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教育部舉行新聞發布會對《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作了解讀,并表示將會同有關部門組織開展小區配套園治理、無證園治理、過度逐利行為治理以及幼兒園“小學化”治理等專項治理工作,解決“入園難”“入園貴”等困擾老百姓的煩心事——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對“入園難”“入園貴”等困擾老百姓的煩心事開出“藥方”,明確了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原則、目標和具體舉措。11月28日,教育部舉行新聞發布會,對《若干意見》作了解讀,并表示將會同有關部門組織開展小區配套園治理、無證園治理、過度逐利行為治理以及幼兒園“小學化”治理等專項治理工作。
提高公辦園普惠園比例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以縣為單位連續實施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取得了顯著成績。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共有25.5萬所幼兒園,在園幼兒達4600萬人,學前三年毛入園率為79.6%,比2012年提高15.1個百分點。但從總體上看,“入園難”“入園貴”仍是困擾老百姓的煩心事之一。
“入園難主要表現在入公辦園難。一方面經過長期建設和發展公辦園的質量更有保障,另一方面公辦園收費較低,所以大家都搶著上公辦園,出現了入園難問題。入園貴則主要反映在入民辦園貴,因為民辦園的收費更高?!苯逃炕A教育司司長呂玉剛說,因此《若干意見》提出要提高普惠性、公益性,2020年全國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原則上提高到50%,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0%。
據了解,2017年我國公辦園占全部幼兒園的比例為44.1%,普惠性民辦園所占比例為26.5%,普惠性幼兒園的覆蓋率僅為70.6%,離80%的目標還有將近10個百分點。
“為了讓絕大多數幼兒能夠享受普惠性學前教育服務,我們提出了一個雙線提高的思路,既要提高公辦園的比例,也要提高普惠性民辦園的比例,兩條腿走路?!眳斡駝偙硎?,尤其是要進一步提高公辦園的比例,發揮公辦園?;?、兜底線、引領方向、平衡價格的作用。
同時,《若干意見》明確要求2019年6月底前各省區市要制定小區配套幼兒園的建設管理辦法,強調要健全發展改革、自然資源、住房城鄉建設、教育等部門的聯動管理機制,特別是教育部門要發揮應有的作用。
“經過考察調研,我們發現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有非常大的潛力可挖。當前,有一大批小區沒有建立配套幼兒園,或建了沒有移交。同時,部分小區配套幼兒園沒有辦成公辦園或者普惠性民辦園。如果通過治理能夠把這部分小區的配套幼兒園問題解決,80%這一目標是能夠實現的?!眳斡駝偙硎?,下一步教育部將與相關部門聯合開展小區配套幼兒園專項治理,對小區存在的配套幼兒園緩建、縮建、停建、不建和建了不交等問題實行整治?!霸谡牡轿恢?,小區不得辦理竣工驗收。今后小區能不能竣工驗收,必須要經過教育部門簽字認可,小區配套幼兒園移交到位的樓盤才能對外銷售?!?/p>
鼓勵建設普惠性民辦園
《若干意見》提出遏制民辦園的過度逐利行為,并規定民辦園一律不準單獨或作為一部分資產打包上市。對此,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姜瑾強調,堅持學前教育公益普惠方向是未來學前教育發展的基本準則?!皬膶W前教育公益性的根本屬性來看,辦幼兒園不是辦企業。如果幼兒園在資本逐利性與學前教育公益性發生沖突時,我們首先應該堅守的是兒童利益最大化原則,應該把兒童的生命和健康,把學前教育的公益性放在首位?!?/p>
同時,姜瑾也明確表示,相關政策并不是為了限制民辦教育發展,而是對民辦幼兒園提出明確的規范和要求,劃出紅線,明晰底線,更好地引導社會資金理性投資,依法依規辦園。
“另一方面,除了對過度逐利行為的規定,實際上《若干意見》也對鼓勵社會力量辦園提出了明確要求,特別提出各級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引導更多民辦園提供普惠性服務,并制定了時間表和路線圖,要求在2019年6月底前各省份要完善普惠性民辦園的認定補助標準和扶持政策,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綜合獎補以及免除租金等方式扶持普惠性民辦園?!苯忉屨f,“未來,政府扶持力度應與普惠民辦園提供的普惠學位數量、辦園質量相掛鉤。也就是說,普惠性民辦園提供的普惠性學位越多、質量越好,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政府財政支持?!?/p>
家園合作共同治理亂象
當前,學前教育小學化傾向也讓家長們焦慮不已。有不少家長反映,雖然要求學前教育減負,但幼兒園不教的知識,上小學后老師卻教得非???,沒有做到真正的零起點教學,家長只能送孩子到課外培訓機構上幼小銜接班。例如,以學而思出名的好未來旗下還有一個摩比思維,主要針對學前教育,大班孩子的數學教學綱要中甚至提出要學會100以內的加減法,理解和差倍分概念,有些知識點已經涉及小學奧數內容。
對此,姜瑾認為,學前教育小學化問題的根源主要是應試教育壓力下延,帶來家長心理上的恐慌,“很多家長擔心別人的孩子都搶跑,我不搶跑,我的孩子跟不上怎么辦?同時,一些校外培訓機構以各種名義開辦拔苗助長課程和培訓班,實際上是對學前教育小學化推波助瀾?!彼硎?,解決學前教育小學化問題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學校、家庭還有社會方方面面共同努力。
在幼兒園方面,必須按照《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要求,通過游戲過程促進孩子身心全面發展,逐步養成孩子良好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
在小學方面,應該給孩子入學留出一定過渡期,在教學進度、教育內容、教育方法上要更好地順應學齡前孩子的特點,幫助孩子降低學習坡度和難度,實現幼兒園到小學的良好過渡。
在家長方面,要通過多種方式、多種途徑轉變觀念。幼兒園要加強家園合作,與家長溝通交流,消除家長的顧慮,宣傳小學化的危害。
針對日益嚴峻的幼小銜接班亂象,教育部也將重拳出擊。據姜瑾介紹,教育部將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糾正現在非零起點教學的做法和傾向。同時,對校外培訓機構以各種名義開辦的拔苗助長輔導班實行全面監管?!爸挥邪研W非零起點教學問題解決了,把社會機構違規開辦拔苗助長輔導班問題解決了,才能夠從根本上鏟除幼兒園小學化滋生的土壤,讓家長真正安心、放心,不再被迫加入搶跑隊伍?!苯f。(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佘穎)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