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教育部與江蘇省正式啟動共建,整體推進蘇錫常都市圈職業教育改革創新,打造高質量發展樣板。這是全國首個以城市群為單元的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旨在探索城市群職業教育發展模式的制度創新、模式創新和理論創新,打造職業教育發展的“蘇南模式”。半年多來,圍繞此項重大行動,蘇州、無錫、常州三市有哪些先行探索,記者為此進行了走訪。
在常州劉國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物聯網綜合實訓中心,計算機網絡專業四年級學生許建華正在用自己開發的軟件調試智能家居,他曾帶領團隊榮獲2019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智能家居安裝與維護團體賽一等獎。
打造職業教育“蘇南模式”,人才的培養與輸送是關鍵一環?!耙皇前押谩肟陉P’,提高招生質量;二是把好‘中間關’,提高培養水平;三是把好‘出口關’,提高就業能力?!背V菔薪逃志珠L杭永寶說,目前,常州每年培養技能人才10萬名以上,每萬名勞動者中高技能人才數已達1212人,連續多年居江蘇省第一,形成了職業教育高水平發展的“常州現象”。與此同時,常州在全國首創“城市職教中心”“高等職業教育集約化發展”“職業教育特色小鎮”3類發展模式,成為國家首批高職教育改革發展綜合實驗區。
長三角地區科技創新活躍,實體經濟發達,如何讓職業院校更好地服務于地方產業創新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蘇州在全省率先出臺了《校企合作促進辦法》,深化“雙元制”“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蘇州市教育局副局長項春雷介紹,該市下一階段將全面提升職業學校辦學層次,支持職業院校與產業結盟、與企業結對、與開發區共建。
“我們的生源100%來自長三角地區,畢業生100%在長三角地區就業?!碧K州建設交通高等職業技術學校黨辦主任梁勤勤說,學校牽頭成立了蘇州汽車、軌道交通職教集團,直接服務滬蘇同城交通一體化發展戰略。
蘇錫常地區制造業基礎雄厚,無錫智能制造產業較為發達。無錫職業技術學院緊扣這一先天優勢,目前已主持和深度參與了10項以上智能制造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制定,累計向長三角地區裝備制造類企業輸送畢業生14000余人。同時,該校與華為、一汽、施耐德、西門子等國內外企業開展深度合作,聚焦智能制造領域關鍵技術,每年為近200家企業提供智能化升級與服務化轉型解決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在蘇錫常都市圈,已全面推行“1+X”證書制度并同步實質性推進“學分銀行”建設,形成可復制的“學分銀行”應用模式。無錫市教育局局長范良介紹,該市有24所學校入選全國“1+X”證書制度試點單位,無錫入選全國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城市。接下來,無錫將積極推動成立蘇錫常都市圈職業教育黨建聯盟、無錫職教園黨建聯盟、“非遺文化傳承職教聯盟”、職業學校思政教育聯盟等,整體助推蘇錫常都市圈職業教育改革創新。(本報記者 潘玉嬌 通訊員 王拓)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