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國兩會期間,澎湃新聞記者從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新聞中心獲悉,民革中央提交了題為《提升中小學課后服務水平 減輕家庭教育負擔》的大會發言,建議在堅持自愿參與的基礎上完善激勵機制,吸引更多優秀教師參與課后服務,提高教師課后服務專項補貼,補貼發放標準應充分體現按勞取酬。支持學校與少年宮、科技館、青少年實踐基地、社區活動中心等校外活動機構的聯系合作,充分發揮社會教育資源的價值功用。
民革中央認為,開展中小學生課后服務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幫助家長解決按時接送學生困難的重要舉措,是進一步增強教育服務能力、使人民群眾具有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的民生工程。
自2017年教育部發布《關于做好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來,全國很多地區從“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高度出發,聚焦群眾實際教育需求,堅持“自愿、因需、公益”原則,開展了各種形式的課后服務,在減輕學生課后學業負擔和家長經濟壓力等方面呈現出明顯效果。
但民革中央通過調研發現,在中小學課后服務開展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
一是教師工作壓力增加。課后服務延長了教師工作時間,增加了他們的工作量,擠占了備課、教研、學習時間,影響晚自習輔導答疑教師的休息。
二是校外資源引入不暢。多數學校受場地、設施、師資等軟硬件條件制約,無法完全滿足家長對課后服務多元化的需求,但校外資源又受限于資質界定、準入程序等,難以參與校園課后服務。
三是學校安全管理難度加大。課后服務延長了學生在校時間,也給校方增加了管理壓力,抑制了學校提供課后服務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四是財政支持力度不一。受自身財政收入影響,不同地區在經費保障上有一定差距,在部分地區課后服務補貼甚至成為教師收入新的拖欠點。
為此,民革中央建議,一是完善教師權益保障,在堅持自愿參與的基礎上完善激勵機制,吸引更多優秀教師參與課后服務。提高教師課后服務專項補貼,補貼發放標準應充分體現按勞取酬。對教師在課后服務中的綜合表現進行科學的評定,并納入教師的年度考核、職稱申報、先進評選等有關事項中。加強對參與課后服務教師的關心關愛,每周安排一定天數用于學習、備課、教研等,保障教師專業發展需求和身心健康??梢圆扇±蠋熍c家長共同參與的形式,發動家長義務參與晚自習的監督和管理。
二是鼓勵校外資源參與,制定出臺文件細則,為社會資源參與校園課后服務提供支持和保障。支持學校與少年宮、科技館、青少年實踐基地、社區活動中心等校外活動機構的聯系合作,充分發揮社會教育資源的價值功用,構建資源固定、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課后服務供給體系。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引入社會上的體育、藝術、科技、非遺傳承者等人才,到學校組織開展課后活動。完善志愿服務認定機制,將師范生和藝術類院校的學生參與課后服務納入志愿服務范疇。
三是強化安全管理制度,建議教育行政部門進一步強化責任意識,指導中小學完善課后服務安全管理制度。不斷提高課后服務組織實施的精細化程度,嚴把參與課后服務人員的準入關,明確課后服務人員責任。強化活動場所消防、食品衛生、安全保衛等方面的檢查和登記制度。全面推廣落實中小學校的校方責任保險,不斷擴大參保面和參保內容。強化學生安全意識教育,加強安全信息技術支持。出臺政策鼓勵食堂不達標學校啟動新改擴建項目,對因軟硬件因素制約無法提供食堂餐飲服務的學校,由經教育部門、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共同審批的餐飲企業提供配餐服務,確保學生營養豐富和用餐安全。
四是加強財政支持保障,堅持公益性、非營利性原則,提高財政撥款標準,加大財政經費投入,同時根據工作實際探索多渠道的經費籌措方式,不斷完善經費保障機制。支持財政負擔有困難的地區積極探索以政府支持為主、家庭分擔為輔的具體方案,并加強收費管理監督等工作。同時,對部分家庭經濟困難且須接受課后服務的學生適當減免服務費用。(澎湃新聞記者 張靜)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