黃土高原試驗站為依托,先后主持完成了研究黃土高原草地農業系統的多個國家級和國際合作項目,在此基礎上綜合提煉出黃土高原草地農業系統的發展模式,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被《光明日報》譽為“發展農業的根本出路”。
1978年,任繼周在甘肅天祝藏區萬畝草原上進行了全國科技發展計劃項目“高山草原改良中間試驗”,產草量、載畜量和草原生產能力均實現了至少翻兩番的增長,畜產品單位接近發達國家水平,這極大解決了青藏高原地區由于海拔造成的草地畜牧業生產水平低下的問題,已經和正在深刻影響著這一地區的產業結構調整和社會經濟發展。
1981年以來,任繼周又在貴州率先開展我國南方巖溶地區草地的開發研究,先后擔任農業部“湖南、湖北、貴州三省南方草地實驗示范區建設”項目技術專家組組長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和新西蘭政府資助項目“云貴高原草地農業系統的開發研究”項目的技術總裁,對西南巖溶地區草地畜牧系統的研究累計長達20余年,他建立的跨地域科技系統工程使得當地草地產草量增加11.5倍,由此引起畜產品單位大幅增加,從而使當地農民人均收入增加8倍之多,被貴州省委省政府稱為脫貧致富的“灼圃模式”。
熱腸濟世,心系蒼生
任繼周取得了多方面的突出成就,卻并沒有局限于理論研究,他面向現代中國草地農業畜牧業的長遠發展,始終以積極主動的姿態關懷現實社會,走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以滿腔熱情投入于西部大開發,為農業畜牧業的發展、為當代中國的發展建言獻策、奔走呼吁。
20世紀80年代,中國體育事業開始蓬勃發展走向世界,中國健兒在國際體壇上縱橫捭闔,為祖國和人民贏得了無尚光榮。任繼周也是體育迷,在關注中國體育比賽的過程中敏銳地意識到,中國十分缺乏像樣的、具備國際水準的運動場草坪,嚴重影響了中國運動員的訓練水平和賽場發揮。他根據國內外草坪學與草坪業的現狀與趨勢,組建了我國最早的草坪研發團隊并開展國際開學術交流。根據他的技術體系建成的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運動場在1990年曾作為第11屆亞運會主場地,在2008年又承擔了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的重要項目;作為全國青運會主場地的沈陽體育中心運動場被國內外專家與教練員、運動員譽為國際一流水平的運動場,為祖國贏得了榮譽。
數十年來的科研實踐,任繼周的足跡遍及大江南北,從河西走廊到內蒙草甸,從南海灘涂到青藏高原,從巖溶地帶到大漠綠洲,任繼周對我國草地農業和畜牧業發展的歷史、現狀都有比較清晰的認識,對祖國的草原大勢了然于胸,形成了對于未來發展的一系列構想。
1999年,他提出在隴東黃土高原以平涼為中心建立巨型畜牧業基地的建議,得到高度重視。在甘肅省委、省政府的有力領導下,平涼市委、市政府積極組織落實,并請任繼周前往指導,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如今草畜產業已經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對于完善黃土高原地區產業鏈、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性意義。2002年,任繼周參加了國務院研究室組織的南方草地考察組,經過深入細致的考察,向中央提出了實施西南巖溶地區現代草業和奶業行動計劃的建議。
對于20世紀末以來全球普遍出現的人口增長與糧食供應之間的矛盾,特別是近年來一些國家和地區發生的“糧荒”,任繼周提出了自己關于“食物安全”的思想。他指出我國面臨的不僅有糧食安全問題,還有食物安全問題,大力發展草地農業是解決食物安全危機的長久之計。2013年,任繼周聯合8位院士,向有關部門提交了“關于我國從‘耕地農業’向‘糧草兼顧’結構轉型的建議”并受到重視。
任繼周說,“草可富國”尤其是“藏糧于草”理念有助于保障我國糧食安全,因為草地農業效益潛力巨大,在保持水土、培肥地力、維護生態安全等方面作用顯著,還可延伸產業鏈,吸納就業,提高經濟收益。
育人為本,榮辱皆忘
在長期的教學科研生涯中,任繼周始終站在戰略的高度積極開展學科建設和基地建設,創辦了新中國第一批正規的草業科研教學機構和學術刊物,培養了大批人才,推動了我國草業教育和科技的發展。
1981年,任繼周在蘭州創辦了甘肅省草原生態研究所。1989年,任繼周創建的甘肅農大草原系和甘肅省草原生態研究所組建的學術集體共同被批準為國家級草原科學重點學科點,這是我國當時唯一的草原科學重點學科點,任繼周為重點學科點負責人和學術帶頭人,2001年加掛中國農業科學院草原生態研究所的牌子,其學術力量在全國名列前茅。2002年,在任繼周的推動下,經甘肅省政府、農業部和教育部批準,甘肅省草原生態研究所整體并入蘭州大學,成立了草地農業科技學院,成為部屬綜合大學中首家草業學院。
任繼周1955年開始在西北畜牧獸醫學院培養草原學研究生,是我國草原科學領域最早培養研究生的導師之一。1964年,甘肅農業大學畜牧系正式設立草原專業并于當年招生,任繼周任畜牧系副主任、主管草原專業。1972年,草原專業升格為系,任繼周任系主任,這是我國農業院校中第一個草原系,面向全國招生。
在任繼周的主持下,農業部通過了由他和學術團隊集體提出的以草原調查與規劃、草原培育學、草原保護學、牧草栽培學、牧草育種學等專業課為核心的草原專業教學計劃,這是我國第一個全國草原專業統一教學計劃,為高等草業教育的迅速發展奠定了基礎。1981,任繼周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為首批草原學碩士生導師,1984年被批準為我國第一位草原學博士生導師。1983年與1991年任繼周受農業部委托,兩次牽頭召開會議,分別制訂了“攻讀草原科學碩士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修訂了“攻讀草原科學碩士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制訂了“攻讀草原科學博士學位研究生培養的要求”,被農業部批準并頒發各高校施行,對規范我國草原科學研究生培養工作,提高整體培養質量起到了奠基作用?!安菰茖W碩士研究生培養”項目獲1989年甘肅省高校優秀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制訂我國草業科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出版配套教材,提高整體培養水平”項目獲2001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009年,《草業科學學科設計與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特等獎。
歷年來,任繼周創建了5門專業課,編寫了相應的專著,著有《草地農業生態系統通論》《中國農業倫理學概論》等專著13種,主編《中國大百科全書》和《中國農業百科全書》草原牧草部分,2008主編的《草業大辭典》被認為是我國草業科學發展的標志性工程。他還先后創辦并主編了《國外畜牧學—草原與牧草》《草業科學》《草業學報》等。
任繼周執教的70余載,始終未脫離草業科學的教學工作,盡心盡責培育新人,桃李滿天下。1978年恢復研究生培養制度后,任繼周繼續培養了大批研究生,其中已有50多人被聘任為草原專業高級專業技術職務,20多人成為博士生導師,為我國草業發展培養了一批科研、教學和管理領域的骨干。
對于研究生培養,任繼周說:“指導學生進行科學研究,我主要是指出方向,給予支持,幫助成長,不多干預?!痹谥笇W生期間,任繼周盡可能多地給學生創造各種機會,讓學生得到鍛煉。在論文署名、項目負責、項目獎勵等方面盡可能讓學生排在自己的前面,促進人才成長。
對于條件比較艱苦的西部來說,培養人才、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是一項艱巨的工作。任繼周說:“我是用至誠吸引人才:尊重每個人的特長和志趣,關心每個人的前途,盡可能關注福利”。上世紀90年代,出國潮也在西部盛行,任繼周所在的團隊也面臨人才外流的問題。南志標是任繼周的研究生,在任繼周的鼓勵下,他也曾在國外留學。那時許多留學生在國外滯留不歸,但南志標致信任繼周說“兒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貧”,以灼熱的語言表達了按時回國的決心。而今,南志標已成長為蘭州大學草地農業科技學院院長,成為我國牧草學領域首個973項目的首席科學家,并于200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秉承任繼周獻身草業的精神,以南志標為代表的任繼周的學生們已成為草業科學的科研、教學和管理領域的骨干。
“我的接班人都有自己的長處,我主要培養他們的專業責任感,同時尊重他們的抉擇,不多干預?!笨粗约号囵B的學生能夠立足西部,也跟自己一樣獻身草原草業研究,任繼周感到由衷的欣慰。
在即將迎來一百歲生日之際,任繼周并沒有因年齡的增長而停止對草業科學的關注和思考。近年來,他更是本著“從社會取一瓢水,就應該還一桶水”的無私理念,自2020年起先后在全國各地設立了6個獎學金,累計捐款625萬元,激勵青年學子成長。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