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我國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高等教育的需要,對科學知識和優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習近平總書記在清華大學考察時發表的重要講話引起教育系統廣大干部師生熱烈反響,大家紛紛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鼓舞人心、催人奮進,一定要心懷“國之大者”,把握大勢,敢于擔當,善于作為,為服務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
堅持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目標
“全校師生心情十分激動,備受鼓舞和鞭策?!鼻迦A大學黨委書記陳旭表示,清華大學將牢牢把握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深深扎根中國大地,堅持服務國家,努力在培養一流人才方陣、構建一流大學體系、提高原始創新能力等方面走在前列、作出示范,堅定不移向著2030年邁入世界一流大學前列的目標前進。
北京師范大學黨委書記程建平強調,在建設綜合性、研究型、教師教育領先的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征程中,必須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把服務國家作為最高追求,著力培育大國良師和各類拔尖創新人才,大力推進“強師工程”,為國家培養一批又一批“四有”好老師,辦好黨和人民滿意的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在清華大學考察時發表的重要講話,進一步為中國高等教育發展指明了方向,吹響了中國高等教育奮進新征程的號角?!北本┛萍即髮W黨委書記武貴龍表示,一定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堅持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目標方向,為服務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貢獻北科大力量。
在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清華大學的第二天,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專門召開會議,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書記夏林茂指出,北京是全國高等教育的重鎮,要集全市之力支持一流高校建設,率先建成一流大學群,帶動提升全市乃至全國高等教育體系的質量和水平,為國家發展提供強大智力和人才支撐。
“我們將始終心懷‘國之大者’,深化產教融合,加強改革創新,致力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就業有實力、雙創有能力、發展有潛力的一流應用型專門人才,讓學生們成為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蔽錆h工商學院黨委書記劉生元說。
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教師是教育工作的中堅力量,沒有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就很難培養出高水平的創新人才,也很難產生高水平的創新成果。
“這既是對高校教師的勉勵,同時也是一種鞭策?!弊鳛楦咝G嗄杲處煹囊粏T,合肥工業大學資源科學與工程系教工黨支部副書記李加好表示,要瞄準前沿領域,求真學問、刻苦鉆研,也要始終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師要成為大先生,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示范。這是對廣大教師群體的諄諄囑托和殷殷期待。作為一名從教六十余年的老教師,我將繼續用責任和關愛守護學生,用知識和經驗引導學生,傳道授業解惑,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北本煼洞髮W資深教授黃會林說。
生逢盛世,肩負重任。作為80后,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機電工程學院青年教師張彥振對這八個字感觸頗深。他說:“和歷史上任何時代的青年對比,我們都是幸運的。但是必須清醒認識到,我國和歐美在許多高科技領域還存有不小差距,仍受制于人。作為大學青年教師,要腳踏實地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努力解決‘卡脖子’關鍵技術,不負青春、不負時代?!?/p>
東北林業大學林學院教授周正虎表示,要潛心治學,急國家之所急、應國家之所需,揭示山水林田湖草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的基礎理論,從生態系統碳循環的理論研究中尋找實現“碳中和”的新路徑。
在東華理工大學黨委副書記劉紫春看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正在開展的黨史學習教育提供了鮮活素材。高校肩負人才培養大任,必須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努力培養可堪大用、能擔大任的時代新人。
讓青春在不懈奮斗中綻放
“作為人大學子,作為一名退役大學生士兵,我深知我們中國從戰火中走來的艱辛,深知如今山河無恙是先輩的熱血鑄就,深知建設一個美好的時代最需要青年人的覺醒和奮進?!敝袊嗣翊髮W新聞學院2017級博士生周曉輝更加堅定了理想,要扎根中國大地,實學實干,讓青春在為祖國、為民族、為人民、為人類的不懈奮斗中綻放絢麗之花。
清華大學探微書院2020級本科生秦詩怡是該?!皬娀媱潯闭惺盏牡谝慌鷮W生?!霸诂F場,我們對總書記說,我們是第一屆強基計劃的學生,立志從事基礎研究,未來投身祖國建設?!彼f,“這是我們對總書記不變的承諾?!?/p>
“作為思政專業學生,我不僅要扎實學好思政專業知識、完成學業,更要做好思政教育的宣傳者,牢記責任和使命,將所學和個人成長融入國家發展中,接好接力棒,做一名奮斗者?!敝心洗髮W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研究生胡敏說。
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南開視察時,南開大學第21屆研究生支教團團長薛博文曾匯報赴西部支教的志向,習近平總書記勉勵他一定“大有用武之地”。過去一年多時間,薛博文在新疆阿勒泰支教,在愛國報國實踐中深刻感悟到當代青年生逢其時、重任在肩。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當代中國青年是與新時代同向同行、共同前進的一代。我們必須有一分熱發一分光,深刻理解‘行勝于言’,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貢獻力量,讓青春在不懈奮斗中綻放絢麗之花?!毖Σ┪恼f。(統稿:記者 高眾 鄭亞博 采寫:記者 董魯皖龍 施劍松 曹曦 孫軍 陽錫葉 王志鵬 任朝霞 陳欣然 甘甜 通訊員 孫薇薇 孟姝軼 王大勇 王見湘)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