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科學總結了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歷史進程。為積極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連日來,全國各地教育系統精心部署,積極創新學習形式,推動黨的理論創新最新成果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
學透百年歷史,凝聚奮斗共識
勿忘昨天的苦難輝煌,無愧今天的使命擔當。
要弄清過去我們為什么能夠成功,未來我們如何繼續成功,就要學深悟透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歷史。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閉幕后,上海外國語大學黨委第一時間研究部署,要求全校師生把學習貫徹六中全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馬克思主義學院13位專家組成六中全會精神宣講團,推出15個主題的理論宣講內容,為學校師生提供了豐富的理論學習大餐,學校還發揮學科優勢,通過多語種、立體化傳播,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
“領學、研學、講學、聯學”四位一體的學習體系在陜西師范大學迅速構建起來,學校組織領導干部帶頭學習六中全會精神,召開校院兩級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議、基層黨組織書記學習交流會,將六中全會精神納入新任處級干部培訓,切實做到領導帶頭、先學一步、學深一層;發揮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優勢,召開專家學者研討會,設置重大課題預研項目,自覺當好研究闡釋黨的創新理論的排頭兵;組建理論宣講團深入師生進行宣講,做到理論宣講師生全覆蓋。
創新學習形式,精神入腦走心
如何讓六中全會精神宣講“走新”又“走心”?各地各校紛紛創新學習形式,讓宣講更生動、更精彩。
“六中全會開得好,近期遠景有目標……”河南省新鄉醫學院組織學生迅速成立了眾多宣講隊伍。以“小宣講”解讀“大政策”,用“小故事”闡明“大道理”。他們將六中全會精神改編成快板、情景劇、黨史故事等,通過快閃、直播等方式傳播,頗受廣大青年學子喜歡。
“什么是‘歷史決議’?與1945年、1981年兩次歷史決議相比,我們該怎樣認識黨的第三次歷史決議?”湖南理工學院604學生理論示范寢室的李楠向正在收看直播的7000名大學生拋出問題。該校強化“朋輩領學”功能,充分運用互動宣講模式開展學習交流活動。同學們從六中全會內容出發,結合現場討論、教師指導、直播互動,交流學習六中全會精神心得體會。
用青年話語講述百年故事,用青年力量助力新的征程。河北師范大學發揮專業優勢,專門組建博士生宣講團解讀六中全會精神。以線上與線下形式面向校內外師生開展宣講,深度解讀六中全會精神。該校第一輪宣講遴選了王海燕、李澤璐、王俠和馬宇舟等4名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博士研究生,廣受師生歡迎,預約場次接連不斷。
悟透更要貫通,突出課堂實效
將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和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全力推動黨的理論創新最新成果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更是教育戰線義不容辭的責任與擔當。
日前,北京教育系統學習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專題報告會暨思政課教師“同備一堂課”活動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辦,全市大中小學思政課專兼職教師及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研究生,通過北京高校思政課高精尖創新中心直播平臺進行了線上學習。輔導報告后,全市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進行集體備課,聚焦如何將六中全會精神按照縱向銜接的原則,融入不同學段思政課教學,進行備課指導,幫助思政課教師立足不同學段學生特點和教學要求,找準切入點和銜接點,切實將六中全會精神循序漸進地融入教學體系,實現入腦入心。
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為推動六中全會精神第一時間進入思政課堂,哈爾濱商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要求各教研室組織開展集體備課,教師們結合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特色、專業特點及課程要求,找準切入點結合點,把六中全會精神轉化為最鮮活的教學資源,為不斷提升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注入強大思想能量。學校還將抓好建強思政課教師隊伍,扎實推進思政課改革創新,打牢學生成長成才的思想基礎。(統稿:本報見習記者 王陽 采寫:本報記者 任朝霞 陽錫葉 馮麗 周洪松 張利軍 施劍松 曹曦)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