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物聯網、機器學習等新技術對教育產生重要影響。2021年2月,經中央編辦批準,教育部將科學技術司更名為科學技術與信息化司,進一步加強了教育信息化的統籌管理職能。
聚焦教育新基建、“雙減”落地、國家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完善等教育信息化重要議題,今年以來,教育部一方面抓好頂層設計,統籌推進教育信息化發展,另一方面積極指導落實各項工作,推進“互聯網+教育”,支撐教育高質量發展。
從有到優:推進教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今年是北京外國語大學德語教師徐麗莉在學校智能教室上課的第二年。
第一次走進智能教室,當最新的智能電子白板和大大小小的屏幕映入眼簾時,徐麗莉激動地發了一條朋友圈,一下收到了140余條點贊、評論,不少教師留言“高大上的教室”。
數字校園的建設在許多高校已成為現實。繼《中小學數字校園建設規范(試行)》和《職業院校數字校園規范》出臺后,今年3月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數字校園建設規范(試行)》,為高等學校信息化建設與應用水平提升給出了指引。三份規范以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為核心,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數字校園建設規范體系。
近年來,教育部全力推進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支撐教育改革發展。高質量完成“學校聯網攻堅行動”,全國中小學(含教學點)互聯網接入率達100%,99.5%的中小學擁有多媒體教室,86.2%的學校實現了多媒體教學設備全覆蓋,各級各類學校已基本具備信息化教學環境。
隨著國家新基建戰略在“十四五”規劃中得到深化部署,如何推進教育新基建建設,夯實高質量教育體系的數字底座?
今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了《關于推進教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構建高質量教育支撐體系的指導意見》,提出聚焦信息網絡、平臺體系、數字資源、智慧校園、創新應用、可信安全等6個方面,力爭到2025年基本形成結構優化、集約高效、安全可靠的教育新型基礎設施體系,推進教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從數字校園到智慧校園,從側重“硬”基礎的傳統基建到強調“硬”基礎的教育新基建,華中師范大學人工智能教育學部教授吳砥認為:“新基建將對教育產生廣泛深遠影響?!?/p>
從點到面:擴大優質數字資源覆蓋面
靠著一根網線,寧夏西吉縣將臺堡鎮第一小學的學生和西坪小學、甘岔教學點的學生成了“同學”。
作為農村小規模學校,西坪小學和甘岔教學點都面臨著學生人數少,英語、音樂教師缺乏的難題。如今,通過“三個課堂”建設,3所學校實現了遠程同步授課,學生也享受到了更為優質的資源。
2018年以來,教育部協調指導寧夏“互聯網+教育”示范區建設,為緩解薄弱學校特別是農村小規模學校教師結構性短缺、開不齊開不足開不好國家規定課程的難題,寧夏大力推動專遞課堂、名師課堂、名校網絡課堂建設與普及。截至目前,全區實現中小學“三個課堂”應用全覆蓋,3年來累計開課近40萬節,惠及全區三分之一學生。
這只是這場擴充優質資源、提升供給質量行動的縮影。據統計,全國有近4.7萬所學校通過“三個課堂”,有效彌合了區域、城鄉、校際數字鴻溝,促進了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
拆掉大學的圍墻,讓優質資源在線流轉起來——
2019年、2020年連續召開中國慕課大會和世界慕課大會,發布中國慕課大會北京宣言和世界慕課大會北京宣言,發起成立世界慕課聯盟,推動在線教育發展。慕課數量和應用規模位居世界第一。
信息技術不僅改變著當下的教育,也在重塑著未來的教育——
北京師范大學未來教育高精尖創新中心與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合作搭建中學教師開放型在線輔導管理服務平臺,通過“互聯網+”,探索由學校供給的課后輔導服務新實踐,滿足學生個性化、多樣化在線學習需求……
目前,我國已初步形成國家、省、學校三級互補的優質資源共建共享體系。建成了203個國家級職業教育資源庫,在國家一流本科課程中首批認定1875門線上一流課程、868門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和728門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慕課數量和應用規模居世界第一。
從熱點到難點:加強服務和組織保障能力
“老師對每個學生掌握知識點的程度心中都有數,教得也輕松。學生成績有了明顯提高?!苯魇∧喜袨忱镂逍⌒iL劉成長介紹,依托“贛教云”平臺,師生們明顯感受到了“智慧作業”帶來的改變。
“雙減”后,如何滿足學生、家長對課堂教學和作業布置的提質增效高要求?像江西一樣,教育信息化正成為支撐“雙減”落地的重要力量。
圍繞“雙減”落地、教育APP治理等教育熱點、難點問題,教育信息化正成為重要的破題之道。
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國呈現出總體平穩、偶有散發的態勢。受疫情影響,部分地區中小學轉入線上教學,借助空中課堂等“互聯網+教育”平臺,有力保障了學?!巴Un不停學”。
以學校為單位建設的傳統信息化局面,呈現出“小而雜”的特點,容易帶來大量重復建設和數據孤島等現象。聚焦教育政務信息系統整合,教育部累計為300多個地方提供超3億次數據共享服務。此外,教育部建成學校、教師、學生三大教育基礎數據庫,基本實現了各系統教育基礎數據資源的整合共享。作為影響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關鍵因素,提升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教育部舉辦教育信息化領導力和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專題培訓,全面提升師生信息素養。
作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整體統籌,教育部正積極推動“互聯網+教育”加快發展,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以教育信息化支撐引領教育現代化。(本報記者 梁丹)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