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大學教育工作者,必須緊扣時代步伐,心懷‘國之大者’?!泵鎸呻娐贰版i喉之痛”,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努力緩解中國“缺芯少魂”的窘境。他把立德樹人作為畢生追求,立志踐行年少時立下的誓言:做一顆祖國的“螺絲釘”。
——題記
他是我國享有盛譽的微電子學專家、第三代半導體領域的開拓者和引領者,為我國氮化物第三代半導體電子器件步入國際領先行列作出了重要貢獻。
他最鐘愛的始終是三尺講臺,把立德樹人作為畢生追求。面對集成電路“鎖喉之痛”,他深知要改變現實不能憑一己之力,必須要打造一支隊伍、一個群體、一支集團軍。他牢記育人使命,潛心教學,創立的“理論課程-實踐能力-創新素質”三位一體微電子復合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他是學界大牛,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教學之外,他還曾獲國家技術進步二等獎、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陜西省勞動模范等榮譽。各方拋出的橄欖枝不計其數,但他都一一謝絕。
他要踐行年少時立下的誓言:做一顆祖國的“螺絲釘”。
他就是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授郝躍。
傾情教育,扎根西北,愿做一顆祖國的“螺絲釘”
猶如長期生活的這片西北土地一樣,郝躍生性質樸。
這種質樸,在他19歲面臨人生第一次重大選擇時就顯露無遺。1977年恢復高考,郝躍考得很好,他毅然選擇了西北電訊工程學院(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前身)。
后人問起他當年的選擇,他一笑,給出樸實的回答:“我心中充滿了對革命年代的向往,延安是革命圣地,而西安離延安不遠,再看看這個學校的介紹,前身還是所軍校,而且專業又是我喜歡的半導體……”
憑借這樣質樸的想法,從求學到畢業留校,他扎根西電、扎根半導體、扎根大西北。
他生于重慶,長于重慶,就這樣背井離鄉,扎根西北,生活的點點滴滴都要重新適應,怎么就能下那么大決心?
“只要能發揮專業特長,無論戈壁大漠還是深山峻嶺,在廣袤的祖國大地上,哪里需要就扎根在哪里,做一顆祖國的螺絲釘!”愛國奉獻的情懷,早就灌注在郝躍的靈魂里。
這一做,就是四十個春秋。
四十年里,他瞄準國際前沿換道超車,主攻第三代半導體器件與材料研究方向,帶領團隊成員摸爬滾打,用十年冷板凳,換來我國第三代半導體從核心設備、材料到器件的重大創新,并使我國氮化物第三代半導體電子器件步入國際領先行列。
在郝躍勵學篤行、孜孜不倦的培育和影響下,一批又一批西電學子將個人成長與國家事業發展緊密融合,很多都已成為行業翹楚和相關領域的領軍人物。郝躍先后指導培育中青年學術骨干入選各類國家人才工程和計劃入選者近10人,其中包括十九大代表、全國三八紅旗手、工信部電子五所總工程師恩云飛,國家級人才張進成、馬曉華等,累計培養博士后24名,博士60余名,碩士80余名。他指導的團隊成員中多人獲得國家級、省部級高層次人才稱號。
郝躍的科研方向對我軍信息化、智能化意義重大,他本人兼任中央軍委科技委電子領域專家委員會主任,并承擔軍隊高層次科技拔尖人才的帶教工作,指導學員有我國國家空域技術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陸軍工程大學指揮控制工程學院主任。他也是國防科技大學兼職博士導師,為國防科大培養博士學員11名。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焙萝S深知,要實現我國集成電路事業的全面突破,必須有一支龐大并優秀的師資隊伍,為行業培養源源不斷的人才。
他以科研育人為導向,鍛造了一支雁陣引領、言傳身教、接續奮斗的立德樹人教師團隊,形成了政治素養高、家國情懷深、治學態度嚴、創新精神強的良好育人風尚。
在郝躍影響帶動下,“芯系國家”團隊被評為西電最美教師團隊,學院本科生“紅色朝陽班”育人品牌也更加響亮,推廣輻射全校11個學院和書院。
在團隊“崇尚科技、追求卓越”科研育人文化熏陶和感染下,郝躍團隊培養的學生綜合素質好,科研創新能力強,畢業后在各行各業表現突出,先后有60余人成長為國內知名科研院所骨干,超過100名學生進入華為、中興、中國航天、中國電科等知名企事業單位,還有一大批學生投身我國教育事業……
要弘揚螺絲釘精神,就要跳出個人的局限。言之易,行之難。2019年,郝躍榮獲“陜西省最高科學技術獎”并得到200萬元獎金,他選擇全部捐給學校并設立獎教基金。那份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家國情懷,這種甘為人梯、獎掖后學的育人精神,無不影響、感染和激勵著每一位西電師生。
2020年底,郝躍團隊實現了40項專利3000萬元的高價值轉化,根據學??萍汲晒D化管理辦法規定,該筆經費的80%,也就是2400萬元可用于完成人的現金獎勵,可是考慮到集成電路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設自籌經費尚有缺口,在郝躍的帶領下,大家全部放棄現金獎勵,一致同意投入到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設中,為這個國家科研育人平臺共出一份力,共添一把柴。
深耕教壇,創新理念,勇作教育改革的“拓荒?!?/b>
集成電路領域需要大量人才攻關,然而我國集成電路領域的人才缺口仍然巨大。
郝躍對此深感憂慮。面對人才匱乏的現狀,他身體力行,長期奮斗在人才培養第一線,傾盡心血為國家培養集成電路領域創新型人才。
“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教學改革亦是如此。
根據多年教學實踐和產業實訓經歷,郝躍結合國家教學改革形勢,不斷創新教育理念、總結教學經驗模式,積極推動學校與國際國內知名企業深度合作,依托國家級教學與科研實驗平臺,打造人才培養實踐體系,顯著提升學生的創新素質,以適應微電子領域高速發展的需求。
為了凝練和總結教學改革成果,郝躍和團隊成員多方搜集資料,打磨推敲,經歷了無數個不眠之夜,最終以“基礎與應用融合、產學融合、科教融合”為微電子人才培養新理念,以技術發展和產業需求為牽引,構建并實施了“理論課程-實踐能力-創新素質”三位一體微電子復合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獲得2018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該培養模式被西安交通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多所高校借鑒采納,并在全國高校電子信息類課程教學改革會議、教育部示范性微電子學院建設工作推進會介紹推廣。
郝躍帶領團隊總結凝練集成電路領域國家戰略布局和科研人員攻關突破的生動案例,形成了集成電路課程思政素材庫,建有3門課程思政示范課。他將教師隊伍建設、教材建設、課程建設緊密結合,以教改項目為載體,構建了以國家級和省部級精品課程為核心的高水平課程體系和高質量教材系列。他先后出版前沿知識教材14本,曾獲評2015年陜西省優秀教材一等獎,主編的《集成電路設計叢書》全套12本入選“十三五”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規劃項目。他主導的微電子教育教學模式獲得2015年陜西省教學成果特等獎。
郝躍堅信:“只有持續拓展和擴大集成電路人才培養版圖,才能緩解中國‘缺芯少魂’的窘境?!?/p>
想國家之所想、急國家之所急、應國家之所需,通過資源配置、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手段激活人才培養“一池秋水”,是他探索的方向。
在郝躍的有力推動下,2019年西電獲批建設第三代半導體領域唯一的國家工程研究中心,2021年西電獲批建設西北地區唯一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教融合創新平臺,已成為集成電路人才培養、科研引領、服務產業發展的典型示范基地。郝躍帶領團隊推動建立的陜西半導體先導技術中心,已成為陜西省半導體產業人才培養重要基地和技術創新的重要策源地。
思想引領,言傳身教,甘當學生成長的“引路人”
“為人師者,德為先?!?/p>
“德”是教師的靈魂,是教師的根本。在郝躍看來,沒有高尚人格的教師,就不可能培養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學生。他堅持“育人先育己,育才先育心”的教育理念,選擇既做“經師”,也做“人師”,以身作則、正己化人。
教師的天職是教書育人。郝躍始終堅持按照“四有”好教師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擔當好人民教師教書育人的神圣使命和時代重任。他常年堅持以講課、報告、沙龍、論壇等多種形式給研究生上科研指導課,給本科生上專業引導課,給高中生上生涯規劃課,常常勉勵青年學子將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
“親其師者,信其道?!贝髮W教師除了具備精湛的教學技藝,更應該通過人格魅力吸引學生、影響學生、指導學生。
作為直博研究生,張雅超因為缺少碩士階段的積累,在其他博士同學都選定方向并開始系統研究時,他依然對自己的研究領域頗感迷茫。
郝躍察覺后,立刻對張雅超進行單獨輔導。
“沒聽明白我再講一遍!”郝躍一邊對面露愁容的張雅超講著,一邊用手擦了擦白板,重新書寫……
在郝躍的諄諄教導下,張雅超在科研方面進步明顯,先后在頂級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4篇,并連續兩年獲得研究生國家獎學金。
“正是那天下午,郝老師認真講解和耐心點撥令我醍醐灌頂,一塊神奇的小白板將我帶進了科研的大門?!睆堁懦钣懈杏|地說。
“郝老師的個人魅力是我見過的所有老師中最難忘的。他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不僅僅教我們專業知識、指導我們科研方向,更重要的是教我們如何做人。他愛生如子,我當年能順利讀完大學,多虧了郝老師給我資助的學費……”畢業多年,曹夢逸再次談起恩師依然熱淚盈眶。
2021年春節期間,為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很多研究生同學都不能返鄉過年。除夕之夜,正是孩子們最想家的時刻。郝躍帶領學院教師召集了留校過年的學生們,一起動手包餃子,師生共進年夜飯,并現場為學生們書寫寄語祝福。窗外寒風呼嘯,室內祥和如春,師生渡過了一個歡樂洋溢、溫暖人心的跨年夜。這個特殊的除夕,永遠留在62名同學的內心深處。
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之際,郝躍與西電“紅色朝陽班”學生共上黨史學習研討課。聽著年輕學子們的發言,郝躍心潮澎湃,好像又回到自己的青年時代,回到自己人生選擇的起點。
他勉勵青年學生:“國家的需要,就是你們前進的方向!你們要堅定理想信念、樹立遠大目標,服務國家建設、服務集成電路及微電子行業發展!”
“螺絲釘雖看似普通,但它對整臺機器的正常運轉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焙萝S說,不管是人才培養還是科學研究,想要在微電子材料和器件領域有一番作為,就需要發揚“螺絲釘”無私奉獻的精神。
他心甘情愿做這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