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 吳巖
感謝各位新聞媒體的朋友報道本次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這次會議是改革開放40年來召開的第一次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教育部直屬75所高校、部省合建14所高校,地方60所高校的大校長或大書記,31個省市區教育廳(教委)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的主要負責同志和分管負責人,中央11個部委和單位教育司局有關負責人,教育部20個司局和直屬單位負責人參加會議。教育部副部長林蕙青同志主持會議,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同志作了“堅持以本為本,推進四個回歸,建設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的講話。這是一次高等教育的盛會,吹響了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的集結號,做出了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總動員,開啟了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的新征程。這是一次全面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大會,是一次全面部署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大會,是一次全面堅持以本為本、推進四個回歸、建設一流本科教育的大會,是一次全面高揚人才培養主旋律的大會,在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歷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必將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下面,我就貫徹落實會議和寶生同志講話精神,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擬推出的重要思路和舉措向大家做個介紹。概括起來有“三個一”:一是一個重要講話,也就是寶生同志在會議上的重要講話,這是我們加強本科教育的基本遵循;二是一個重要意見,就是這次上會征求意見的“新時代高等教育40條”,這是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的頂層設計;三是一組重要計劃,也就是“六卓越一拔尖2.0”,這是卓越拔尖人才培養的施工方案。
寶生同志強調,本科教育是具有戰略地位的教育、是綱舉目張的教育。要在全戰線樹立這樣的理念:不抓本科教育的高校是不合格的高校、不重視本科教育的校長是不合格的校長、不參與本科教學的教授是不合格的教授。一定要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養體系的核心地位、一定要把本科教育放在教育教學的基礎地位、一定要把本科教育放在新時代教育發展的前沿地位。他著重闡述了“回歸常識、回歸本分、回歸初心、回歸夢想”的核心內涵。這“四個回歸”是寶生同志2016年10月在武漢高等學校工作座談會上首次提出的?!八膫€回歸”提出以來,各地各高校認真貫徹落實,高校辦學更加聚焦人才培養,立德樹人取得顯著成效。
6月13日,教育部黨組原則審議通過了《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以及7個相關文件。根據部黨組的要求,這幾個文件在會上進一步征求了意見建議,將會盡快下發。
下一步,教育部將圍繞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推出系列舉措,概括起來就是“8個一”:
第一,落實一個根本任務。習近平總書記5月2日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強調,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倳浽谝黄v話中,先后10次強調了這個根本任務。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準確把握高等教育基本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以“回歸常識、回歸本分、回歸初心、回歸夢想”為基本遵循,激勵學生刻苦讀書學習,引導教師潛心教書育人,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第二,堅持一個根本標準??倳洀娬{,要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他指出,各門課程都有育人功能,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高校教師的80%是專業教師,課程的80%是專業課程,學生學習時間的80%用于專業學習,要強化“課程思政”“專業思政”,建立課程、專業、學科“三位一體”思政教學體系,把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入每門課程。我們將建設一批育人效果顯著的精品專業課程,打造一批課程思政示范課堂,選樹一批課程思政優秀教師,推動形成專業課教學與思政課教學緊密結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
第三,突出一個基礎地位。本科教育在人才培養體系中占據基礎地位,高等學校要堅持以本為本。這主要源于本科教育的兩個極端重要作用。第一,眼睛向外看。全國高等本科院校在校生、畢業生中,本科生與研究生比例是8:1,大學為社會提供的畢業生中87%是本科生,2017年本科畢業生接近400萬人,本科生培養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著高等教育整體質量。因此我們說,本科不牢,地動山搖!第二,眼睛向上看。沒有優秀的本科生培養質量,研究生教育就沒有高質量的毛坯和種子,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就無法保證培養出優秀的高層次人才,本科生培養質量直接影響到我國高層次人才培養質量的高低。因此我們說,人才培養為本,本科教育是根!
總體上看,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堅持以人才培養為中心,本科教育取得可喜成績,專業建設成效顯著,課程改革亮點頻出,教學改革深入推進,高等教育質量保障制度更加完善,可以說,教學標準立起來了、制度建起來了、改革動起來了、特色亮起來了。但是,也有人說,現在中小學生要“減負”,大學生要“增負”,我們要針對部分學生學習動力不足、潛能挖掘不夠的問題,進一步深化教學管理改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發展潛能。要進一步完善學分制,探索實行榮譽學位,推進輔修專業制度改革。加強學習過程管理,嚴格過程考核,改革考試形式,引導學生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在學本領、長才干上。同時,我們還要鼓勵符合條件的學生參加職業資格考試,增強創業就業能力。
第四,強化一個基本抓手。專業是人才培養的基本單元和基礎平臺,是建設一流本科、培養一流人才的“四梁八柱”。各高校要把建設一流專業作為加快推進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內涵式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根本抓手,切實使一流專業建設立起來、響起來、熱起來。要建立健全專業動態調整機制,對標國家發展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主動布局集成電路、人工智能、養老護理、兒科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和民生急需相關學科專業,做好存量升級、增量優化、余量消減,切實優化學科專業結構。下一步,教育部將以建設面向未來、適應需求、引領發展、理念先進、保障有力的一流專業為目標,實施一流專業建設“雙萬計劃”,即建設1萬個國家級一流專業點和1萬個省級一流專業點?!半p一流”建設高校要率先建成一流專業,應用型本科高校要結合辦學特色努力建設一流專業。
第五,打造一支育人隊伍。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倳洀娬{,人才培養,關鍵在教師,教師隊伍素質直接決定著大學辦學能力和水平。要堅持把師德師風作為教師素質評價的第一標準,健全師德考核制度,推動師德建設常態化長效化,引導廣大教師教書育人和自我修養相結合,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要加強高校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建設,全面開展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培訓。大力推動院士、“千人”“萬人”計劃專家、“長江學者”、杰青等高層次人才走上本科教學一線,完善教授給本科生上課制度,實現教授全員給本科生上課。加大對教學業績突出教師的獎勵力度,對主要從事教學工作人員,要提高基礎性績效工資額度。同時,要加強教育教學業績考核,在教師專業技術職務晉升中施行本科教學工作考評一票否決制。
第六,完善一套協同機制。學生的實踐教育一直是我們的突出短板,解決這一問題,關鍵靠協同。要堅持國際國內相結合、產學研相結合、校內校外相結合,推進高校與實務部門、科研院所、行業企業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建立完善培養目標協同、教師隊伍協同、資源共享協同、管理機制協同的全流程協同育人機制。加強理論教學與實踐相結合,加強實踐平臺建設。實施“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深化重點領域改革。
第七,下好一步“先手棋”。教育改變人生,網絡改變教育。持續推進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是搶抓新一輪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的“先手棋”,是實現高等教育發展由“跟跑”“并跑”到“領跑”的“加速器”。加快建設多元協同、形式多樣、應用廣泛、服務及時的高等教育云平臺,打造適應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管理、自主服務需求的智慧課堂、智慧實驗室、智慧校園,大力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現代技術在教學和管理中的應用。規劃建設3000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建設1000項左右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推動實施一流課程建設“雙萬計劃”,即建設1萬門國家級和1萬門省級一流線上線下精品課程,建立慕課學分認定制度,推動優質資源開放共享。將優質教學資源引入中西部地區,提升高校教學水平,促進教育公平。
第八,培育一流質量文化。文化是國家和民族的靈魂。質量文化是推動大學不斷前行、不斷超越的最深沉、最持久的內生動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建設高等教育強國,必須建立大學質量文化,將質量要求內化為全校師生的共同價值追求和自覺行為。要把人才培養水平和質量作為一流大學建設的首要指標,落實本科專業教學質量國家標準,規范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和合格評估,開展保合格、上水平、追卓越的三級專業認證等舉措。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