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從源頭防范遏制學生溺水事故發生,2020年,江西省新余市啟動“水花行動”,免費開展小學生游泳技能和防溺水知識培訓,取得良好成效。
一、精準施策化解民生“痛點”
綜合分析近年來發生的學生溺水事故,因學生不會游泳,缺乏落水應急處置安全常識和自救技能導致的事故占比突出,是防溺水工作的難點問題。新余市委、市政府主動出擊,實施“水花行動”,組織全市97所學校四年級348個班17655名學生開展免費游泳技能培訓,在游泳知識培訓中融入防溺水知識宣傳教育,增強學生安全意識和自救能力,并將游泳教育升華為生命教育,盡最大努力防止和減少學生溺水事故的發生。
二、“三結合”破解工作“難點”
新余市校園安全專業委員會積極發揮統籌協調作用,整合資源,采取“三個結合”的辦法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困。一是學校場館與社會場館相結合解決游泳場館不足問題。教育、體育、衛健等部門對全市游泳場館資源進行全面摸排和發動,發掘各縣(區)符合學生游泳培訓條件的社會游泳場館15個、學校場館2個,推動以社會場館為主要培訓場所實施“水花行動”,同時,全市計劃新建游泳場館4個,在農村偏遠地區搭建一批簡易游泳場,推動“水花行動”常態化。二是學校教師與泳協教練相結合解決專業教練缺乏問題。組織以市游泳協會教練為骨干、學校教練為補充的專業游泳教練員隊伍,持續開展游泳教練員(安全員)培訓,近2年來共培訓合格教練員224名,為“水花行動”的順利實施奠定了堅實基礎。三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解決培訓效果問題。將游泳技能、防溺水知識教育、應急救護知識宣傳貫穿培訓全過程,科學設置游泳課程,編制教學教程供全市統一培訓使用。同時,將游泳分別列入初中畢業生體育考試選考項目和全市中小學生運動會比賽項目,進一步提高學生參訓熱情和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三、“三保障”填補工作“漏點”
新余市教育、體育、衛生、財政、團委等部門各盡其責、齊抓共管,想方設補短板堵漏洞,確保游泳培訓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一是加強經費保障,財政部門按農村學校不低于500元/人、城區學校不低于400元/人的標準,籌集900余萬元專項經費用于“水花行動”;共青團、婦聯等部門加強貧困家庭學生關心關愛工作,向228名建檔立卡貧困學生捐助游泳裝備,確保所有學生都能接受免費游泳技能培訓。二是做好實訓保障,采用屬地管理,分批集訓的方式,培訓班以10天為一期,每期組織60名學生參訓,分3組固定游泳教練,每天訓練2小時。城區學生就近對接游泳場館,由家長接送到游泳場館參加培訓,城郊學生由學校統一安排車輛接送集中培訓,對確有困難的偏僻農村學生,采用簡易拼裝館的方式就地組織訓練,確保一人不漏。培訓結束后,教育、體育部門共同組織考核驗收,確保參訓學生基本掌握游泳技能。三是強化安全保障,衛健部門加強對游泳場館的水質檢測,確保游泳場館水質達標;教育部門按培訓批次安排帶隊領導、班主任老師共同參與游泳培訓;學校提前制定安全預案和培訓告知書,通過書面和微信形式及時提醒家長;共青團積極招募志愿者,參與“水花行動”志愿服務保障工作,多方協力,構建學生安全防護網。(江西省新余市教育局)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