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廣州12月8日電(記者鄭天虹)大學生投票選出自己的校園偶像,他們可以是老師,也可以是身邊的同學,讓他們走進“青春演播廳”與同學們分享自己的思想和故事。這個名為“青春演播廳”的思政課堂是華南師范大學打造的品牌。
“這是一個思想開放,有話大家聊的平臺,可以說,它承載了我的青春夢想和大學記憶。沒有套路,只有真誠。每一期‘青春演播廳’的話題都聯系我們的生活和學習實際,在我們糾結、困惑的時候,我們能從這些故事中汲取能量?!比A南師范大學學生吳秀婷說。
華南師范大學2015年3月成立了網絡思政工作平臺——“青網計劃”工作坊,建立了“華南師大紫荊青年”微信平臺,目前已注冊7000多名網絡文明志愿者。在這個平臺上,網絡文明志愿者用時尚的方式宣傳主流價值觀,比如設計出網絡形象“萌小兔”代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
“青網計劃”工作坊指導老師何雪梅被同學們稱為“何媽”,她的“小河博客”訪問量接近百萬。何雪梅告訴記者,學校通過“大數據”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了解他們關心的話題,并據此設計出有針對性的議題在網絡上進行互動交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線下,廣東將思政教育與大學生實踐活動緊密結合,更好地“入腦入心”。中山大學的馬列主義著作經典誦讀和讀書分享活動;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把思政教育融入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在大學生勤工儉學組織中建立黨支部,開展思想教育,組織學習;僑校暨南大學通過“本科新生訓練營”和“學生學長計劃”,利用“朋輩群體”影響力,讓占學校一半數量的港澳臺僑學生增加對中華文化的認同。
廣東現有30多所高校成立了馬克思主義學院,推動了思政教育的學科建設。據介紹,廣東高校學生對思政課喜愛度達95%。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