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5月23日消息 2023年春節,滄州師范學院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的執行主任張海燕教授收到了全國多地中小學教師的暖心問候。心相通,語先行。這些跨越千里的緣分,是張海燕三十年來因熱愛與堅守語言文字工作收獲的真情。
籌建教育展館,讓“為人民發聲”精神煥發時代光彩
張海燕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師從新中國第一代播音員萬里教授起,便開啟了普通話教學研究與推廣普及工作的歷程。起初在學校擔任《教師口語》課程教學,后主講播音發聲、普通話語音訓練、中華經典詩文誦讀等課程,其中“播音發聲”獲批省級一流本科立項建設課程。1996年考取河北省第一批國家級普通話水平測試員后,為大、中、小學教師及社會人員進行普通話測試與輔導近萬人次。為更立體、更形象地發揮語言文字的宣傳教育作用,2016年參與設計建設滄州師范學院齊越教育館和萬里研究室、中國語言文字博物館河北(滄州)體驗基地,如今已成為京津冀語言傳播基地、河北省青少年教育基地。
在2019年第三屆中國北京國際語言文化博覽會上,張海燕設計的一個富有創意的語言文化展示項目——“我為國慶做解說”體驗活動,吸引了眾多觀展者駐足參與,參觀者穿上中山裝或列寧服,在話筒前解說1949年開國大典與2019國慶閱兵盛況,在語言中感受建國70周年的巨大變革,展區內不時響起陣陣掌聲。
推普助力脫貧,在講臺與田間埋頭躬耕
除了完成本職教學工作外,張海燕多年來連續擔任“國培計劃”——中小學經典誦讀教育骨干教師培訓項目的課程設計專家與授課主講人,完成了多輪“國培計劃——河北省鄉村中小學緊缺領域教師培訓”優秀傳統文化誦讀培訓項目,多次組織對邊遠地區中小學教師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能力提升培訓。課后至今,她常常收到西藏、新疆、貴州威寧、河北張家口及保定、威縣等地的中小學教師們發來的朗讀作品,她耐心細致地糾正每一個不準確的發音,專業敬業的講授,深受學員們的喜愛。
2022年秋,河北孟村回族自治縣的梨樹園,出現了張海燕與一批大學生志愿者的身影,他們以直播方式幫助農民銷售小棗、玉米、花生、秋月梨等農產品,“互聯網+語言”發揮了語言文字的時代價值,直播間點贊量、熱度及產品訂單量不斷上升。她還為梨農聯系上果品公司,大批量訂購銷售該產品,打通了農產品外銷通道。
在直播帶貨的同時,河北的多個村莊的大喇叭中,還傳出張海燕嘹亮、圓潤的錄播聲:“鄉親們好,紅旗廣播站開播啦”。紅旗廣播站是65年前以齊越為代表的老一輩播音藝術家在河北滄縣姜莊子村開辦的第一個農村廣播站,經她多次奔走,廣播站重建開播,助力鄉村振興。另外,張海燕還參與對張北縣與貴州威寧的推普脫貧攻堅活動,完成國家語委重點項目《語言助力脫貧攻堅活動策劃與實踐》,出版《語助鄉村振興》一書與音像光盤。
誦讀中華經典,讓優秀傳統文化讀起來、傳下來
2022年7月,打開學習強國后,總平臺首屏推薦頻道,赫然出現“國風·周南——《詩經》誦讀”板塊,而誦讀者,正是張海燕教授?!对娊洝纷鳛橹袊膶W的源頭,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應該讓它們成為活態經典。抱著這樣的信念,剛做完膝關節手術的張海燕,在病床上簽訂了版權無償捐贈協議。錄制305首音頻是個大工程,為保證質量,錄音、配樂、剪輯、制作的所有環節都是她親力親為。
除此之外,她還牽頭建設了五個公眾號平臺,打造了有影響力的品牌“齊越詩會”,以“獻給人民的聲音”為主題推出一系列朗誦作品,開展“傾情誦讀運河詩篇,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活動,為地方經濟文化建設服務,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