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擁有多民族、多語言、多方言、多文種,“書同文、語同音”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從未停止追求的夢想。新中國成立以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普及取得歷史性巨大成就,前所未有地發展了最廣大人民的語言和文化權益,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為國家經濟建設和教育、科技、文化等社會事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和保障。
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我國的基本語言政策,這一基本語言政策是長期穩定的、清晰的、明確的。
擁有統一的語言文字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加強團結、走向強盛的重要基礎和強大動力。新中國成立以來,黨中央把握我國基本國情、語情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充分認識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堅定文化自信、服務國計民生、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基礎性地位,總結歷史經驗,借鑒世界經驗,認識和把握語言文字事業特點,遵循語言文字發展規律,實事求是,守正創新,堅持語言文字主體性和多樣性的辯證統一,明確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主體地位,堅定不移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更加全面充分地維護和發展全體人民的語言和文化權益,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社會變革和科技進步要求。在保證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主體地位的基礎上,科學保護各民族語言文字,尊重和保障各民族語言文字學習和使用,使各民族語言文字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各得其所、各展所長,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和保護各民族語言文字并行不悖,有效維護社會語言文字生活的和諧健康。
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我國憲法規定的責任,是落實全面依法治國戰略、深化依法治國實踐的必然要求。
通過憲法法律確定國語或官方語言,是世界上多數國家的通行做法。我國憲法第十九條規定“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為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提供了憲法依據。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是根據憲法規定和精神制定的我國語言文字領域第一部專門性法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先后制定地方性法規或規章,推進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的貫徹實施。此外,民族區域自治法、教育法、居民身份證法等法律中,都有關于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及其使用的相關規定。目前,我國已形成以憲法規定為統領,以法律、地方性法規、規章等不同層級法律規范為一體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律制度體系。大力推廣和全面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推動憲法實施、落實憲法規定的重大舉措,也是推進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等法律制度貫徹實施的重大舉措,有利于確保黨中央政令暢通、促進依法行政,有利于進一步深化依法治國實踐、推進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語言文字事業的核心任務,是新中國語言文字事業改革和發展的實踐主線。
1949年10月,黨中央批準成立中國文字改革協會,拉開了新中國文字改革的序幕。1956年1月,國務院公布《漢字簡化方案》;2月,國務院發布《關于推廣普通話的指示》,新中國推行簡化漢字、推廣普通話工作開始全面實施。自此,黨和國家從政策法制、規范標準、宣傳教育、督導評估等各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力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幫助數以億計的勞動人民脫盲、學會了普通話,不斷提高科學文化素質。2020年,全國普通話普及率超過80%,識字人口使用規范漢字的比例超過95%,文盲率從新中國成立之初的80%下降至2.67%,創造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推廣普及通用語言文字的典范,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發揮了有力助推保障作用。目前,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已經在全國范圍內基本普及,正在向著全面普及的目標穩步邁進。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仍然是語言文字事業的核心任務,要聚焦重點區域和重點群體,優化服務,精準施策,全面提高普及程度和普及質量。
大力推廣和全面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客觀要求和必然選擇。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加大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力度?!边@為新時代新征程上大力推廣和全面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我們要深刻認識“加大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力度”的戰略考量,圍繞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中心任務和“兩步走”戰略安排,立足現有發展基礎和未來發展要求,系統規劃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發展目標;要深刻理解和牢牢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和本質要求,系統謀劃推進新時代新征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普及工作,加快提高普及程度,全面提高普及質量,滿足各族群眾日益增長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和服務需求,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圍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國際中文教育創新發展,拓展中文國際使用,提升中文的語言國際地位和影響力,使之與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相匹配,促進文明交流互鑒,維護世界和平發展。(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所長 劉朋建)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