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0月15日消息(記者張佳琪)今日(15日),教育部舉行了第二場“教育奮進看落實”系列新聞通氣會。記者在會上了解到,四川大學目前已將定點幫扶國家級深度貧困縣甘洛縣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圍繞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聚焦問題短板,創新幫扶舉措,建立長效機制,探索出高校精準扶貧“川大模式”。
據統計,近三年來,四川大學總計支持貧困縣經費4088萬元,精準幫扶的格布村已實現“村退出、戶脫貧”,150戶719人全部脫貧。借此經驗,2014-2018年,定點幫扶的甘洛縣全縣累計退出貧困村172個、減貧13491戶63047人,貧困發生率從31.88%降至3.72%,擬在2019年底摘帽。
四川大學副校長侯太平表示,探索出高校精準扶貧“川大模式”首先在于強化責任落實,形成幫扶工作“確權定責、清單明責、制度履責、嚴肅問責”四責一體的定點扶貧工作新格局。同時建立了以學校書記、校長為雙組長,多名副校級領導為副組長,下設定點扶貧工作辦公室的組織構架,明確單位主要負責人為第一責任人,同時形成責任清單,并建立了考核督查機制等。據了解,近三年,四川大學校級領導赴甘洛調研和督導達17人次,處級干部132人次,專家教師及普通干部462人次。
在智力幫扶方面,四川大學組織了專家幫助甘洛縣編制了4·20蘆山地震災后恢復重建項目總體規劃、“十三五”規劃、格布村精準扶貧產業規劃(2018-2020)等縣、鎮、村級專業規劃139個,幫扶項目分析報告8份。并幫助甘洛縣成功申報成為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
“扶貧必扶智”。侯太平提到,在教育幫扶方面,四川大學幫助甘洛縣建立了多內容、多層次、多時段、多方式地方人才培養培訓體系,實現對縣鎮村各類人才培訓全覆蓋。據統計,近三年為甘洛培訓黨政干部、中小學教師、醫務人員、農技人員等3200余人,減免培訓費用597余萬元。另外,學校還選派了研究生組成支教團自1993年起連續21年在涼山州扶貧支教工作,其中,自2013年起已連續在甘洛縣扶貧支教7年,推動了地方基礎教育水平的提升。
在人才幫扶領域,四川大學則打造了“1+N”干部人才精準幫扶體系。侯太平介紹,結合學校人才、學科等優勢和甘洛縣重點領域人才需求,學校選派了農業、經濟、城市規劃、計算機等學科領域的專家學者、優秀干部,形成覆蓋縣、鄉鎮、村三級的梯隊式干部扶貧工作格局。目前,已累計向甘洛派駐幫扶干部15人,平均年齡35歲,具有碩博士學歷人員占80%。
“發揮川大華西醫療資源優勢,目前已承擔了21家老少邊地區縣級醫院醫療衛生對口支援任務?!焙钐奖硎?,近三年,已為甘洛縣累積培訓醫療醫護人員3320多人次,捐贈醫療器械300多萬元。特別是學校華西第二醫院兒童先心病篩查治療團隊“搭建醫療扶貧彩虹橋救助兒童先心病患者項目”,入選教育部第四屆直屬高校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十大典型項目。14年來,該團隊堅持對包括甘洛縣在內的西部貧困地區兒童義務篩查,已累計篩查兒童2.5萬余名,募集救助資金3000余萬元,實現“兒童先心病精準扶貧”全新模式。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