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 呂玉剛
4月25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全面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8〕27號,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我在此作個簡要介紹。
2016年,國務院印發了《關于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6〕40號),這個文件提出了十項改革措施,要求消除義務教育城鄉二元結構壁壘,加快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學校建設、教師編制、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基本裝備配置標準“四統一”和“兩免一補”政策城鄉全覆蓋,解決“鄉村弱、城鎮擠”問題。國發〔2016〕40號文件出臺以后,教育部采取了很多推進措施,去年12月在山東青島市召開了全國的現場推進會,并出臺了三個重要的配套文件:一是2016年教育部印發通知,指導各地以縣為單位制訂消除大班額專項規劃,這是為了推動解決“城鎮擠”問題;二是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強控輟保學工作的通知;三是國辦剛剛印發的關于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以下簡稱“兩類學?!保┙ㄔO的指導意見??剌z保學通知和兩類學校的指導意見是為了解決“鄉村弱”問題。
一、文件出臺背景
《指導意見》的出臺主要有三個方面背景:
一是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要求。黨中央、國務院對農村義務教育發展高度重視。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要“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基礎教育在國民教育體系中處于基礎性、先導性地位,要從多方面采取措施,努力把我國基礎教育越辦越好。強調要針對突出問題,在合理規劃城鄉義務教育學校布局建設、提高鄉村教育質量、穩定鄉村生源等方面推出務實管用辦法。李克強總理多次對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作出指示,要求在投入、師資、教學設施等方面予以保障,盡最大努力為孩子們創造公平的受教育條件。
二是努力滿足人民群眾上學需求。兩類學校是我國教育體系的“神經末梢”,是農村義務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歷史發展來看,兩類學校在服務農村最困難群體、鞏固提高義務教育普及水平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截至2017年底,全國有農村小規模學校10.7萬所,其中小學2.7萬所,教學點8萬個,占農村小學和教學點總數的44.4%;在校生有384.7萬人,占農村小學生總數的5.8%。農村小學寄宿生有934.6萬人,占農村小學生總數的14.1%。黨中央國務院非常關心農村群眾基本生活,脫貧攻堅戰略提出“兩不愁三保障”,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義務教育有保障,農村適齡兒童接受義務教育問題必須要解決好。
三是推動解決兩類學校面臨的困難問題。近年來,國家采取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不斷加強農村義務教育,兩類學校辦學條件得到明顯改善。但受歷史、地理等多方面因素制約,兩類學校仍是教育的短板,存在規劃布局不合理、辦學條件相對較差、師資保障不到位、校園文化建設相對滯后等問題,迫切需要進一步全面加強建設,提升育人質量。
總之,辦好兩類學校意義重大,既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加快教育現代化的重要任務,又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基本要求,還是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有力舉措。為此,教育部會同有關部門在深入基層調研、借鑒國際經驗、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研究起草了《指導意見》,經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由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印發實施。
二、文件主要內容
《指導意見》堅持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聚焦破解城鄉義務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矛盾,切實解決兩類學校發展滯后問題,對全面加強兩類學校建設作出部署,提出到2020年基本補齊兩類學校短板,進一步振興鄉村教育的總體目標,努力為鄉村學生提供公平而有質量的義務教育。
《指導意見》有四個方面的特點:一是突出了系統思維,要求在統籌布局規劃、改善辦學條件、強化師資建設、強化經費保障、提高辦學水平等方面全面加強,而不僅僅是突破某一個方面。二是突出了底線思維,要求優先發展農村義務教育,公共資源配置對兩類學校重點保障,補齊兩類學校辦學條件短板,特別是在教育經費投入、教師編制、崗位結構、職稱評聘、績效工資等方面向兩類學校傾斜。三是突出了精準思維,要求加強分類指導,精準施策,立足省情、縣情、校情,從最迫切的需求入手來加強兩類學校建設。四是突出了問題導向,從基層學校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出發,提出了相應的政策措施,基本上一條政策表述對應解決一個實際問題。
《指導意見》提出了六個方面的具體措施:
一是統籌布局規劃??茖W合理布局學校是解決農村學生上學遠上學難問題的關鍵,也是后期對學校進行投入建設的基礎?!吨笇б庖姟窂娬{學校布局既要有利于為農村學生提供公平、有質量的教育,又要尊重未成年人身心發展規律、方便兒童就近入學。要求各地準確把握布局要求,科學制訂布局規劃,在人口較為集中、生源有保障的村單獨或與相鄰村聯合設置完全小學;地處偏遠、生源較少的地方,一般在村設置低年級學段小規模學校,在鄉鎮設置寄宿制中心學校,滿足本地學生寄宿學習需求。要求妥善處理撤并問題,學校撤并原則上只針對生源極少的小規模學校,并應有適當的過渡期。
二是改善辦學條件?!吨笇б庖姟芬蟾魇『侠泶_定兩類學?;巨k學標準,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加快推進標準化建設,力爭2019年秋季開學前,各地兩類學校辦學條件達到本省份確定的基本辦學標準。同時強調,加強通往兩類學校的道路建設,完善交通管理和安全設施,確保學生上下學安全。
三是強化師資建設。辦好鄉村教育,教師是關鍵?!吨笇б庖姟芬蟾魇≈贫▋深悓W校教師編制具體核定標準和實施辦法,對小規模學校,按照生師比與班師比相結合的方式核定編制;對寄宿制學校,應根據教學、管理實際需要,適當增加編制。還要求各地制訂寄宿制學校宿管、食堂、安保等工勤服務人員及衛生人員配備標準,滿足學校生活服務基本需要。要求核定績效工資總量時向兩類學校適當傾斜,落實鄉村教師各項津補貼政策。繼續加大艱苦邊遠地區鄉村教師周轉宿舍建設力度。加強“一專多能”鄉村教師培養,加強鄉村教師培訓,發揮縣級教研機構作用,整體提升鄉村教師素質。
四是強化經費保障。要求切實落實對鄉村小規模學校按100人撥付公用經費和對鄉鎮寄宿制學校按寄宿生年生均200元標準增加公用經費補助政策,中央財政繼續給予支持。探索將學校安保、生活服務等事項納入政府購買服務范圍,所需資金從地方財政預算中統籌安排。完善小規模學校經費使用管理辦法,確保規定的公用經費足額用于小規模學校。
五是提高辦學水平。推進鄉鎮中心學校和同鄉鎮小規模學校一體化辦學,實行中心學校校長負責制。充分發揮兩類學校獨特優勢,完善育人模式,提高育人水平。推進“互聯網+”教育發展,加快實現兩類學校寬帶網絡全覆蓋。完善城鄉學校支教制度,廣泛開展對口幫扶活動。
六是加強組織領導。要求各地落實政府責任,加強省級政府統籌,健全協調機制,及時解決兩類學校有關問題。要把辦好兩類學校納入地方各級政府考核體系,完善責任追究機制。加強督導檢查,建立和完善兩類學校質量監測和督導評估機制,切實推動辦好農村義務教育。
三、下一步工作考慮
《指導意見》的出臺,為我們解決義務教育問題、補齊農村教育短板創造了很好的契機,能否進一步振興農村教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交出一份合格的農村教育答卷,這個文件的貫徹落實十分關鍵。
下一步,教育部將按照《指導意見》要求,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布局規劃,督促各地以縣單位制訂完善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布局規劃,并按程序報省級人民政府備案。二是抓學校建設,督促未出臺兩類學?;巨k學標準的省份,盡快確定基本辦學標準,加快學校標準化建設。教育部已經明確要求全面改薄資金向兩類學校建設傾斜,各地要加快建設進度,力爭2019年秋季開學前兩類學?;巨k學條件達到省定標準。三是抓師資隊伍,督促各省出臺兩類學校教師編制的具體核定標準和實施辦法,制定寄宿制學校宿管、食堂、安保等工勤服務人員及衛生人員配備標準,并抓好落實。四是抓學校管理,結合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的貫徹落實,宣傳推廣各地好的學校管理經驗,加快推進中心學校和小規模學校實行一體化辦學,加強師資、課程統籌管理,完善經費管理制度;引導寄宿制學校完善生活服務管理制度,豐富校園文化生活。五是抓教學質量,研究制訂《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以農村學校為重點,進一步創新教學方法,加大信息化教學應用力度,加強教研隊伍建設和教學成果應用,完善教育質量監測和評價機制,提高教育質量。六是加強督導檢查,將兩類學校一并納入縣域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和優質均衡督導評估認定,已通過基本均衡評估認定的縣區接受督導復查時應包括兩類學校。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