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學前教育入園難、入園貴、監管弱等一系列問題引發社會普遍反響。針對這些問題,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對新時代的學前教育改革發展進行頂層設計和全面部署。日前,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對《意見》有關政策進行了解讀。
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3年提升10個百分點
《意見》提出到2020年,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5%、普惠性幼兒園入園率達到80%,基本建成廣覆蓋、?;?、有質量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指出,2017年我國學前教育的普及水平為79.6%,而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只有70.6%(其中公辦園占的比例是44.1%,普惠性民辦園的比例是26.5%),距離80%的目標還有將近10個百分點。
“為了讓絕大多數的幼兒能夠享受普惠性學前教育服務,我們提出了一個‘雙線提高’的思路?!眳斡駝偨榻B說,一方面要提高公辦園的比例,《意見》提出到2020年全國公辦園原則上要達到50%;另外一方面要提高普惠性民辦園的比例,到2020年全國普惠性民辦園約占30%?!盃I利性的民辦園有20%的空間,滿足一些特殊家庭選擇性的需要,可以上高收費的民辦園?!?/p>
呂玉剛介紹說,對于如何來擴大學前教育資源,《意見》強調了四方面措施,一是國家繼續實施學前教育行動計劃,重點支持農村地區、脫貧攻堅地區、新增人口集中地區新建改擴建一批普惠性的幼兒園。二是積極挖潛擴大增量。千方百計、多種渠道擴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包括充分利用鄉村公共服務設施、農村中小學閑置校舍等資源舉辦公辦園,鼓勵支持街道、村集體和有實力的國有企事業單位單位舉辦公辦園等。三是規范小區配套園建設使用,并開展專項治理,將小區配套園建成公辦園或者委托辦成普惠性的民辦園,是擴大普惠性資源供給的重要渠道。四是鼓勵社會力量辦園,加大力度積極扶持民辦園提供普惠性服務,要求各?。▍^、市)進一步完善普惠性民辦園認定標準、補助標準及扶持政策。
健全經費投入長效機制
對健全經費投入長效機制提出要求?!兑庖姟诽岢鲋饕腥齻€方面的舉措。一是優化財政投入結構,逐步提高學前教育財政投入和支出水平。中央財政繼續安排支持學前教育發展的專項資金,重點向中西部地區和貧困地區傾斜。
二是完善成本分擔機制,到2020年各省區市要出臺并落實公辦園生均撥款標準或者是生均公用經費標準。呂玉剛指出,現在大多數省份也已經制定了相應的一些文件,還有一些省份沒有出臺,所以要加快出臺。標準偏低的省份也應該適當提高一些標準。要制定企事業單位、部隊、街道、村集體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財政補助政策。根據辦園成本、經濟發展水平和群眾的接受能力,合理確定公辦園收費標準并建立定期動態調整機制。
三是完善學前教育資助政策。對家庭經濟困難的幼兒,一些孤兒、殘疾兒童,接受普惠性學前教育,要適當給予資助。
規范民辦園發展
《意見》在堅持鼓勵支持社會力量辦園的同時,提出要強化民辦園的規范發展,對此提出三方面舉措。一是要穩妥實施分類管理,明確分類管理政策,確保分類登記平穩實施、有序推進。二是針對部分民辦園過度逐利行為要進行堅決遏制。明確規定了“社會資本不得通過兼并收購、受托經營、加盟連鎖、利用可變利益資本、協議控制等方式來控制國有資產或者集體資產舉辦的幼兒園和非營利性的幼兒園”,同時規定“民辦園一律不準單獨或者作為一部分資產打包上市,上市公司不得通過股票市場融資投資營利性幼兒園,不得通過發行股份或者支付現金等方式購買營利性幼兒園資產”等規定。三是將無證園要全部納入監管范圍,穩妥做好排查、分類、扶持和治理工作。
呂玉剛指出,《意見》從維護社會公平、學前教育公益性的高度,對社會資本在學前教育領域過度逐利的行為做出了限制性規定和規范性要求,對有效遏制當前一些資本吞噬普惠性資源、盲目擴張和過度逐利的亂象,對回歸學前教育公益普惠屬性,促進民辦學前教育規范發展,鼓勵和引導有情懷的人士腳踏實地辦教育,用有溫度的資金舉辦有良知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據介紹,教育部和金融監管部門將聯合出臺完善有關的制度措施,開展針對社會資本在學前教育領域過度逐利行為的專項治理。(本報記者 惠夢 張雨馨 )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