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銅仁市教育局
我市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以下稱營養餐)學校1577所、受益學生38.76萬人,實施率100%。全市實現了“校校有食堂,人人吃午餐”的目標。
在省教育廳的正確領導下,我市積極探索農村義務教育營養改善計劃管理新經驗、新模式,形成了自己的管理特色。
一、實行“三統一”,嚴把三道關口
即:統一食堂標準化建設。全市投入資金2.9億余元建設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食堂301所,統一了建設標準和管理要求,確保食堂規范運行,把住了食品加工安全關。統一原材料采購。為了確保食堂物資采購質量和降低采購成本,我市出臺了《關于進一步規范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管理工作的通知》,由縣級政府統一招標營養餐食材配送企業,向學校配送的米、油、肉、蔬菜等所有食材價格低于市場價的10%—15%。向學校配送一級米和一級油,蔬菜是健康綠色產品,并按配送批次提供檢驗合格報告。在交通便利的學校實現了一天一次配送,偏遠學校一周三次配送,把住了物資采購安全關。統一制訂供餐食譜。全市嚴格執行《學生營養午餐營養供給量》,由區縣教育主管部門按照“一葷兩素一湯、米飯管飽”的標準,每學期制定22套以上帶量食譜,學校按照制定的帶量食譜進行食材采購和供餐,提高了就餐質量,解決了學生從“吃得飽”向“吃得好”和“吃得營養、健康”轉變,切實提高了農村學生的營養健康水平,把住了學生營養關。
二、乘“云”而上,實現了信息化管理
我市每年支付200余萬元,引入“學生營養餐智慧云綜合服務管理平臺”,對學校食堂進行信息化監管。在市級建立視頻監管中心、區(縣)建立視頻指揮中心、學校使用APP移動終端管理食堂,每天上傳食堂管理視頻和圖片。學校食材采購、進出庫在APP移動終端上完成,并對出庫食材的營養質進行分析和提醒,對保存期只有1天的食材進行預警。市、縣、校管理人員實時可通過手機APP對學校食堂進行網上巡察,提高了學校食堂管理實效性和精準度。
三、實施校農結合,促進產業發展
我市認真貫徹落實《省教育廳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校農結合”助推脫貧攻堅的意見》,建立以實施營養改善計劃學校對農產品穩定持續需求為導向,以食材配送公司訂單采購為載體,與區域內農業生產相結合的學校食材定點采購模式。教育部門在摸清貧困村底數基礎上,實現精準施策,優先采購深度貧困地區、貧困村農產品。全市與貧困地區生產基地簽約253個,其中種植基地168個,養殖基地85個。今年春季開學以來,已從貧困地區采購農產品1.8萬噸,資金1.24億元,占食堂采購總量的55.4%。共帶動7420戶農戶參加生產活動,年預計實現人均增收4200元左右,充分調動了貧困戶生產的積極性,支持農業產業發展與結構調整,有效地帶動了貧困地區的脫貧攻堅工作。
四、實施“4+1”模式,改善學生的營養結構
在全面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校營養餐的同時,市政府出臺了《銅仁市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提質升級實施意見的通知》,規定從2016年起,學生營養餐在國家4元膳食補助的基礎上,每生每天由市縣財政另行補助1元。目前,我市除了向學生提供“一葷兩素一湯,飯管飽”的營養餐外,還每天輪換向學生提供水果、糕點、牛奶等,使學生營養更全面,更合理,改善了學生的營養結構,促進了學生身體健康。實施營養餐后對同一所學校初二學生不同年份的監控數據顯示,學生身體變化明顯,2012年身高均值152.99厘米,2017年身高均值154.89厘米,增長了1.9厘米。
我市實施營養改善計劃以來,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積極探索,創新管理,實現了“規范運行,安全營養”的管理目標,真正讓營養餐成為農村學生健康快樂成長的安全餐、營養餐、幸福餐。?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