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副校長 尤政
當前,人工智能是引領未來的戰略性技術,也是當前發展最迅速的技術領域之一,人工智能的發展將對社會經濟發展和人們的生活產生巨大的乃至顛覆性的影響。高校處于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創新第一動力的結合點,在人工智能強國戰略的實施過程中,應該充分發揮在人才培養和科學技術研究方面的優勢。
清華大學是最早系統開展了人工智能技術研究的單位之一。1978年計算機系就成立了“人工智能與智能控制”教研組,并招收第一批人工智能碩士生。清華大學擁有包括1990年成立的 “智能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和“智能微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在內的多個人工智能研究基地,和多個人工智能研究團隊,在服務人工智能強國戰略上責無旁貸。
清華大學努力將軍民融合國家戰略、創新強國戰略以及人工智能強國戰略緊密結合在一起,在教育部支持下,加快了軍民融合智能化的研究,努力實現科技創新超越,服務于人工智能強國戰略。清華大學堅持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并重的理念,堅持以創新的基礎研究為推動,以國防需求為牽引,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研發與人工智能人才培養。
基礎研究主要指人工智能基礎理論和方法研究,聚焦于人工智能學科核心基礎問題的研究,是我們能與國際頂尖大學人工智能研究比肩的關鍵。清華大學從兩個角度切入人工智能核心基礎研究。第一個角度是從腦科學為主切入,研究重點在于腦科學研究以及受腦啟發的人工智能模型前瞻性探索。這方面布局不是側重于支撐現實性人工智能主流應用,而是著眼未來應的主動布局。這類研究帶有強烈的交叉學科性質。為此,清華去年成立了實體實驗室“清華腦與智能實驗室”,推動人工智能和腦科學的交叉研究。第二個角度是從計算切入,著重于針對目前人工智能基本理論框架面臨的困難問題進行深入研究。人工智能的終極競爭力取決于上述基礎研究方面的創新能力。根據美國CSRankings (Computer Science Rankings)的官方數據,過去十年清華大學在人工智能領域高水平論文的發表量已位居全球第二,表明清華在人工智能基礎理論和方法研究上已經走入了世界先進行列。
應用技術研究主要指著眼于國家重大需求,尤其是國防需求,研發關鍵應用技術,推動我國人工智能領域的軍民融合。清華在人工智能應用技術研究方面已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如學校與騰訊、搜狗公司已經開展了超過十年的戰略合作,一大批研究成果被應用到騰訊微信和搜狗搜索引擎系統中,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清華大學在應用技術研究方面還十分注重“啃硬骨頭”,聚焦感知技術,支撐真正的智能系統。清華還成立了校級交叉學科研究中心“清華大學智能無人系統研究中心”,進一步推動人工智能應用技術研發。
清華還從體制機制上做出了有益的探索。為了推動人工智能領域的跨學科交叉研究,學校成立了跨學科交叉研究領導小組,出臺了多個支持跨學科交叉的文件。如:跨院系的教師兼職制度,計算機系的教授可以在生命學院兼職;還出臺了跨學科交叉學位評定制度,對于培養人工智能領域的跨學科研究人才有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學校剛剛批準了法學院的“計算法學”工程碩士項目,也是學校人工智能與文科深度融合從而產生嶄新的學科專業方向的一個嘗試。
最后,需要強調的是,我們在看到人工智能應用技術在國內蓬勃發展的同時,一定要更加重視人工智能的基礎研究。高校應該定下心來,坐人工智能這個熱門領域內的冷板凳,敢于啃硬骨頭。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我國成為名副其實的人工智能強國。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