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山’理念引領美麗鄉村建設,構成生態文明建設的主基調,已經成為全國人民對于生態文明的共識,也為國民經濟綠色發展指明了方向?!鄙虾=煌ù髮W黨委書記楊振斌委員認為,高校作為人才、學科、科研和文化高地,應當義不容辭地服務國家戰略,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十四五”時期的一項重大任務被提出。結合當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痛點、難點,楊振斌委員建議,高校應充分發掘專家智庫資源,發揮學科和人才優勢,推動建設一批環境治理、污染防治等領域的頂尖學科。廣大高??蒲泄ぷ髡咭訌妱撔卵芯?,組建高水平研究團隊,致力于開發生態文明建設領域重大成果,并積極推進科研成果的轉化,強有力地助推生態文明建設。應通過課程教學、社會實踐、價值引領等方式,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升責任情懷,積極引導青年學子關注和投身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培養生態環境領域的高層次復合型人才。
在楊振斌委員看來,踐行“兩山”理念還應高度重視生態扶貧,堅持扶貧開發與生態保護協同開展,充分利用貧困地區的特色資源,努力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高校應當創新方式方法,發揮自身的科技、智力和人才優勢,精準對接定點幫扶地區,積極實施生態幫扶,建設科技協同創新平臺,選派專業技術人才去地方掛職,為當地探尋綠色生態發展新路徑,增強產業發展活力,讓“綠水青山”變成拉動經濟產業發展的“金山銀山”。
上海交通大學在生態幫扶方面積累了不少成功的經驗,對口幫扶云南省大理州洱源縣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楊振斌委員介紹說,根據教育部定點脫貧攻堅總體方案的要求,上海交通大學自2012年起對口幫扶洱源縣。學校黨委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持續服務滇西地區產業、教育、生態和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不斷鞏固和夯實脫貧攻堅成果。
“多年來,一批又一批的交大人到洱源支援建設,以孔海南、王欣澤為代表的專家團隊十五年如一日,扎根在銀蒼玉洱畔,守護洱海水清月明?!睏钫癖笪瘑T說,團隊在永安江中游參與建設萬余畝濕地修復工程,先后在污水處理廠尾水深度處理、入湖河流水質改善、山地城市雨水綜合利用等多方面進行研究,形成專利技術數十項。通過上海交通大學云南(大理)研究院等機構帶動,學校接續跟蹤研究洱海水質與生態變化,并為當地培訓生態環保技術人才近3000人次,建成了一支高水平技術隊伍。同時會聚各方人才全力建成以洱海保護為核心的國家級高原湖泊野外觀測臺站,積極面向全國推廣高原湖泊水環境治理和保護技術經驗。
洱海治理的成果具有標志性意義。楊振斌委員強調,洱源治理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高校要積極打造服務生態文明建設國家戰略的樣板,以生態文明建設理念為指導,圍繞國家重大戰略實施,立足自身現有優勢,聚焦難點重點問題,全面推進服務區域生態文明建設工程,深化區域生態治理戰略合作,發出高校聲音,提出高校方案,為建設美麗中國不斷注入活力。(本報記者 曹繼軍 任鵬)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