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突出強調了必須與時俱進,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遵循教書育人規律,遵循學生成長規律,不斷創新工作方法,增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時代感和吸引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
對于作為網絡“原住民”的新一代青年大學生而言,新媒體崛起所帶來的信息交互和裂變,讓他們獲取信息的途徑和表達空間更加寬廣,但同時也面臨著價值虛無和割裂傳統的危險。因此,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挑戰性,也更加需要創新方式方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既要堅定政治立場,也要深刻把握時代脈搏的變遷,創新工作方法,更接地氣、更貼近青年,才更有成效。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要立足中國特色,創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創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不能只是機械地執行“規定動作”,更應發揮主觀能動性設計配套“自選動作”,才能讓理論與實踐更緊密結合,也更能激發課堂教學的活力。另外,創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要堅持協同合作,需要其他課程的同向同行與同構共建,才能實現教育效果最大化。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創新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國家提出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偉大目標,不能僅滿足于實現大學排行榜上的“硬指標”,更要著重“軟實力”——對推動世界高等教育發展負有更高的文化自覺和文化擔當。同時,通過具有中國特色的大學精神和文化理念的打造,也是文化育人的過程,青年學生會在這個過程中追逐夢想、散發活力。因此,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廣泛開展文明校園創建,開展形式多樣、健康向上、格調高雅的校園文化活動,廣泛開展各類社會實踐。大學精神文化建設,是青年人德行培養和綜合素質提升的最佳介質,要注重創造性和針對性,使大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各種活動中感受到健康思想和優秀文化的正能量,起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創新實踐育人工作機制。
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社交媒體時代的“潮文化”更注重交互性,更加符合青少年的心理需要,也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做得更“潮”。要學會利用新媒體育人實踐平臺構建起“教師引導、朋輩引領、知行合一”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機制。如今的大學生是更積極展現自我的一代,同時也是可以讓整個社會的風氣和素質發生積極改變的有效媒介。因此,一定要充分發掘大學生自我教育主體作用,運用新媒體新技術,搭建更多師生互動的育人平臺,組織更多接地氣的實踐活動,形成大學生在實踐中提高認識、砥礪品格、朋輩相攜的新型育人機制。
每一個時代都有不同的時代特征,每一個時代的青年都有不同的青春之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提升針對性和親和力,就要不斷創新工作方法,激揚青春之夢,點亮理想之燈,照亮前行之路。而茁壯成長起來的青年一代,也終將不辜負這個時代?。ū緢笤u論員)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