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余闖)“對營養改善計劃實施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進行認真研究分析,適時出臺相關政策措施,指導各地進一步規范管理,提供供餐質量和效益?!?月27日,在貴陽舉行的教育部“教育奮進之筆1+1”系列發布活動第七場新聞發布會上,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教育部教育督導局局長何秀超說。
何秀超表示,要進一步完善政策,指導各地規范管理措施,提高供餐質量和效益,鼓勵和支持地方結合實際擴大試點,讓更多的貧困地區孩子受益。要進一步改善供餐條件,將通過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寄宿制學校項目推進,包括中央對食堂的專項補貼等來改善供餐條件,滿足學生營養健康需求。要進一步加強監管力度,特別是要加強食品安全和資金安全兩個方面的監管。
在回答現場記者提出的“營養不良和營養過剩兩個問題并存”問題時,何秀超說,受供餐模式的影響,一些學校沒有食堂,主要是企業送餐或者個人托餐,供餐質量受到一定程度影響。食堂工作人員在營養膳食方面的科學知識、配餐能力還不夠,多數地區還做不到配備專門營養師。
何秀超表示,要提高認識,加大食堂供餐比例和食堂工作人員培訓力度,加強營養知識和營養膳食指導力度,引導孩子們了解營養健康知識,培養科學營養觀念和飲食習慣,“讓孩子們吃飽,還要吃得好、吃得有營養”。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