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10月15日電(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張茜)教育部今天召開新聞通氣會,介紹教育脫貧攻堅特別是高校扶貧工作有關情況。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副巡視員晁桂明表示,截至目前,直屬高校幫扶的44個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中,有20個縣實現脫貧摘帽。
晁桂明表示,教育部指導直屬高校簽署并履行年度定點扶貧責任書任務。從2018年責任書完成情況看,最早承擔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定點扶貧任務的44所直屬高校共投入幫扶資金1.38億元,引進幫扶資金13.18億元,培訓基層干部2.34萬人,培訓技術人員3.73萬人,購買農產品1.23億元,幫助銷售農產品3.27億元,均超額完成任務。從2019年責任書簽訂情況看,各高校均達到底線目標。截至目前,44個定點扶貧縣中有20個縣實現脫貧摘帽。
晁桂明介紹,2012年以來,按照中央統一部署,44所綜合類和理工科為主的直屬高校承擔了44個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定點扶貧任務;按照教育部定點聯系滇西邊境片區的工作部署,22所直屬高校承擔了滇西專項扶貧任務。今年,教育部會同國務院扶貧辦印發《關于進一步充實教育部直屬高校定點扶貧工作力量的通知》,新增19所高校采取“1+1”模式,由1所已承擔定點扶貧任務的直屬高校與1所尚未承擔扶貧任務的直屬高校共同定點扶貧一個貧困縣,并增加江南大學助力其他中央單位完成定點扶貧任務。目前,75所教育部直屬高校已全部投入扶貧工作。省屬高校也在各省區市黨委、政府統籌領導下,積極參與扶貧工作。
晁桂明說,2018年,各直屬高校領導赴定點扶貧縣調研3394人次(其中,學校主要領導66人次),開展督促指導131次,選派掛職干部139人、村第一書記55人。各高校發揮人才優勢、科技優勢、資源優勢,與貧困地區扶貧短板結合起來,把先進的理念、人才、技術、經驗等要素傳播到貧困地區,推進扶貧與扶智、扶志相結合,讓脫貧具有可持續的內生動力。
晁桂明強調,下一步,教育部將全力以赴幫助定點扶貧縣完成脫貧攻堅任務,探索推進高校扶貧組團模式。隨著脫貧攻堅的深入推進、任務的不斷提高和形勢的發展變化,扶貧工作也要有新的組織形式、方法措施和目標要求。晁桂明說,“接下來,我們要探索開展地域群、組團式、聯盟化的高校合力攻堅”,認真做好高校扶貧“高質量、全方位、立體化”后半程工作,加強高校間扶貧工作的合作和交流,結合貧困地區需求,集聚部分高校學科專業優勢或匹配互補優勢,做大做強做優貧困地區產業,健全和鞏固優化產業鏈條,打造高校扶貧新品牌。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