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教育局
我市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圍繞治理校外培訓機構的近期、中期和遠期目標,全面摸查,綜合施策,分類整治,加強監管,推動校外培訓機構治理穩妥、安全、有序開展。
一、提高站位,把治理亂象作為政治任務抓緊抓實
我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始終把校外培訓機構的治理工作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抓緊抓實,助力廣州爭當“四個走在全國前列”排頭兵。我市成立了以市領導為組長的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小組,統籌協調各區各部門,制定計劃、分解任務、落實責任;市教育行政部門發揮牽頭作用,主動擔當,主動作為;各區、各部門落實主體責任,協調聯動,齊抓共管,分類施策,依法維護學生權益,確保學生健康成長。
二、同向發力,全面排查切實摸清底數
市教育行政部門會同公安、工商、消防、民政、人社等部門,充分依靠各區政府,壓實街道(鎮)的屬地責任,依托社區網格化治理體系,重點查清校外培訓機構證照情況、安全狀況、教學內容、師資力量等,已完成8222家校外培訓機構排查摸底,并“一家一冊”建立臺賬,其中中小學學科類培訓機構2195家。同時,針對招生入學與培訓機構掛鉤、不按計劃辦學、學生參加校外培訓、公辦教師校外兼職等情況,對全市1497所中小學校進行了全面排查。各項數據均錄入“廣州市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平臺”進行統計、分析和管理,以信息化建設為抓手,電子建檔,精準查詢。
三、綜合施策,規范校外培訓市場秩序
根據排查結果,采取果斷措施,對1650家存在問題的中小學學科類培訓機構實施分類整治,主要措施有:一是整治工作規范化。聘請法律顧問參與治理工作,印發10類執法文書范本和《執法流程指引》。二是治理行動常態化。通過真突擊、真檢查、真整改,推動治理行動落到實處,先后5次開展全市集中執法行動,清查809家校外培訓機構,其中停業整頓83家、限期整改403家。三是實施督查科學化。成立市督查組,督促各區落實責任;設立投訴電話和舉報郵箱,收集群眾關切問題,重點抓,抓重點;公布“雙有”“雙無”機構名單,便于群眾監督。
四、疏堵結合,打造健康規范教育格局
做好專項治理工作,不僅要巧借外力,更要練好內功。一是建立健全準入制度。制定培訓機構《申請辦理辦學許可證操作指引》,落實教育行政部門前置審批,做好辦證服務。二是推動行業自律。舉行 “兩公約一承諾”簽署活動,要求校外培訓機構“掛牌亮證”;集體約談30所知名民辦中學校長,杜絕違規招生;組織專家組集中審定培訓講義,遏止“超綱教學”等現象。三是構建共建共治共享型校內課后服務機制,采取政府給予經費補助、學校無償提供場地、第三方公益普惠收費、家長部分承擔、教師合理取酬等方式,全面推行中小學生校內課后托管,減少家長對校外培訓的被動需求。
開弓沒有回頭箭,下一步,我市將堅持“規范一批、整改一批、取締一批”的原則,繼續推進廣州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走在全國前列。
一是繼續鞏固治理成果。實行市、區、鎮(街)三級聯動,探索成立聯合執法隊伍,反復抓,抓反復,開展“回頭看”活動,加強定期檢查,突出政治審查,杜絕違規培訓機構死灰復燃。
二是建立長效監管機制。堅持問題導向,建立大數據系統,開發“廣州市校外培訓機構管理信息平臺”,運用信息化手段加強日常監督和管理,實現“管準入、管課程、管信用”三位一體。建立健全質量信用公開制度,促進培訓機構依法、規范、誠信經營。
三是提高教育質量。進一步深化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不斷提高學校教學質量,擦亮“廣州好教育”品牌。繼續推進教育集團化辦學,促進廣州教育均衡發展。同時,加強正面宣傳,營造良好教育氛圍,引導家長更注重對孩子綜合能力的培養。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