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記者唐孜孜 發自鄭州 縣域內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的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能低于當地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收入水平,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今日表示。5月11日,教育部在鄭州召開首場“1+1”新聞發布會,解讀日前下發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并介紹有關工作開展情況。
明年秋季開學前,兩類鄉村學校要“達標”
據了解,截至2017年底,全國有農村小規模學校10.7萬所,其中小學2.7萬所,教學點8萬個,占農村小學和教學點總數的44.4%,該比例占比較高。在校生384.7萬人,占農村小學生總數的5.8%。農村小學寄宿生934.6萬人,占農村小學生總數的14.1%。
呂玉剛在會上介紹,近年來,國家采取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不斷加強農村義務教育,兩類學校(即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辦學條件得到明顯改善。但受歷史、地理等多方面因素制約,兩類學校仍是教育的短板,存在規劃布局不合理、辦學條件相對較差、師資保障不到位、校園文化建設相對滯后等問題,迫切需要進一步全面加強建設。
此背景下出臺的《指導意見》要求加強鄉村學校建設,在統籌布局規劃、改善辦學條件、強化師資建設、強化經費保障、提高辦學水平等方面全面加強,同時要求優先發展農村義務教育,公共資源配置對兩類學校重點保障,補齊兩類學校辦學條件短板,特別是在教育經費投入、教師編制、崗位結構、職稱評聘、績效工資等方面向兩類學校傾斜。
根據《指導意見》提出的目標,2019年秋季開學前,各地兩類學校辦學條件爭取達到本省份確定的基本辦學標準。
既要防止學生過度集中,又要防止新“空心?!?/strong>
在談到如何防止或者及時糾正因學校布局不合理,導致學生上學困難,甚至輟學的問題時,呂玉剛表示,《指導意見》制定過程中高度重視該問題,首先提出的便是抓好布局規劃。既要有利于為農村學生提供公平有質量的教育,又要符合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方便孩子就近入學。
“把‘又近又好’結合好。既要防止過度撤并造成學生的過度集中,同時也要避免產生新的‘空心?!?,呂玉剛稱。
他向記者介紹,鄉村小規模學校的產生,有非常復雜的原因。長期以來農村人居分散,人口自然分散的布局,是重要的歷史原因。其次,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戶籍制度改革的推進,農村人口加速了向城市的流動,造成農村人口數量減少也是鄉村小規模學校產生的一個因素。
此外還有教育自身的原因,“實事求是地講,我們的城鄉縣域內城鄉學校之間教育質量還是不平衡,這些年來我們推進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績,農村教育整體上得到很大的提升,但相對而言和城鎮還是有一定的差距,這也是造成向城鎮流動的重要原因,也是造成鄉村小規模學校增多的一個原因?!眳斡駝偡Q。
地處偏遠生源較少的地方,學校應設置寄宿制
如何妥善解決這些問題,《指導意見》提出,優化學校布局,在人口比較集中、生源有保障的村單獨設置,或者是與相鄰的村聯合設置完全小學;地處偏遠生源較少的地方,應設置低齡學段的小規模學校,在鄉鎮設置寄宿制的中心學校。
在處理撤并問題上,有嚴格的程序約束和目標要求,學校的撤并,要按照“科學評估、應有必留、先建后撤、積極穩妥”的原則從嚴掌握,學校的撤并原則上只針對生源極少的小規模學校,并且應該有適當的過渡期。
“不是說今年人少了今年就撤了,要看看后兩年,必須要有一個過渡期,考慮人口變化的情況,妥善慎重決策,視生源情況做必要的調整?!眳斡駝偨榻B。
該有的各項津補貼,不能少了鄉村教師這一份
呂玉剛還提到,鄉村學校教師素質和待遇的提高也是重點實施內容。如,加強一專多能教師的培養;切實保障縣域內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的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于當地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收入水平。
“文件特別強調要從當地公務員的實際收入水平出發,不能光算工資那一部分,要把全部的收入都納入測算。同時,讓鄉村教師享受該有的各項津補貼?!眳斡駝偡Q。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