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教育廳副廳長 毛杰
河南省義務教育學校數、在校生數均居全國第一,現有鄉村義務教育學校1.49萬所,占義務教育學??倲档?9.97%,鄉村學校在校生462.21萬人,占義務教育學生總數的32.75%。近年來,河南省委、省政府精準施策,2014年省政府出臺了《關于優化城鄉基礎教育資源配置解決城鎮基礎教育資源不足問題的意見》,著力解決“城鎮擠”的問題;2016年省政府出臺了《關于優化農村中小學校布局加強寄宿制學校建設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的意見》,著力解決“鄉村弱”的問題。在加強兩類學校建設方面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科學規劃,明確目標
在深入調研掌握鄉村學?,F狀和有關需求的基礎上,我省提出“十三五”期間,無寄宿制小學或不能滿足寄宿需求的鄉鎮,至少改擴建或新建1-3所農村標準化的寄宿制學校,并科學制定了總體建設規劃、分年度實施方案和目標任務。各地對照2016年省政府出臺的《義務教育辦學標準》,逐校形成任務清單,并上報教育廳審核。根據核定的規劃,“十三五”期間,全省將改擴建或新建4700多所標準化農村寄宿制學校。2017年,已改擴建新建寄宿制學校600多所。2018年全省將改擴建或新建900所寄宿制學校,要求每個縣至少有一半的鄉鎮要完成改擴建或新建一所寄宿制小學。目前,2018年任務清單已經以臺帳形式分解下達到每個縣(市、區)及具體學校,保證目標任務的實現。
二、加大投入,整合資金
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從2017年開始,省財政每年拿出5000萬元,對完成改擴建或新建的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進行獎補,2017年已獎補農村寄宿制小學330所。各地也采取措施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如,洛陽市設立專項資金,按照省、市1∶1比例對縣(市、區)改擴建或新建的農村寄宿制學校進行獎勵,同時對縣(市、區)新建農村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按每所100萬元的標準進行獎補。信陽市平橋區把建設農村寄宿制小學作為每年全區的“一號民生工程”和“十件實事”來抓,從2014年起,每年由區財政投入1000萬元,新建或改建3所農村寄宿制小學。各地在不斷加大投入的基礎上,統籌協調和使用下撥的各級各類農村教育經費向兩類學校傾斜。2014年—2017年,全省集中“全面改薄”資金259.45億元,對農村薄弱學校規劃保留的兩類學校進行改造。
三、綜合施策,提升質量
在抓好兩類學校硬件的同時,更加注重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的提升。一是強化隊伍建設。從2009年實施“特崗計劃”至今,累計投入專項經費64.3億元,招聘10.5萬名特崗教師到農村義務教育學校任教;2016年開始,累計招生4000名小學全科教師;打造“國培、省培、市培、縣培、校培”五級聯動體系,提升鄉村教師整體素質;加快推進鄉村教師周轉房建設,提高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標準,吸引優秀教師到兩類學校任教,努力做到“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二是完善育人模式。按照要求開足開齊課程,發揮小規模學校小班教學優勢,突出因材施教。發揮學校文體設施、功能教室作用,開展社團、課外活動,豐富學生生活。三是貼心關愛學生。完善農村留守兒童受教育全過程的管理,優先滿足他們的寄宿需求。為寄宿制學校配齊生活服務人員,保障學生生活,配好專兼職心理教師,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讓廣大學生學得入心、生活開心、家長放心。
四、明確責任,合力推進
各縣(市、區)成立以縣(市、區)長為組長、有關職能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教育行政部門將寄宿制學校建設納入目標考核,建立臺帳,明確每個項目的完成時限、責任人以及責任領導,建立健全完善的責任體系,確保按照既定的目標和時間表順利推進。建立月報制度和約談制度。同時,抓好典型引領,2017年4月和12月,分別在信陽市和洛陽市新安縣召開座談會和現場推進會,總結推廣洛陽市、新安縣、信陽市平橋區等地經驗做法。通過近兩年的實踐,河南省兩類學校建設得到明顯加強,鄉村教育質量不斷提升,有力地推動了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