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4月13日電 (記者 何淼)全國職業教育大會4月12日至13日在京召開。此次會議上,“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職普融通”等內容備受矚目。
如今,我國共有職業學校1.13萬所,在校生3088萬人,職業教育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更多機遇與挑戰。
如何破解職業教育“普通化”模式,如何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如何增強職業技術教育的適應性,圍繞一系列問題,人民網記者專訪了上海市教科院原副院長、高職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馬樹超。
從“層次”到“類型”,職業教育已駛入改革發展的快車道。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已形成世界上最大規模的中等、??坪捅究坡殬I教育銜接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在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背景下,“十四五”時期,如何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無疑具有重大的時代價值和戰略意義。
“把優化類型定位作為推動職業技術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戰略性舉措,抓住了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和根本?!瘪R樹超指出,職業教育在推進高中階段教育和高等教育普及化發展、擴大就業創業機會、服務產業和區域發展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
但是,由于缺乏類型定位導向的激勵機制與評價體系,職業教育“普通化”模式成為制約高質量發展的瓶頸。專家指出,傳統的學校教育往往偏重于院校自身事業發展,學校辦學“宗旨和業務范圍”往往規定只能做普通學歷教育,缺乏技術服務和職業培訓的類型定位,忽視面向經濟社會發展的適應性。
“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是推動職業教育成為經濟活動內生變量、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的重要舉措,是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的重要保障?!?馬樹超談到。
他認為,要強調類型教育的產教融合特征,促進職業教育和產業聯動發展,將產業的科技發展趨勢等先進元素融入專業教學資源和教學過程,通過產教融合來深化教師、教材、教法改革,推進“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提高教學質量。
馬樹超建議,應從以下四個方面增強職業技術教育的適應性,提高服務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能力,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一是要從政策環境上推進職業院校類型定位的落地落實;
二是要加快落實“職業教育由參照普通教育辦學模式向類型教育轉型”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目標;
三是要積極倡導類型教育導向的目標管理責任制和教師考核標準,重視通過創新激勵機制來推進職業教育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四是要通過落實職業學校類型定位的評價方案,將德技并修、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訓結合、學生獲取職業證書、畢業生就業質量、“雙師型”教師隊伍等作為重點評價內容,加大職業培訓、服務地方和行業的評價權重,強化職業教育類型特色。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