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張掖市山丹培黎學??疾鞎r指出,實體經濟是我國經濟的重要支撐,做強實體經濟需要大量技能型人才,需要大力弘揚工匠精神,發展職業教育前景廣闊、大有可為。
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GDP首次突破100萬億……中國又一次創造了奇跡。這背后是中國經濟深入轉型發展的魄力與韌勁,與經濟社會發展直接、密切相關的職業教育也順勢而為、應勢而起。1.13萬所職業院校、3088萬在校生,世界最大規模的職業教育體系有力支撐了“中國奇跡”。
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稱“職教20條”)出臺以來,職業教育迎來大改革大發展的新階段,職業教育面貌發生了格局性變化。
從“層次”到“類型”,下活一盤大棋
“職教20條”開篇第一句話作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新判斷——職業教育是“類型”教育,不是“層次”教育,和普通教育同等重要。類型教育的明確定位像一根紅線,串起了職業教育改革的方方面面,許多關鍵難題得到破解。
——本科職教,打破高職??铺旎ò?。
2019年以來,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實質性往前邁了一大步,已有27所職業院校獨立舉辦本科層次職業教育。
河北工業職業技術大學就是其中的受益者?!皩W校目前正抓緊在硬件指標完善、專業內涵建設、治理能力提升、產教深度融合等方面下功夫,朝著職教類型特色鮮明、高水平職業技術大學的發展目標全面發力?!毙iL薛曉萍說。
從中職到高職???,再到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職業教育止步于??茖哟蔚摹疤旎ò濉北淮蚱?,滿足了人們對更多層次職業教育的多樣性需求,職業教育的吸引力、職業院校的辦學活力都在增強。
——分類考試招生成為招生主渠道。
2020年,福建首次實施以“文化素質+職業技能”為主的“職教高考”,許多中職學生通過這一方式獲得高等職業教育機會。
作為面向產業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的職業教育,應當有其特定的入學標準和人才選拔方式,建立與普通高考并行的“職教高考”制度尤為重要,多個省份都在探索實施。
山東建立了“職教高考”制度,重點增加“職教高考”本科招生計劃;江蘇今年起將部分省屬應用型本科高校和本科層次職業學校納入提前招生,面向普通高中畢業生在春季進行招生錄??;江西制訂了“職教高考”實施試行、高職與本科聯合培養本科層次人才等一系列方案,推進中職、高職與職教本科和應用型本科對口分段貫通培養。
在更大范圍內,2020年全國高職分類考試招生超300萬人,超過高職招生總數的60%,成為職業院校招生主渠道,緩解了“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高考焦慮,促進了教育合理分流。
——X證書拓展學生就業創業本領。
2019年11月6日,來自全國18所職業院校的288名學生拿到了自己的建筑信息模型(BIM)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這是“1+X”證書制度試點以來面向全國發放的首批證書。
1+X證書制度試點是“職教20條”的一大亮點。目前為止,教育部已分4批遴選了300個培訓評價組織、447個X證書,100多萬人參加培訓,71.55萬人參加考證,通過率71.91%。
1+X證書也受到了企業的歡迎。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在格力訂單班進行1+X證書制度試點,實踐性較強模塊直接交由企業教師完成教學。
“我們對學生的培訓時間大幅延長,培訓效果非常好?!备窳﹄娖饔邢薰救耸虏坎块L鄧奇秀介紹,自從進行了1+X證書制度試點后,訂單班學生的離職率也大幅下降。
“從實際效果看,1+X證書制度基本達到了設計初衷,通過學歷證書夯實了學生可持續發展基礎,通過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拓展了學生就業創業本領,有力推動校企雙主體育人,培養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苯逃肯嚓P負責人說。
夯實發展根基,人才培養邁向高質量
一所中部省份職業學校畢業生就業的“火爆”是近年來職業教育培養質量明顯提升的真實寫照。2020年,盡管受疫情影響,但山西省晉中市太谷區職業中學畢業生就業依然火爆?!叭.厴I生就業率達98%,仍好于往年?!碧葏^職業中學校長王福貴說。
2020年以來,教育部先后啟動山東、江西、甘肅、天津、遼寧、湖南、河南等7個部省共建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試點,以及江蘇“蘇錫?!?、浙江溫臺、廣東深圳、福建廈門、四川成都等5個城市試點,作為職業教育提質培優的先行者、探路者。
在山東,持續深化教師、教材、教法改革,將組建200個教師教學創新團隊,開發322個專業教學標準和147個中職、高職與本科相銜接的課程體系;在江西,12個區域性產教融合型實訓基地將進一步提高職業院校實習實訓水平,擬投資25億元建設全國首個職業教育VR(虛擬現實)示范實訓基地,投資200億元建設南昌現代職教城;在甘肅,集中力量建設10所高水平高職院校、30個高水平專業群,著力打造35所優質中等職業學校和100個優質專業。作為全國首個以城市群為單元的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蘇錫?!倍际腥灮瘏^域職業教育布局,健全職業院校設置標準與教學標準體系,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加快職業教育信息化能力建設。
在部省共建的職教高地之外,其他地區也在進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改革。浙江全面提升職教學生核心素養,開展“面向人人”的學生技能大賽;安徽的職業院校拿出不低于20%的編制數,面向行業企業聘用技術技能型兼職教師,并由同級財政購買服務,建立省級職業教育企業社會兼職教師專家庫。
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賽場下用人單位早已蹲守“搶人”;校招季,一些企業競相爭搶進入職業院校招聘的席位……“低著頭走進來,抬著頭走出去”,是學生接受職業教育獲得出彩人生的生動注腳。
產教融合全面推進,理順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
產教融合“合而不深”、校企合作“校熱企冷”是一直以來困擾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瓶頸,“職教20條”發布以來,這一發展瓶頸進一步“破題”。
產教融合建設試點實施方案、產教融合型企業實施辦法……如今,一系列政策發布,從訂單班、前校后廠,到產業學院、產教融合型企業、產教融合型城市……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走向深入,呈現出一幅幅壯麗的景色。
針對ICT(信息通訊技術)產業技術技能人才需求,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和華為成功將企業原本面向社會在崗工程師的認證,轉化到高職人才培養方案中,形成了深職院—華為“課證共生共長”培養模式,并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特等獎,學校課程與企業認證互嵌共生、互動共長,使高質量技術技能人才能夠精準地服務于ICT產業鏈。
怎樣讓學生有工作、有前途???诼糜温殬I學校與40多家企業締結校企戰略合作關系,共建實習實訓基地,共同制定專業建設標準,共同探索現代學徒制。這所中職學校的學生以過硬的綜合素質連續19年參與博鰲亞洲論壇年會工作,向世界展示中國當代中職生風采。
從開設無人機試裝方向訂單班,到搭建平臺與行業企業抱團發展,再到制定“游戲規則”引領產業提檔升級,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完成了產教融合一個漂亮的“三級跳”。學校還在深化校企融合的基礎上,通過科教融合,以國防和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切實為企業、部隊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產教融合不僅是產業與職業教育、企業和職業院校的融合,在更大范圍和更深程度上,也逐漸成為一個城市發展的戰略布局。
上海出臺了產教融合型城市建設方案,確定1+N的目標方案,重點圍繞臨港自貿區產教融合核心試點區,推動應用本科、高職院校簽訂若干重大產教融合項目。目前,圍繞上海重點產業已成功建設上百個上海市產教融合型企業,成立數家產教融合聯盟機構,逐步完善產教融合企業認證制度。
在“蘇錫?!倍际腥β殬I教育高地建設中,無錫高新區把區校一體化融合發展納入本區“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推進職業教育與產業需求深度融合、教育規劃與產業規劃全面對接、專業設置與產業結構全面貫通、學校發展與企業成長全面融通、人才培育與區域發展全面連通。
此外,各地也在探索校企共建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職業院校和實訓基地,進一步推進行業企業深度參與職業教育辦學和人才培養。
截至2020年底,全國已有2340家企業納入地方產教融合型企業建設培育庫,72家企業申報國家產教融合型企業培育庫,21個城市申報國家產教融合型城市,確定150家示范性職業教育集團(聯盟)培育單位。
在適應性上下功夫,服務國計民生的水平顯著提升
2019年高職擴招116萬人,2020年高職擴招157萬人……他們中有退役軍人、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高素質農民,高職擴招為社會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同時也有效緩解了嚴峻的就業形勢。
近兩年,全國高職(??疲┠暾猩謩e達到483.6萬人、524.3萬人,連續超過普通本科,成為我國高等教育邁入普及化階段的關鍵推動力。我國職業院校70%以上的學生來自農村,千萬家庭通過職業教育實現了擁有第一代大學生的夢想,斬斷了貧困代際傳遞的根子。
“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痹诖蜈A脫貧攻堅戰中,職業教育發揮了“職教一個、就業一人、脫貧一家”的“兜底”作用,數以億計群眾通過技術技能培訓學得一技之長,擺脫貧困。
當下,隨著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不斷加快,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愈加緊迫,職業教育承擔起了更大的重任。
“十三五”期間,制造業重點領域相關高職??茖I點數增長21%,招生人數增長近50%,新增了儲能材料技術、虛擬現實應用技術、集成電路技術應用、人工智能技術服務等高職專業。
在養老、托幼、家政等現代生活服務業人才培養方面,“一老一小”相關專業布點近2100個,年招生達44萬人。
“雙高計劃”是引領職業教育新一輪重大改革的排頭兵、領頭雁。中央財政每年引導資金20余億元,帶動大量資源、資金向職業教育聚集。其中立項建設的253個高水平專業群面向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有力支撐了國家現代化經濟體系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贊比亞當地時間2019年8月2日上午9點,中國—贊比亞職業技術學院在贊比亞盧安夏市舉辦了開學典禮暨揭牌儀式。這是我國職業院校在海外獨立舉辦的第一所開展學歷教育的高等職業學院。
在服務國家擴大開放、“一帶一路”倡議和國際產能合作上,職業教育“走出去”邁出一大步。
在海外建立“魯班工坊”,“中文+職業技能”融合發展,在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設“中文+職業教育”特色項目,涉及高鐵、經貿、旅游、航空等領域,為各國中文學員提供豐富多彩的職業教育培訓和就業發展機會。
回顧歷史,中國經濟的每一次轉型起勢,都有職業教育的身影。展望未來,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職教必將續寫新的輝煌?。ū緢笥浾?歐媚)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